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你好像一朵鮮花》(《Du bist wie eine Blume》)是一首聲樂作品,由海涅作詞,李斯特作曲。創作于1843年,被收錄在1860年 Kahnt 版的李斯特自選集 (Gesammelte lieder)里面。在作品中李斯特充分顯示出他那相當迷人的詩意和天賦的抒情才能,配以詩人海涅柔美而簡約的詩詞,使得這首藝術歌曲作品充滿著無限的戀慕之情。
關鍵詞:李斯特 海涅 浪漫主義 藝術歌曲
《你好像一朵鮮花》是海因里希·海涅創作的一首抒情詩。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19世紀浪漫主義偉大詩人,德國著名抒情詩人。他雖然出生于德國,但卻是猶太人的后裔。在整個德語詩歌史中,詩人海涅可謂是繼歌德之后最為杰出的歌者。海涅最為擅長以平常的詞匯、普通的語句構造出思想深刻、生動優美的詩篇。在世界詩壇上,海涅的成就和影響足以與俄國的普希金,英國的拜倫、雪萊, 匈牙利的裴多菲等文壇大家相媲美,主要作品有《青春的苦惱》《抒情插曲》《還鄉集》《北海集》等組詩。海涅創作的詩歌作品大多數是以愛情為題材的抒情詩,由各國的大作曲家如舒曼、舒伯特、門德爾松、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譜寫成歌曲,多達3000首作品以上,其作品數量甚至超過了被他和拜倫尊稱為“詩壇君王”的歌德,堪稱世界第一。其中的一些作品如《你好像一朵鮮花》《羅蕾萊》《乘著歌聲的翅膀》《北方有一棵松樹》《我曾在夢中哭泣》等等,更是備受各國作曲家的青睞,被反復譜成歌曲作品,廣為傳唱。海涅的同一首詩歌被不同作曲家反復譜成歌曲的最少也有六七十次,最多的如《你好像一朵鮮花》竟達到160次以上,恐怕這也算得上是世界之最了。
《你好像一朵鮮花》的原文大意是:
你好像一朵鮮花,純潔、溫柔而美麗; / 當我看見你,那憂傷就潛入我的心里。 / 我把手按在你的頭上,誠懇的祝福你, / 希望你永遠純潔、溫柔、美麗。
這是一首美麗的詩歌,它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簡潔、明快而深情,詩句委婉、真切,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充滿著詩情畫意。若用德語朗誦,可謂“音韻如歌”。這首優美的小詩,已經160多次被包括李斯特、舒曼等在內的許多著名作曲家譜下曲子。在為海涅的詩《你好像一朵鮮花》配曲時,相對于舒曼的20小節音樂作品,李斯特卻用了45小節之多來進行創作。
弗朗茲·李斯特(Ferencz Liszt,1811-1866),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人們對他的了解多數是由于他在鋼琴音樂方面有著閃電般的成熟技巧、奔放而宏偉的激情,而被冠以“鋼琴之王”的美譽。而殊不知,在藝術歌曲的創作方面,李斯特也有著獨具魅力的個人創作特點。
浪漫主義作為文學藝術中的一種潮流,在18世紀末已初現萌芽,至19世紀初已經席卷了幾乎整個歐洲。巴黎是當時歐洲各國最偉大的文化藝術中心,李斯特在巴黎定居后一方面自學哲學、文學和文藝評論,一方面學習作曲,與此同時結交了文壇、畫壇、樂壇的各界頭面人物,如巴爾扎克、海涅、拉馬丁、柏遼茲、肖邦等。對浪漫主義時期的思想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李斯特認為音樂和文學及其他的藝術有著相互依存的內在聯系。他早年在匈牙利所受的早期教育及貝多芬、肖邦、柏遼茲等人的音樂思想對他的藝術歌曲創作有著一定的影響。為了強調音樂中的文學性和哲理性,李斯特創作了大量的標題性音樂,這些音樂作品在一定意義上大大豐富了他的藝術歌曲創作的思想內涵。
李斯特在1839年到他逝世的1886年間,寫下了大約70多首歌曲,這些歌曲的歌詞以大作家海涅、歌德、雨果、席勒、繆勒、烏蘭德等以及一些不太出名的詩人的作品為主,源自各個不同國家的語言。在李斯特許多非常優秀的藝術歌曲中,多數的歌曲作品是由海涅作詞的,李斯特與詩人海涅有著十分密切關系。這些文學作品在李斯特的精心揣摩下,加之美妙的鋼琴伴奏,形成了不朽的歌曲作品。
1850年,當李斯特定居于魏瑪之后,他又對創作的大部分藝術歌曲作品進行了修訂,使藝術歌曲的旋律演唱部分和鋼琴伴奏部分達到了完美的結合。不用說,所有重要曲調的鋼琴伴奏都是嚴格恪守古典傳統音樂的發展進行的,因為這里的藝術再也不需要浮夸與奢華的創作。
《你好像一朵鮮花》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在第二樂段中,再現的比例大于模進的比例,因此這首歌曲作品更傾向于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李斯特在《你好像一朵鮮花》這首藝術歌曲創作中主要采用古典傳統音樂的和聲、調性以及對主題音樂模進的發展手法來表達詩歌的內涵,追求詩與樂相結合的意境。
一、主題音樂的發展
音樂圍繞著主題的動機展開,主要采用了模進和重復的音樂發展手法。全曲由前奏慢慢進入主題,音樂恬靜而優美,描述著戀人在自己心目中“純潔、溫柔而美麗”的美好形象,刻畫出了詩人細膩的情懷。
