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里”是漢代社會生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形式,因為懸泉置與效谷縣的獨特關系,在懸泉漢簡中保留和出現了很多屬于效谷縣的“里”名。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整理,我們可以從現有的45個里名探討效谷縣的社會生活狀況,為認識西漢邊境小縣的社會生活及其與絲路交通的關系提供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懸泉漢簡;效谷縣;里名;社會史
中圖分類號:K877.5;K92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2)06-0098-10
在西漢郡、縣、鄉、里四級行政管理的組織形式之中,里是最基層、最基本的單位,類似于自然村落;標準的里周邊有圍墻,里中有排列整齊的房屋建筑,由“里長”、“里正”具體管理日常事務。在當時記錄籍貫的文書中,無論是“郡+縣+里”或是“縣+里”的形式,“鄉”是不需要出現的,而“里”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就是這樣如此重要的“里”,在2010年之前,我們僅僅知道西漢的敦煌郡有32個[1]。懸泉漢簡作為隸屬效谷縣的郵驛機構日常運作形成的檔案文書,其中有很多與“里”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為我們認識西漢敦煌郡乃至效谷縣的鄉、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作為懸泉置出土文書整理的一部分,本文僅就其中出現的明確屬于西漢效谷縣的“里”進行檢索和討論。
一 懸泉漢簡中“里”出現的形式
作為行政級別而存在的“里”,在懸泉漢簡中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僅有“里”名的文書
此類文書僅僅只有一個“里”的名稱,并沒有“里”的歸屬,目前還沒有十分把握確定其屬于哪個縣。如:
簡1.始昌里張免 復 可牛一黃犗左剽齒十二歲絜七尺二寸角第卌三久左尻效 中 中
ⅠT0110①:89①
簡2.益光里張千秋十二月更錢二百 (楬)
ⅠT0110②:50
簡3.■大穰里戶人上造李音年七十四[□]
ⅠT0111②:71
簡4.縣泉置所自轉 就家常利里馮柱牛車一兩粟卌一石 少一石 □ⅠT0110①:24
以上四簡雖然具體的文書性質不同,但都是僅僅出現了“里”的名字,并沒有直接說明其中的“里”屬于什么鄉或什么縣。
簡1出現有“始昌里”名稱,文書與當時閱牛有關。記錄牛的主人住所、名字,牛的具體特征(顏色、齒齡、腰圍、編號和考核等級)等。通過對牛身體狀況的評比,鑒定當時的飼養與管理情況。類似的管理制度可追溯到秦代,睡虎地秦簡記:
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膚田牛。卒歲,以正月大課之,最,賜田嗇夫壺酒束脯,為皂者除一更,賜牛長日三旬;殿者,誶田嗇夫,罰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減絜,笞主者寸十。又里課之,最者,賜田典日旬;殿,笞卅。 廄苑律。[2]
簡2出現有“益光里”,此簡為標簽“楬”,用來標示更錢的多少或歸屬等信息?!案X”是應服役之人不親自服役而出錢代替的錢名。該楬沒有說明張千秋具體的服役時間有多長,只是十二月一個月的更錢是二百,可以理解為一個月的更錢是二百。
