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語教學形式在近些年來雖有進步,但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的軌跡。人們在如何運用各種新的教學法并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等問題上存在模糊性認識。就外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指出外語教學的立足點是語言的基本屬性,把握好語言作為交際工具這一基本屬性是外語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教學模式 教學法 交際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模式的提出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人們習慣地把外語教學視作一種學術行為,想當然地認為外語教學就是把外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被當作語言知識的接收器。在很長的時間里,教師講學生聽構成了外語教學的基本形式,結構主義在外語教學中占據了上風,反復的句式操練曾經是學生外語學習中一個明顯的特點。這種把學術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機械地重復語言知識的習慣作法近些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原因是多年來外語教學的實踐成效不盡人意,另一方面,人們對于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科的理論認識在不斷加深,于是出現了種種新的理論,諸如交際教學法、視聽教學法、聽說教學法,等等。近年來,這些新的教學法得到提倡,相應地,“以學生為中心”成為人們常常聽到的一句時尚口號。許多教師運用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在外語教學上進行了種種探索,把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徹到課堂中,近年來外語教學的面貌出現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新變化。
二、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外語教學的改革有了很大進步,迄今為止,外語教學的整體狀況還沒有從原來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完全脫鉤出來。在外語教學的改革實踐中,教學法的新發現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遭遇到種種困惑。許多人對新的教學模式存在疑慮。一方面,是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慣性制約了人們對新方式的開拓;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各種新的教學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缺少明確的認識,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種種障礙,使教師在外語教學改革的道路上存在相當的疑惑。譬如,如何理解“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中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外語學習中來,是不是多讓學生討論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不是課堂上多進行與外語有關的活動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等等。在改革嘗試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使一些教師失去了信心——并非所有的嘗試都是成功的。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在外語教學的改革中除了一部分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外,大部分教師的改革嘗試處于徘徊之中,在新的教學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舉棋不定,既不能安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以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又在新的教學方式的探索中遲疑不前。究竟怎樣才算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應該做什么?新的教學法怎樣運用才能算恰到好處?許多教師對于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處于茫然之中,使得新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沒有取得人們期待的良好效果,近年來的外語教學盡管有了新的改進,學生成績有了新的提高,但與人們的期待依然有相當的距離。
三、外語教學模式應遵循語言的基本屬性
由于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種種困惑,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理解這樣一種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為什么外語教學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采用新的教學法呢?這需要我們觀察語言與其他學科的差異,誠然,其他學科也需要提倡學生在課堂中的踴躍參與和師生問的良性互動,但外語教學尤其需要如此。這是因為語言是以交際為目的的,從本性上講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為使用服務的。語言本身就是要人們開口說話的,語言本身就是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從人類語言的產生也可看出,聲音符號是在文字符號之前產生的,離開了表達,語言就成了死的東西,不再有其價值存在。從語言的習得過程,我們也不難觀察到語言能力更多地是從使用中獲取的。語言是交際的工具這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恰恰是忽視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這一基本屬性,因而出現了效果不佳的狀況,所謂聾子英語、啞巴英語,高分低能等病癥出現了。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汪榕培教授指出,語言不是學出來的,尤其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用出來的。這句話意味深長,點明了我國語言教學中存在的認識上的誤區,表明了語言教學要與語言作為交際工具這一基本屬性相一致。
同時,我們考量各種新的教學法,不論是交際教學法,還是視聽教學法,乃至各種各樣新的教學法,我們發現所有新的教學法都是要求語言教學向語言的本質靠攏,任何一種理論的目的都趨于語言的運用(殷紅梅,2006),也就是說,盡管新的教學法名目繁多,令人眩目,但都是朝向一個方向——語言的基本屬性。了解了這一點,在外語教學中就明確了我們一切努力的方向,在使用各種教學法上面就可以靈活起來,發揮教師自身的能動性從而有所作為。當我們進行教學時,刻板地遵循某一種教學法的固定形式常常會產生茫然之感,事實上,視聽教學法并非就要求只有“視”和“聽”,交際教學法也并非要求滿堂課都是討論或表演,聽說教學法也不是要求一眼課本都不看。所有的教學法都是給我們提供了供我們選擇的空間,為我們開辟了新的思路,教師在教學法面前不應失去自身的能動性和自主性,不應僵化自己的思維,反而應是在各種教學法的武裝下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外語教師授課的主要依據就是語言作為交際工具這一基本屬性。了解了這樣一個教學模式的定位,在授課時教師就不會無所適從。具體采用哪一種教學法,可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乃至因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宜,用人本主義的需求觀來指導教學活動,使外語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盧敏、劉振前、張寧,2006)。只要外語教學依據了語言的基本屬性這一明確的定位關系,就明確了外語教學的根本,外語教學就是符合時代特征的外語教學。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實證研究》。課題批準號:JGllDB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