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藏職業教學的特色與西藏人文文化、自然資源相結合探討了旅游地理教學中的知識素材轉換成旅游地理講解能力取向的,分析了西藏高山旅游地理特色,職業教學中克服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從課程教學課程性換位到職業技能的培養中全面了解西藏旅游地理并在旅游過程中將知識資本轉化為服務素質的建設性思考。
【關鍵詞】地理課程 西藏旅游 教學特色
隨著西藏職業教育的認知度的提高及教學力度的深化,初級的地理教材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接待服務教學的內容,在旅游教學為主的人才培養方案里涉及到的西藏旅游地理教學改革部分使我們對教學涉及——教材設計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對教學內涵的改革重點體現西藏地理的教學的特性上,筆者認為在職業教育中教材的改革突出在“特”。
一、西藏地理教學改革
以往的西藏地理的傳統教學是以內地地理教材廣泛的運用在教學中。優點是知識面的提高及地理知識的普及,但同時對以職業教育為主的西藏職業院校的地理課程來說它的優點也是我們在地理課程教學中無法滿足本地地理知識的補給,存在點對點的教學資源不足,索取的知識量的信息供給不夠。
如圖1所示,在西藏地理教學中,我們著重地將國家地理知識與旅游地理知識相結合體現出旅游專業教學的要求符合授課標準。但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大力推進賦有西藏職業教育特色的西藏地理知識和西藏旅游知識的改革,培養西藏特色教學設計情景教學過程性的教學改革。
二、人文文化與旅游知識結合的教學改革
在西藏的旅游教學中,側重的是文化旅游與自然旅游相結合i人文文化與自然文化相結合雙軌式結合教學點。
如圖2所示,林芝地理教學部分設計中作為目前客源不同旅游地所被游客選擇取向的不同在教學上也要適當的考慮在旅游集中地教學設計特色課程的設計。如林芝地區是很多內地游客除拉薩外首選的旅游地,其原因是考慮到海拔高度、綠色植被、濕潤度、含氧量等諸多因素更被內地游客所選擇。
但林芝地區以前交通不便與其他地區的交流溝通也少,所以這一帶帶有明顯的林芝地域特色在宗教、服飾、節慶以及門巴、珞巴、僜人等不同少數民族的習俗不同。烙上喜瑪拉雅以南的山地民族特征。南迦巴瓦峰一帶的大峽谷景區、高山湖泊巴松湖景區、色季拉山以及魯朗林海具有典型自然風光所需具備的各種因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代海洋性冰川、雪山群、堰塞湖、泥石流活動區、冰蝕地形、國家森林公園巴松措更以湖光山色與湖周圍動植物資源著稱。在教學上將這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從面到點的設計在介紹林芝地區的地理特色面自然地理與巴松措的扎西島上一千來年的寧瑪派古寺——錯宗巴寺文化資源相結合,加入文化源,把單一的地理知識提高一個層次。編寫符合職業教育的特色教材。
三、旅游地理教學線路化
隨著旅游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從教學的實用性、體驗性出發把傳統的單一注重理論,用一些枯燥的數據化的授課使學生知識是符合理論教學應試教學內容,但同我們的職業教學很難產生共鳴,對旅游教學的實用性,學生往往是停留在膚淺的認知能力上并不能與專業的教學掛鉤,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從實用性的點出發將旅游地理教學與旅游線路相結合貫穿在旅游地理教學的過程性考核之中,并注重教學的整體性,把地理課與旅游主干課程銜接,對地理課程精心設計,突出西藏旅游課程的特點,設計精品旅游線路,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生的課堂教學到西藏實地實戰教學的改革。這是西藏旅游地理教學必然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們職業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四、結束語
對職業教學中的地理教學的改革是我們目前地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把框架式的單一的教學打破,用現在的多媒體教學并舉的改革,把理論為主的教學融入到實用性和實戰性的教學,深挖教學之內涵,將教學內容龐雜、瑣碎的知識點、針對性、實用性知識不強的片面的弊端去掉,深度挖掘旅游教學的開發性,復雜內容簡明化,抽象教學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