簡3可以看作是戶籍簡,“戶人”即戶主名李音,爵上造,年七十四歲,住大穰里。
簡4與懸泉置日?;顒雨P系比較密切。懸泉置出錢讓僦家常利里馮柱給其運送粟,馮柱使用的是牛車,牛車原本運粟小石卌二石,“少一石”即損耗一石。“就”字為“僦”。耗損在漢代的運輸過程中似為常事,在簡牘文書中多見[3]。
2.“縣+里”的文書格式
簡5.譯騎敦煌東光里趙廣定八月□[□]
ⅠT0110③:2
簡6.冥安文富里趙賢 牛一兩 四石
ⅠT0309③:181
簡7.敦煌廣漢里男子審縱之ⅠT0309③:197
簡8.入穬麥小石廿七石五斗 永光五年二月丙戌縣泉廄佐建受廣至幸常里□程ⅠT0109③:20
此類文書的記載內容多與懸泉置的日常運作有關,對于我們判斷某個具體“里”名的歸屬縣名已經足夠了。效谷縣的里多來自此類文書。
3.“郡+縣+里”的文書格式
此類文書是漢代標準的籍貫文書記錄格式。此類文書較多,不僅有縣名,還有郡名,也是我們判斷“里”歸屬的重要依據。如:
簡9.戍卒陳留郡外黃高都里黃初 (竹簡)
ⅠT0209④:3
簡10.戍卒穎川陽城宜春里上造龐則年廿四 第廿一 (竹簡)ⅠT0114③:41
簡11.戍卒河東郡皮是邑桐里賈子兵 署李子亭ⅠT0309③:138
簡12.神爵四年五月甲子朔壬申縣泉置嗇夫弘敢言之廷司寇大男
馮奉世故魏郡內黃共里會二月丙辰赦令免為庶人當歸故縣□使ⅠT0309③:149
4.“鄉+里”的文書格式
此類文書比較獨特,數量較少,但是仍存在。如:
簡13.張氏 敦煌武威鄉乘威里戶人簪褭張疾去自占數家當算材
疾去年卅七 甲ⅤT1312④:12
簡14.神爵三年十月戊午朔己未效谷高議里公乘赦之貰買上黨郡余吾邑東鄉官市城東里周解襦一領賈錢千錦七尺直四百五十約及五月錢畢韓望知券齒 A(左齒)
趙中賢皆知券沽酒方一斗 BⅠT0112③:11
此二簡作為獨特的文書格式存在于懸泉漢簡。之所以獨特,是因為“鄉+里”的文書格式是非常不常見的一種情況,可以說屬于另類。
簡13為漢代自占訾算的文書,張疾去自言家中有些什么樣的物品可以按照當時的訾算標準進行登記。其中出現的敦煌武威鄉乘威里應該作“敦煌乘威里”或“乘威里”,“武威鄉”或“敦煌武威鄉”均不應該出現。類似下面的文書格式。如:
簡15.傅安延壽里戶人公乘傅安自占數家當算物 [□]
公乘安年卌二算一□┬ 六十 安[□]
安妻大女符年丗七算一 ┬ⅡT0215②:56
簡16.石鳳 大威里戶人□士鳳妻女奴家當在□ 口一
效谷□□……二算一 冥安 算一
ⅣT1016②:2
簡17.[□] 驪靬武都里戶人大女高者君自實占家當籍物 □□
[□] □□年廿七□□大女□□□□□□[□]
ⅤT1210③:96
此三簡文書格式與簡13大同小異,無論是“自占”或是“自實占”都源于漢代的算賦征收制度。算賦的征收先由百姓“自占”,占不以實是要受懲罰的。懸泉漢簡中就有關于此等規定的“算令”,“●算令十三:當占緡錢,匿不自占、(占)不以實,罰及家長,戍邊一歲”①。綜合現有四簡的釋文文字,可知“家當算物”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即13之“材”可能是“物”字,簡16之“家當在□”似應為“家當算物”,簡17之“籍”似應為“算”。而簡16之“□士”按照漢代的二十等爵制應為“公士”。
簡14為漢簡中常見的“貰買衣財物類爰書”,按照此類文書的普通格式“東鄉官市”都不應出現。類似的簡文在居延漢簡中如:
1)終古隧卒東郡臨邑高平里召勝字游翁貰賣九稯曲布三匹匹三百卅三凡直千觻得富里張公子所舍在里中二門東入任者同里徐廣君282·5②