主題的音樂動機是以三級音向屬音六度下行的大跳來轉而做了一個旋律的上升發展到調式的Ⅵ級音,并通過級進下行又跳進到調式的主音上,表現情感的激越、感情的積淀。這種 “朗誦式”的歌唱旋律,是李斯特藝術歌曲獨具新意、使人感受欣喜的重要因素。
間奏舒緩而平靜,但卻又好似充滿著期待,這時主題的旋律在鋼琴伴奏中以上方四度的模進形式進入第二樂段。音樂的發展層層遞進,語句真切,流露出真摯的情誼,充滿著無限的愛戀和深深祝福。鋼琴伴奏在D大調的主和屬的持續音上進行,通過旋律的上行發展將全曲推向了高潮,在新調#F大調的主和弦上做了個和弦琶音,為全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這首藝術歌曲雖然短小,且有著完整的聲樂作品的結構,包括前奏、間奏和尾奏。三者有著同一共性,那就是在音樂材料上,都含有主題的音樂成分,真正意義上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使音樂更具完整性。
二、調式與和聲織體的運用
轉調是李斯特較為常用的一種音樂發展手法,大量轉調關系的運用,體現了音樂發展中形象、情緒色彩的對比原則,即通過大量的調性變化來刻畫詩人詩歌作品中的內容情景,它與增三和弦一樣都是李斯特典型的創作手法。
《你好像一朵鮮花》這首藝術歌曲的結構短小,以A大調為主調,在調性的發展上,頻繁地出現了6次轉調,均是近關系之間的轉調。在這首藝術歌曲中轉調的多次出現并不像在李斯特的其他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緊張與不安,而是要表達出詩人內心對戀人的愛慕之情,和對美好愛情的眷顧與向往。
在和聲織體方面,李斯特并不像在他的其他音樂作品中采用重口味色調,使用增六和弦、增三和弦,用來增強音樂的緊張感,使音樂作品產生特殊的色彩效果。而在這首《你好像一朵鮮花》的藝術歌曲中出人意料地采用了傳統音樂的發展手法,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以三度、五度的音程和弦為主,并配以調式的主音和屬音交叉持續地出現,同旋律之間形成了節奏上的相互對比,使得和聲的語匯簡單而流暢。
三、節奏的形式的變化
李斯特在節奏的形式上善于描繪詩人的豐富情感,以準確地表達詩歌富有生氣的思想內涵。《你好像一朵鮮花》是3/4拍,在旋律的發展上,通過節奏的變化改變了節拍重音的位置,將音值的長短組合頻繁地改變,構成不穩定的切分效果。此外在節拍的使用上,3/4拍子通常用在圓舞曲或瑪祖卡的音樂的題材中,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和舞蹈性,而用在這首藝術歌曲作品中卻別有一番味道,采用快于莊板、慢于慢板的發展速度,使旋律親切而綿長,委婉而細膩,充滿著對愛情的憧憬。
四、“詩”與“樂”的結合
《你好像一朵鮮花》是詩人海涅早年時期寫的一首代表作。詩歌的內容主要描寫的是海涅本人對于堂妹阿瑪莉和特萊薩的戀慕之情,充滿著憂郁和哀愁,并沒有流露出對情感付出的不怨。整個詩歌的風格叫人覺得清新而柔美,質樸而又熱烈,富于民歌的韻律。
“音樂是有目的的,它是激勵人們去追求美好情感的動力”,“情感有內容,而音樂的內容是在創作中形成”,這是李斯特的美學思想。追求旋律與鋼琴伴奏的有機結合, 是李斯特對文學語言的深刻體會,是力求通過音樂的表現力來揭示詩人內心創作的豐富情感。這也是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的重要特色。
在《你好像一朵鮮花》的創作中,海涅的詩詞優美而簡樸,而李斯特又恰如其分地采用了自然樸素的藝術創作手法,使這首藝術歌曲顯得尤為精煉與完美,這也是在那個時期沒有經過李斯特修改的少數歌曲作品之一,也許最為著名的或許正是他那些不朽的旋律。
《你好像一朵鮮花》短小而精煉。在詩詞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樸華的言語和詩歌的“韻律”;在美妙的旋律中,無不彰顯著高雅的氣質和“詩意”的內涵。正如海涅在詩歌中寫道:“你好像一朵鮮花,純潔、溫柔而美麗。”
參考文獻:
[1] 李貞華.音樂分析與創作導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2] 王翠華.李斯特藝術歌曲的和聲特色[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02).
[3] 劉鋒.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特征[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04).
[4] 錢仁康等編注.李斯特藝術歌曲精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5]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音樂卷修訂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作者:李 藝,遼寧鞍山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編輯:魏思思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