【摘要】本文通過對《建筑模型設計》課程的教學分析來探索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造、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法。遵循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針對課程目標設計教學項目,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行動中形成職業能力。
【關鍵詞】教學改革 模型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模型在建筑設計行業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表達方式,建筑模型設計正逐步發展為一種新興職業。隨著建筑設計業和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建筑模型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掌握了模型制作的專業技術可以更好的為地區建筑、園林、地產服務。由于國內院校尚無建筑模型制作的相關專業,加之現有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市場對專業建筑模型設計師的需求量很大。我國的高職教育要與新的經濟時代接軌,體現高職教育大眾化時代的特征,必須在模型設計實訓課程中大膽進行項目化教學的嘗試,以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升,努力探索出一條培養“適銷對路”的模型設計人才的新路子。
一、確定課程地位
建筑模型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面向建筑裝飾行業,從事室內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設計、家具設計等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把設計從二維圖紙通過創意,材料組合形成具有三維立體形態,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本課程以色彩、素描、三大構成、建筑制圖、手繪效果圖表現等專業基礎課為基礎,為專題設計、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專業課程服務。
二、確立課程目標
建筑模型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是依據崗位需求重構課程內容,將建筑模型設計整體策劃能力、模型制作能力和綜合室內外設計能力有機融入到工作任務中,以項目化、任務驅動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本課程項目化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與職業工作體系相適應的專業體系,實現不同層次教學階段的課程銜接,合理組合項目模塊,形成職業崗位所需要人才的合理知識結構,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高職環境藝術專業人才提供保障。
三、課程設計思路
1 分析崗位指向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緊緊圍繞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這一中心目標,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設計和制作能力、設計統籌和設計評價能力,直接為專業的就業崗位服務,使學生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筑模型設計課程的崗位指向為室內外設計,展示設計。
2 確立崗位任務
通過對模型設計崗位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崗位工作任務為:初步設計、構思模型制作、完善設計、實體模型制作。
3 確定課程體系
本課程以工作過程系統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體系。
4 選擇教學項目
實踐教學中的課題有來自學生前期專業課程的成果項目,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讓學生動手同時評價和完善自己的設計,提高專業綜合能力和專業學習的興趣。還有校企共同開發合作的實戰課題,大大縮短學生個體職業能力的發展歷程。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團隊協作有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5 優化課程內容
在設計好課程后,聽取企業、行業專家、畢業生對本課程設計的評價和意見,了解課程內容是否滿足崗位工作任務的需要,將企業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時更新到課程中。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本課程的設計構建了三個教學情境,模型制作準備、模型制作、課程評價,這三個學習情境貫穿和實施整個項目中。
(2)互動式教學法
改變課堂上信息單向傳遞、教師單向控制的局面,實現真正的互動教學,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了解知識,對模型設計的項目任務和相關知識點作出分析,從感性到理性進行引導,調動“教”與“學”的雙向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
(3)分析式教學法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分階段的針對學生出現的普遍問題安排案例教學。教師對實際工程設計的實例和往屆學生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從中挑選出個案,通過典型實例分析,解決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小組合作法
在項目實訓中安排了針對同一課題自由組合成4~5人的研究小組。學生分別扮演項目組長和組員的角色。項目組長針對項目組織開展討論研究,小組成員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整個項目任務。該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與未來的工作崗位對應、接軌,盡早進入工作崗位角色,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5)情景式教學法
在技術實踐教學中,模擬企業真實的工作氛圍,每個學生就像企業的員工,制定任務計劃書,教師充當部門經理,負責分配工作任務,并要求學生按企業工作流程要求,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嚴格把關,實行階段考核,培養學生的工作責任心,獨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質。
2 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
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增加學生感官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利用多媒體課件、優秀案例作品、實訓基地展開理論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具可視性、直觀性,提高示范效果。
(2)討論式教學
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廣泛查閱有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3)利用網絡資源
建立QQ群、電子郵件、MSN等現代化交流技術,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多樣化交流,進行作業布置、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參與性,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師生間的相互溝通。
五、教學評價
轉變教學評價觀念,按照職業崗位標準,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將學生模型制作的全過程,學生的分析、表達和自我評價,作品完成的最終效果,企業設計師、社會項目的評定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本文為南通職業大學2011年度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高職建筑模型設計課程項目化改革研究”。立項編號2011-Z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