2)戍卒東郡聊成孔里孔定貰賣劍一直八百觻得長杜里郭穉君所舍里中東家南入任者同里杜長完前上E.P.T51:84
3)戍卒東郡聊成昌國里戀何齊貰賣七稯布三匹直千五十屋蘭定里石平所舍在郭東道南任者屋蘭力田親功臨木隧
E.P.T56:10
4)元康二年十一月丙申朔壬寅居延臨仁里耐長卿貰買上黨潞縣直里常壽字長孫青復绔一兩直五百五十約至春錢畢已姚子方[□] (左齒)E.P.T57:72③
此四簡是在基于單純文書格式簡完成,盡管類似的格式簡并不完整,但是根據現有的資料,這種貰賣衣財物類文書格式應包括戍卒所屬的郡、縣、里籍貫、姓名,貰賣衣物種類、數量、值多少錢,買者為誰(包括身份和住址),在什么地方進行的交易,證人是誰(即任者、任人、旁人)、約定錢物交割的時間等等有關問題??梢姟班l”是不在其中的。而更多的籍貫文書要求的也不過僅僅是“郡、縣、里”而已[4]。根據其他信息,簡14中的“約及”應是“約至”,類似4),“方”字,乃“旁”字之誤。
在上述四種“里”出現的文書形式中,后三種是我們重點注意的對象,因為它可以為我們確定具體某“里”的歸屬,而第一種單獨出現的“里”,雖然這些資料是出現在懸泉置,我們有理由把它們歸為效谷縣,但是考慮到懸泉置與廣至等周邊縣的關系,仍有很大的疑問存在,即不便直接定為是效谷縣的“里”。
二 具體屬于效谷縣的“里”
懸泉漢簡中出現的明確屬于效谷縣“里”的資料較多,為了敘述方便和避免單純的羅列,我們將這些資料暫時按照以下數類加以介紹。盡管這樣的分類方法還不盡完善。
1.曾與“鄉”一并出現的“里”
此種“里”在有關效谷縣“鄉”的檢索中已經出現過,效谷縣明確存在的鄉有三個,分別是西鄉、安樂鄉和魚離鄉④。西鄉存在的“里”是高議里。這一簡是敦煌博物館在小月牙湖東墩采集的習字簡,簡文為:
5)效谷西鄉高議里賈破虜隧長按 A
破虜隧賈按效谷西鄉高議里賈按□ B
敦·1271AB①
其中重復的文字,且按照漢代文書格式籍貫的記錄一般并不出現“鄉”這一級機構,此簡的習字功能或屬性就比較高。
魚離鄉存在里名有“壽貴里”、“漢里”、“常利里”和“萬歲里”等。簡文:
簡18.鴻嘉二年十月乙巳朔丁未魚離鄉嗇夫章敢言之廷書曰壽貴里男子程[□]
漢里吳君卿馬羅錢百八十又常利里男子徐光責萬歲里菁君麗持徭賈[□] ⅤT1712②:126
本簡下殘,文字屬于魚離鄉對縣文書的回復,其中出現的幾個里應該是魚離鄉下轄的。“[□] 漢里”的第一個字在另一行尾端殘,漢代常見有“廣漢里”和“定漢里”,且二里的名字效谷縣均有,此字不敢妄下結論。
簡18和5)出現的五個里名是目前能夠判斷的屬于效谷縣的里,且有明確歸屬“鄉”的里名。根據這一線索,我們可以將其他簡文中出現的屬于效谷縣的這幾個里名看作是有歸屬“鄉”的里。資料如:
簡19.[□] □□□望□里李稚君為效谷壽貴里承寄□七月司御賈錢千五百約至縣官事……
ⅡT0213③:139
此簡可以看作是契約文書,“李稚君”替效谷壽貴里“承寄”到懸泉置服役作“御”,“李稚君”答應出錢千五百給“承寄”,雙方約定“承寄”服役結束后給錢。其中“承寄”應該是人名,恐釋文有問題。
在懸泉漢簡中不僅有很多單獨出現的壽貴里,還有一條明確記錄金城郡也有壽貴里。對于沒有具體隸屬壽貴里的資料,本文不作檢討。如:
簡20.壽貴里孔并 作瓜田 ⅡT0114②:190
簡21.壽貴里趙賢 貸麥五斗ⅡT0214③:17
簡22.永光四年閏月丙子朔戊戌客子金城郡允吾壽貴里薛光為效榖宜王[□] A
陽武田中知券趣廩食加酒旁二斗[□] B
ⅤT1510②:147AB
常利里資料較多,個別時間可知是新莽時期。如:
簡23.中部中曲騎士效谷常利里崔常[□]
ⅡT0114②:160
簡24.效谷常利里馬猛田卌畝 問母若君毋所溉 溉目宿五畝[□] ⅤT1611③:222
