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敦煌寫本省代號在東亞寫本中曾普遍使用。不僅古代日本、朝鮮的漢文寫本較多使用省代號,而且這兩個國家的本民族文字的寫本也使用多種省代號。日本、朝鮮學者根據本國語言文字的特點,還創造了自己獨有的省代方式。省代號的知識對于這兩國古代文學的翻譯研究十分重要,也是東亞寫本學研究的一個方面。
關鍵詞:日本;朝鮮;寫本;省代號;東亞寫本學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2)06-0053-06
漢字手書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文化現象,保存在域外的漢字寫本是東亞文化交流與我國漢字文化影響世界的直接證明。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文化在歷史上有很大一部分曾經是靠寫本傳承的,而這些寫本的寫作規范很多都反映在敦煌寫卷中。也正因為如此,敦煌寫卷研究的學術意義,也就超出了敦煌寫卷研究本身,有關敦煌寫卷的研究課題也常常就是東亞寫本必須解決的問題,有關省代號的研究便是其中一例。
何謂省代號?張涌泉在《敦煌寫本省代號研究》一文中作了如下定義:“省代號是指類書、辭書和音義類古書注文中用來替代辭目中已經出現過的字詞的省書符號。”[1]實際上,省代號一旦成為讀書人普遍熟悉的書寫方式之后,便被普遍用于各種寫本當中。省代號不僅存在于敦煌寫本中,也不僅存在于中國歷代寫本,而且成為日本、朝鮮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漢文寫本中有效的標準書寫方式。這種書寫方式,從漢文寫本進而擴展到各國“變體漢文”及本民族文字的寫本,日本、朝鮮學者還曾根據本民族語言文字的特點,對省代號加以改變,省代號所代表的“省代思路”,甚至可能成為激發創造假名等文字形式的誘因之一。
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寫本,沿襲著中國古代寫本的通例,這些寫本可以看作是敦煌寫本的延伸。盡管它們晚于敦煌寫本,但是延續著中國六朝唐代的既有規范,可以從某些方面折射出中國古代寫本的面貌。正因為如此,中國寫本的研究成果也會給它們帶來新的觀察視角和方法。遺憾的是,由于年代久遠、保存困難以及學術界對它們的淡漠,它們的數量在減少,字跡趨于漫滅。寫本一失,永無補救,因而加強對這些寫本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本文對中國寫本中的省代號在東鄰的演化加以考證,對兩國寫本中的省代號進行初步考察,希望更多學者關注東亞寫本學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