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新舊教材的呈現形式入手,說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性和理論方法,提出提高效率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能起著引導者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培養的人才才是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教學效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如果跟不上時代的脈搏,就不會推動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也加入了新課程改革的行列,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從省級到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很重視,對相關高中教師進行了通識性的培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新課程的最終體現是在教學上,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而教師正是執行者。
一、新舊化學教材在呈現形式上的差異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研究新舊教材的差異,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改變教學理念。傳統的化學教材呈現形式單一,基本上以文本形式呈現,版面不活躍,很少出現圖畫,板著面孔迎接學生,紙張及印刷也不是很好。教材的編寫者和出版者很少思考教材的形式美以及呈現形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激勵作用。這次出版的新教材在上述方面都有了極大的突破,無論從哪個方面的表現形式來看,都是傳統教材無可比擬的。具體表現在:一是注意與科學內容相伴的大量其他信息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作用。二是在選材上既要注意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又要注意世界上多種文明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在教科書的形式上要求生動活潑,明確提出圖片是呈現科學情境的重要形式,凡是能用圖片表達清楚的,不必再以文字重復,在版式上可以以版塊的形式來區分各個欄目。
其次,充分運用現代媒體來表現教材內容。比如,教師用的化學參考資料除了有文本資料外,還開發有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這樣教師在備課上就要下功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提高效率。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化學教科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增加了很多演示實驗,幾乎每節化學課都要做實驗,而且要求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有學生親自動手才記得牢,才真正理解。
二、新課程下化學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知識
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具體表現為:首先,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么教、教什么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是全部的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權力。因此,僅是教材就極大的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了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的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系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育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局限于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于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范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的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方向性的專業知識要求
主要包括通過繼承、批判,宏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提高科學與人文素養,形成當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學人文主義”觀念;確立環境意識,以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懷來尋求人類與環境的和諧,保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2 具體性的專業知識的要求
主要是新的課程理論,諸如課改中涉及的課程種類和課程層次等知識都需要教師重新學習;課改中涉及的新教法也是在過去教師中較少提及的,需要教師重新學習,并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引入教學。化學教師要具有指導學生完成課外化學實驗能力,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提供指導意見。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率。
三、新課程化學教師的教學策略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是教師本人必須改變教學觀念,認真學習化學課程標準,新教材要求“改變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新教材從以往單純規定和建議教學方法,發展到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想,那就是主體性教學思想和反思性教學思想。
1 主動參與教學策略
主動參與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主動積極地置身于教學活動中以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策略。教師激勵、引導的含義應該是: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動機、指導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面性、為學生提供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必要的參考意見等。
2 “探究——發現”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是關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探索研究,獲得該事物現象的本質及關于現象問規律性聯系的知識,發展智力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這時特別注意探究教學也必須有一定的程序。學生的探究活動始于問題,而問題產生于學生對教師創設的問題的仔細觀察。這就要求創設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符合教學活動要求的認知意義,即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具有與問題相適應的觀念。而且學生的已有觀念又不能對問題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釋。在化學教學中體現得尤其明顯,教師在講一個新的理論或概念之前,先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究發現,然后進行歸納總結。
3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以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并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區別是: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單位;小組合作目標是組內成員合作的動力和方向;組內成員之間分工協作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活動形式;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是合作學習活動的主要評價指標。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保證組內學生的層次性,這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果,我在所帶班級里進行了嘗試,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任命一個小組長,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課堂效果明顯比分組前要強,同時要有一套激勵機制,這樣小組之間都有一種競爭意識。
4 聯系生活教學策略
聯系生活教學策略是通過教學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生活或通過對生活的模擬以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的策略。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化學更是如此,在講授與生產、生活有關的知識時,應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觀,反對偽科學,學以致用,這樣學生才樂于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現實問題為情境,讓學生明白化學的重要性。
總之,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策略,化學課堂教學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勇于實踐,敢于探索,為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