簡25.出目宿廿五石 陽朔三年十一月甲申效谷常利里馬君來付縣泉廄嗇夫定 (右齒)
ⅤT1812②:81
6)隧長效谷間田常利里上牛康年三十五[□]
敦·25
7)戍卒效谷常利里張詡年亖十敦·252
以上五簡加上18,隸屬效谷縣“常利里”的資料凡六簡,前四簡為懸泉漢簡,后二簡為馬圈灣漢簡。其中后二簡具有明顯的新莽簡特征,時代稍微有點晚?!伴g田”、“三十”和“亖”都是新莽的獨特標志[5-6]?!伴g”字讀為“閑”[7]。
魚離鄉萬歲里的資料還有一見,用途不明。簡文是:
簡26.效谷萬歲里謝有ⅣT0317③:9
“[□] 漢里”,在懸泉漢簡中可能是“定漢里”或“廣漢里”。相關資料一共七簡,如:
簡27.[□] 效谷定漢里男子[□]
[□] □詣言何罪□□□ (觚)ⅠT0109S:138
簡28.……完城旦大男趙順 故效谷定漢里沓[□] ⅠT0114②:16
簡29.[□] 報敬案世爵公乘效谷定漢里□[□]
[□] □皆毋它坐遣嗇夫敞送[□] ⅡT0215S:268
簡30.效谷定漢里孫德成 牛車一兩載粟卌一石六斗六升大 已入卅七石四斗五升 少四石二斗一升大ⅤT1812②:139
簡31.髡鉗城旦大男曹道得 坐共賊傷人直 故效谷定漢里ⅡT0215③:40
簡32.髡鉗城旦大男曹道得 坐共賊傷人直 故效谷定漢里 ⅡT0215③:42
簡33.初元年閏月癸巳朔乙未效谷廣漢里猛親為□[□] ⅡT0214③:239
2.不明隸屬“鄉”的“里”
在西漢的文書中“鄉”一級的名稱出現并不多,即便是出現了亦屬于特例,所以能夠確定“里”歸屬某鄉是很不容易的。相較于上述可以確定具體屬于某“鄉”的里名,不能確定隸屬鄉的里名更多。這些里名我們準備按照其文書性質進行分類。
A.名籍簡
記錄人員名稱的簡統稱“名籍簡”。此外,還有一些因為簡文殘缺,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是屬于名籍的簡文。按照具體屬性,又可以劃分為官徒名籍、騎士名籍和普通名籍。
官徒名籍:官徒奴管理的需要,有時會出現此種記錄,特別是在大赦之時,會按照具體不同官徒犯罪形式進行赦免。什么樣的罪人可以赦免,又如何赦免等等。此類文書如:
簡34.……坐盜出財物邊關
□施刑士故北地大要陰利里公孫合坐盜亡乏興
□施刑士故大常陽陵北武都里石駿坐盜亡乏興 (以上第一欄)
龍勒萬年里男子王廣坐賊殺人
龍勒長通里男子史猛坐賊殺人
龍勒長通里男子孫歸來坐賊殺人
□……坐賊殺人 (以上第二欄)
廣至□……
沙頭髡鉗鈦左右止城旦休閭敗康居國坐盜
廣至魚澤止虜隧戍卒效谷益富里孟武成坐賊殺人[□] (以上第三欄) A
ⅠT0116②:118AB
簡35.鬼新衛明 S 故效谷步廣里 徒子贛桼編書繩十丈ⅠT0309③:164
簡36.施刑故完城旦大男范湯 愿署敦煌縣 故效谷進憙里[□] ⅤT1813②:30
在上述官徒名籍的三件文書中,具體記錄了官徒的籍貫名稱。從中可知效谷縣有“益富里”、“步廣里”和“進憙里”。
騎士名籍:以騎士之名出現的文書,暫稱為騎士名籍。如:
簡37.左部后曲騎士效谷延壽里夏異□[□]
ⅠT0116②:169
簡38.左部后曲騎士效谷敬君里楊宣[□]
ⅤT1310③:19
簡39.左部前曲騎士效谷始昌里高德[□] (削衣)ⅡT0114④:157
簡40.中部中曲騎士效谷執適里解福[□]
ⅡT0214①:50
簡41.右部前曲騎士效谷光里吳奴[□]
ⅡT0214③:301
簡42.左部前曲騎士效谷宜農里[□]
ⅡT0215S:442
簡43.效谷騎士大穰里□湯 六石自出
ⅤT1612②:28
簡44.右部前曲騎效谷光里顧齊□ 不死 建始三年三月癸 再拜伏地再拜 (習字) A
