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職工黨員是高校黨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性教育是教職工黨員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加強黨性教育,保證其實效,需要學校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緊密結合教職工黨員工作實際,分類實施教育方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關鍵詞】教職工黨員 黨性教育 有效性
高校教職工黨員是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習、生活的服務者,與學生的聯系密切,其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影響。教職工黨員黨性強,就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其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加強教職工黨員的黨性教育,保證教育實效,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教職工黨員黨性現狀
總體上看,教職工黨員政治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甘愿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勤奮工作,具有較強的責任感。但是也有一些黨員沒有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教學或管理工作中怕麻煩、怕吃苦、怕付出;有的黨員口號喊得多,但不見濟困助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有的黨員將能否獲取名利作為衡量工作價值高低的標準;有的黨員組織性、紀律性不強,不能按時參加組織生活;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不能發揚民主作風,不愿意聽取群眾意見和不同意見……黨員的黨性不強,黨的先進性就無從談起,而先進性正是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二、教職工黨員黨性狀況不佳的成因分析
1 從學校層面看,教職工黨建工作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多年來,學生黨建工作一直是高校黨建的重中之重,而教職工黨建工作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共產黨員一生都要進行黨性修養,都要接受黨性教育。長期以來,高校教職工黨員教育培訓的特點可歸納為“應時性”:一是結合各類專題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二是結合各類創優活動;三是在黨的重要會議。學校對教職工黨員的教育培訓沒有長遠規劃,缺乏工作的系統性和主動性;教育方式也多是采用印發理論學習讀本、邀請專家作專題報告和參觀革命紀念地(館)等,缺乏創新性,難以對教職工黨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2 從教職工黨員自身看,缺乏自我教育的主動性
近年來,高校問日趨激烈的競爭讓教職工在教學、科研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他們把絕大多數時間花費在了備課、撰寫學術論文、爭取科研項目或日常事務性工作等方面,除了專兼職的黨務工作者,其他教職工黨員極少主動關注和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也極少主動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和同其他黨員談心交心、溝通思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忽視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
三、增強教職工黨員黨性教育有效性的路徑
1 建立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學校黨委和二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職工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關注,將對教職工黨員的教育培訓列入每年度的工作計劃,確保教育培訓成為常年性的工作,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規定動作”。
學校黨委和二級黨組織要制定集中教育培訓的實施方案,確保每學年一定學時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宜采用校內外專家理論授課與聽優秀共產黨員作報告相結合的方式,既嚴肅認真又貼近生活,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
2 依據分類實施的原則為不同的受教育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
進行黨性教育,應根據教職工黨員身份和工作崗位的不同科學安排教育內容,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對于預備黨員,因其剛剛入黨,對黨的認識和黨的基本知識的理解尚處于較淺的層面,對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不很熟悉,應側重于黨章的學習;對于正式黨員,應側重于黨員享有和行使權利的教育,確保他們正常行使權利不受侵犯;對于領導干部黨員,應側重于科學發展觀和反腐倡廉的教育,為提高執政能力提供理論武裝和廉潔從政保駕護航;對于在職教職工黨員,黨性教育應與其教學、科研或管理工作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讓他們認同“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的實現建立在千千萬萬人努力工作的基礎上”;對于退休教職工黨員,要讓他們認識到“作為教職工是退休了,但是作為黨員沒有退休”,鼓勵他們發揮余熱,為學校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3 嚴格組織生活,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為增強黨員黨性教育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學校黨組織要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定期召開支部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制度,堅持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認真落實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
4 為教職工黨員搭建加強黨性鍛煉的平臺
進行黨性教育,理論學習是首要前提,黨性鍛煉是有效舉措。進行黨性教育,必須與黨員的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教職工黨員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其黨性鍛煉的受益者自然也應當是學生。高校中貧困學生是弱勢群體,學校黨組織要認真開展教職工黨員結對幫扶貧困學生的活動,教職工黨員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給予貧困學生生活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關懷,在奉獻愛心的行動中提高思想覺悟和升華道德情操。
5 推進黨員評優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不斷激勵教職工黨員爭先創優
多年來,高校教職工黨員的評優工作一般是“應時”進行的,通常的做法是在黨員教育活動或各級黨組織的創優活動(這兩類活動以下簡稱“活動”)結束后評選出一批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這種做法對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產生的積極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對優秀黨員本人和周圍其他黨員的影響仍繼續存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在活動評優基礎之上的這種積極的影響作用將逐步弱化直至消失。如果將黨員評優工作納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校園內長期保持黨員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廣大黨員就會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立足工作崗位你追我趕,為集體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而個人也將從中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因此,黨組織不應局限于配合各類黨員教育活動和各級黨組織創優活動而開展黨員評優工作,應建立起長期的激勵機制,如每年開展一次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的評選,使教職工黨員有一個長期為之奮斗的目標,并由此產生動力,進而期待通過勤奮工作得到認可,為爭取榮譽不懈努力。
四、結語
加強教職工黨員的黨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學校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和密切配合。在教育培訓中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指導。把廣大黨員、干部鑄造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本文是201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建研究課題《高校黨員黨性教育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di20110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