□□ 地 伏伏地不 死死不 敢言之府伏 死伏地(習字) B
ⅤT1712②:75AB
以上騎士名籍簡八,騎士分屬左部、右部和中部,左部中還有前、后曲之別。出現的效谷縣里名有“延壽里”、“敬君里”、“始昌里”、“執適里”、“光里”、“宜農里”、“大穰里”和“光里”。其中“適”通“敵”,“光里”名二見。
其他名籍:或因具體歸屬暫缺不明的簡文,可以看作是名籍簡。如:
簡45.[□] 故效谷宜王里ⅠT0110①:84
簡46.效谷宜農里趙成年廿 □□□
ⅣT0517③:19
簡47.效谷佐宜農里馬丹ⅠT0114③:43
簡48.效谷長樂里竟寧ⅡT0115③:284
簡49.[□] 效谷進憙里慶光ⅡT0214②:108
簡50.效谷宜王里□[□] ⅡT0214②:610
簡51.[□] 效谷進憙里慶光ⅡT0214②:108
簡52.效谷宜王里□[□] ⅡT0214②:610
簡53.[□] □十以 自出厶 故效谷宜王里□[□]
ⅡT0214S:75
簡54.效谷壽親里侯□[□]
ⅡT0215S:427
簡55.效谷公士步進里成初 二石自出
ⅡT0216②:110
簡56.司御效谷玉光里宋廣[□] ⅡT0314②:175
簡57.效谷宜農里趙成年廿 □□□
ⅣT0517③:19
簡58.效谷千乘里田甲(削衣)ⅤT1310③:148
簡59.效谷得利里(削衣)ⅤT1310③:155
簡60.[□] 谷執適里石逢時ⅤT1311③:255
簡61.效谷宜年里刑通桃田□□[□]
ⅤT1311③:270
簡62.效谷益光里ⅤT1812②:263
簡63.效谷始昌里高寧高 上記事記 送 送 盡送 A
效谷廣大里效谷驛馬行 BF13C②:15AB
簡64.[□] □□效谷高里田贛年廿二□[□]
91DXC:88
8)廣漢隧候史效谷得玉里衛□[□] 敦·1261
以上二十一簡,暫可定為名籍簡,其中簡45可能就是官徒名籍的殘簡,簡53和簡55都有“自出”二字,由于文義不是十分清楚,可以暫歸此類。所記錄的效谷縣里名有“宜王里”四、“宜農里”三、“進憙里”二、“長樂里”、“壽親里”、“步進里”、“玉光里”、“千乘里”、“得利里”、“執適里”、“宜年里”、“益光里”、“始昌里”、“廣大里”、“高里”和“得玉里”等16個。
戍卒名籍:在懸泉漢簡中由于其文書性質的限定,戍卒名籍簡相較居延漢簡而言要少得多。但是少并不是沒有,戍卒名籍簡也是存在的。與效谷縣里名關聯的簡文只有一條,里名是“樂成里”。即:
簡65.戍卒效谷樂成里審長 口三 署卻虜隧□□□[□] ⅠT0209③:17
本簡以“戍卒”始,但是與標準的戍卒名籍簡格式仍有稍稍差異。因以戍卒二字始暫名“戍卒名籍”?!翱?、縣、里、爵、名、年、身高”才是比較標準的要素,“口三”是指審長家里有三口人,卻虜隧是審長的戍守烽隧名?!皩彙币蔀椤吧颉?。
B.債務糾紛爰書類
漢簡中有一部分物品買賣與替人服役的行為,涉及的錢多數不是一次性結算清楚,而是在事后才辦理完交割手續的。為了防止出現所謂“空口無憑”的情況發生,也為了事后債務的追討,雙方會立契約、剖符刻券,或以“爰書”形式出現。此類文書中買賣雙方的籍貫或居住地就會出現“里”的名稱。如:
簡66.[□] □陵里姓王氏有田桼十畝 在美稷亭正月中徦與效谷宜王里男子宋子房至秋
ⅣT0617③:33
簡67.[□] 效谷步進里陰子公所賈錢五千 [□]
□趙調ⅠT0110③:9
簡68.初元二年□月□□朔庚申效谷宜禾里石廣宗為……一月御賈錢千三百今余九百錢月十五日畢 (右齒)ⅠT0116②:146
簡69.始作效谷廣利里禮氐已當作十五日[□]
ⅡT0114S:6
簡70.效谷益壽里趙定子田卅五畝 問長實毋所溉ⅡT0114②:199
簡71.初元四年六月戊寅朔甲申效谷高義里簿子林為同縣執適里重富昌庸六月司御賈錢七百前入四百七十余[□] A
二斗B ⅤT1311③:109AB
簡72.戍卒東郡觀邑市南里張延年 自言貰賣布復绔一兩直三百八十效谷宜禾里董功所閏月癸亥付奉候官 敦煌已入三百八十畢卿田□
ⅡT0214③:32
簡73.竟寧元年六月戊戌朔癸卯臨泉亭卒勝之貰買草章單衣直四百八十效谷得王里周田所約至五月辛巳取錢旁人成乃始 A
四百八十 (右齒半字) B ⅡT0215③:331AB
以上八簡,除簡70有點牽強外,均與債務有關。其性質與前簡14、簡19相類?;蚩砂凑瘴臅鴥热菰龠M一步細化。簡66王氏有地在美稷亭,讓效谷縣宜王里宋子房替其耕種,約定秋后的租金是多少。田“桼十畝”之“桼”字,證明本簡屬于新莽時物。
簡67上下殘,出現有效谷步進里。文書格式類同簡72和簡73,某某“所”為買賣行為發生的地點或場所。
簡68出現有效谷宜禾里。石廣宗替人到置作“御”,雙方約定一月的庸金是千三百,立此契約時只給了四百錢,余下的九百約定在本月十五日給付完畢。本簡可以看作是雙方所立的契約。為防造假,側面有刻齒,可以起到合符勘驗的功能。個別文書不僅有刻齒,且將數字寫在簡牘側面的刻齒中。
簡69上下殘,出現有效谷廣利里??赡苁抢镏忻卸Y氐已的人應該勞作十五日,而沒有勞作,答應出錢多少到某時給,有點契約文書的性質。
簡70出現有效谷縣的益壽里,里中的趙定子有田卅五畝,詢問長實沒有灌溉澆水。
簡71是效谷縣高義里的簿子林替執適里的重富昌作六月份的“御”,雙方約定庸金是七百錢,當時支付了四百七十,約定余錢何時再給。有證人在場作保,沽酒二斗。與簡19、簡68的文書性質相同。
簡72、簡73為貰買衣財物爰書,出現有效谷縣的宜禾里和得王里。與簡14文書性質相同?!巴酢弊峙c“玉”字,簡牘上差異不大,釋文?;煜H纭暗猛趵铩被蚍Q“得玉里”、“玉光里”或稱“王光里”、“王杖”或稱“玉杖”。爭議頗多,本文不論。
C.鴻嘉四年購茭草文書
懸泉漢簡中有幾條簡文,是鴻嘉四年二月懸泉置嗇夫敞購買茭草的文書,文書日期大體一致。不過其內容所反映的物價值得推敲。而其中出現的里名則是本文重點探討的部分。如:
簡74.出 稾十四石
直錢千六百五十 鴻嘉四年二月辛卯效谷壽親里肖馬付縣泉嗇夫敞91DXC:92
簡75.出茭七十石
直錢千七百八十五 鴻嘉四年二月辛卯縣泉嗇夫敞付效谷大穰里韓長[□] ⅠT0110①:83
簡76.出 茭十四石半
直千四百七十 鴻嘉四年二月辛卯縣泉置嗇夫敞付效谷臨樂里陳襃 (左齒)ⅡT0111①:218
簡77.出 稾五十一石
直錢五千六百一十 鴻嘉四年二月辛卯縣泉置嗇夫敞付效谷益里鄧惲 (左齒)ⅡT0112①B:2
簡78.出 錢千五百
□二百五十少百 鴻嘉四年二月辛卯縣泉置嗇夫敞付效谷廣利里唐朝ⅡT0212②:5
簡79.入十七石直穈 鴻嘉四年二月己丑縣泉置嗇夫敞受效谷壽親里□□ (右齒)ⅠT0110①:118
以上六簡,僅是懸泉置嗇夫敞購買茭草文書中與明確屬于效谷縣的里有關系的文書,懸泉置嗇夫敞在鴻嘉四年二月購買很多茭草,同樣涉及冥安縣、廣至縣的里。六簡之中前五簡的時間是同一天,二月辛卯,另一簡的時間早兩天。涉及效谷縣的里名為壽親里、大穰里、臨樂里、益里、廣利里和壽親里。
前五簡均是以“出”字始,但是后面經手人雙方的位置并不一致??紤]到是因為懸泉置購買茭草的行為產生的文書,“出”對懸泉置而言應該是“出錢”,而簡文中的“稾”和“茭”對懸泉置而言應該是入。簡文前后文字很難對應,反映出置嗇夫敞當時可能尚不熟悉這一問題。即便現在,我們有時也很難清除到底誰是出、誰是入。標準的正確文書格式應該是“入”與“受”、“出”與“付”相對應。郵書課記錄的文書傳遞方向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問題。關鍵是我們需要知道郵書的具體傳遞方向。如:
簡80.入西板檄一樊隆印詣府 元始五年四月辛丑日失中時縣泉置御張恭受廣至魏大房即立遣大房持付遮要[□] ⅡT0114③:425
簡81.入西板檄二冥安丞印一詣樊掾治所 一詣府 元始四年四月戊午縣泉置佐憲受魚離置佐蹏卿實時遣即行ⅡT0214①:125
簡82.出西書四封 八月戊子日夕時臨泉卒博付毋窮卒鳳T0214②:244
簡83.出西書檄三函一 九月辛丑日失時臨泉卒□□付毋窮范 A
日失 (左齒半字)BⅤT1210③:12AB
以上四簡均與“西書”有關,“西書”就是由東向西傳遞的文書?!叭搿迸c“受”相對應,“受”字后是傳遞文書的來方,“受”字前的單位是接收方即“入”方;“出”與“付”相對應,“付”字前面的單位是傳遞文書的來方,“付”字后面的單位是接收方。按照文書的記錄方式,簡74—簡79的“入”與“受”、“出”與“付”都不成問題,有問題的是前后單位的位置。特別是簡74與簡75非常明顯。前面文字的類似,后面的雙方位置可是明顯顛倒了。
此外,簡74至簡78,屬于同一天的文書,茭稾的價錢差異比較大,對于研究西漢社會生活的物價問題可是難得的資料。同樣,對于簡牘的出土地點(探方)和探方層位來講,也是頗為典型的例子。五簡的日期一樣,經手人都是懸泉置嗇夫敞,而其出土的小地點卻是五個。
D.運輸記錄
此類文書有幾條,均與當時的運輸狀況有關。這些車主都是效谷縣的人,文書中出現有反映車主居住地的“里”名。里名分別是“益壽里”、“高證里”、“高心里”、“富昌里”和“陽玉里”。簡文為:
簡84.效谷問丘時之 牛車一兩 四石
ⅠT0309③:219
簡85.入轉粟小石卌二石 畢 建始四年正月壬寅縣泉廄嗇夫建受效谷高證里鄭未央(右齒)
ⅡT0113②:33
簡86.月將轉車到敦煌留為效谷高心里張君□[□] ⅡT0214③:147
簡87.效谷富昌里李尊 牛車三兩入穬麥小石[□] ⅡT0215②:374
9)效谷陽玉里蓋安車一兩粟小石卌一石六斗九升大[□] 敦·1058
E.吏除書
即官吏的任用文書,與效谷縣里名相關的文書有二。即:
簡88.廄嗇夫效谷臨樂里公乘褚德年卌三 初元二年十月癸[□] ⅤT1610③:6
10)青堆隧長效谷宜禾里李廣利 始元七年五月戊戌除敦·1403
二簡之中,簡88殘斷,文字不全,類似10)的格式。不過,10)中之“除”字原釋文作“[陽] ”。此類完整的文書格式簡為:
簡89.敦煌博望禁奸亭長龍勒長通里公乘吳富昌年廿九 甘露三年十二月庚午除ⅤT1310④:32
簡90.敦煌博望亭長龍勒長通里上造王富成年卅五 黃龍元年五月壬子除ⅤT1410③:74
F.其他類
此類文書還可以按照簡牘文書性質的分類方法再一步細化,由于簡文較少,多是一枚,暫不作一一分類。因為本文旨在提取其中有關“里”的信息,集中在其他類一并介紹。這里面可以細分為“郵書課”、“決獄文書”、“骨肉錢文書”、“出入簿”、“田符”和“訾算簿”等等。簡文如:
簡91.效谷樂世里箕同田五十畝 當山 A
效 (右齒半字)BⅠT0109②:4AB
簡92.[□] 置嗇夫受效谷大穰里丘慶
ⅠT0109S:212
簡93.[□] 佐楊博受就人效谷高心里樂辨君
ⅡT0113②:8
簡94.[□] □□□ 十二月壬午少內嗇夫敞付效谷壽里賈尚ⅡT0115①:8
簡95.廣至移十一月谷簿出粟六斗三升以食縣泉廄佐廣德所將助御效谷廣利里郭市等七人送日逐王往來ⅠT0309③:167
簡96.西檄四 其二詣大守府
二檄詣效谷故里 甘露二年三月甲□[□]
ⅡT0113③:140
簡97.縣泉廚佐效谷進憙里孫賀強于臨樂里刑君妻王子賀吏以縣官□□人妻[□] ⅡT0113③:218
簡98.田奴去作亡奴素與效谷尊賢里李垂卿善垂卿遣舍ⅡT0115②:23
簡99.[□] 五鳳二年閏月己未盡九月癸亥廿五日所買骨肉效谷宜農里寧廣宗所賈錢三百
ⅡT0115③:72
簡100.效谷宜王里李崇口五田九十九畝[□]
ⅢT0809④:25
以上十簡,出現效谷縣里名有“樂世里”、“大穰里”、“高心里”、“壽里”、“廣利里”、“故里”、“進憙里”、“臨樂里”、“尊賢里”、“宜農里”和“宜王里”。其中簡91為田符,類似的田符簡牘長度多在14厘米左右,側面刻齒,刻齒內或有“符”、“府”字,而不是本簡的“效”字。簡92、簡93和簡94,以簡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受”、“付”可以歸為出入簿類文書。簡95為官府之間的往來文書,懸泉廄佐廣德帶人在廣至縣吃了六斗三升粟,懸泉置應歸還,廣至縣將此事用公文形式發給懸泉置。簡96為郵書課,其中二檄的目的地是“故里”,“故里”可能是里名①。簡97、簡98與訴訟有關。簡99為傳馬死亡后賣骨肉錢的記錄文書[8]。簡100記錄李崇家有五口人,田九十九畝,文書內容與“訾算簿”有點類似。
小 結
以上我們全面檢討了懸泉漢簡中明確屬于效谷縣的里及“里名”,其中還連帶到敦煌漢簡中出現的效谷縣里名??梢源_認的是效谷縣的里名目前有86簡,加上居延舊簡的“宜禾里”、“宜王里”[9],合計88簡。其中個別資料的時代較晚,屬于新莽時期。在88簡中,累計出現里名45個(見附表)。單從數量來看,懸泉漢簡中僅僅出現的屬于效谷縣的里名,就已經遠超目前已有對敦煌郡里名32個的認識。效谷縣有3個鄉,有45個里名。按照這一數字,基本上與東??さ臓顩r類似。東??さ臓顩r,據統計“東??は螺?70個鄉,2534個里,平均約合15個里為1鄉,和文獻記載存在一定的差距……平均每里管轄105戶,和文獻記載大體接近”[10]。兩地鄉、里數量巧合的比例,對于認識漢代的效谷縣應該是很有幫助的。
里名較鄉名出現的幾率之高,固然是與漢代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關,普通的文書記錄格式是“郡+縣+里”或“縣+里”的形式。這樣就會形成“鄉”這一級別的名稱不容易在簡牘文書中出現。從對懸泉漢簡中里名出現的情況分析可見,里名的出現主要集中在兩大類文書,一類是本文的A類名籍簡,一類是本文的B類債務糾紛爰書類。這種現象的出現或形成自然與漢代的文書格式關系密不可分。
以上我們對懸泉漢簡中里的出現情況作了全面介紹,效谷縣如此多的“里”名,除了一些少量里與懸泉置的日常管理沒有關系外,更多的是圍繞懸泉置日常運作而出現的。如懸泉置糧草的供應、運輸、人員的補充,除了政府供給外,還有很多與地方脫不了干系的日?;顒?。從眾多的簡牘文書來看,周邊附近的百姓,會定期輪流到懸泉置做御一個月,不去者可以出錢讓人替役。懸泉置乃至郵驛路線從效谷縣南部經過,沿途行政機構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成帝時西域都護郭舜上書稱漢與康居的交往,致“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國,給使者往來人馬驢橐駝食,皆苦之”[11]。懸泉置嗇夫也曾因接待之事叫苦不迭,“縣泉置嗇夫博叩頭死罪死罪,置受□□敦煌北鄉、南移(鄉)十月、十一月逋十人,直錢八千。迫大客且到,用度不足。博叩頭死罪死罪,唯君哀憐,博叩頭叩頭死罪死罪”①。一邊是人手不足,一邊是接待任務繁重。按照置嗇夫博的任職時間,本簡反映的情況在建平二年(前2)前后。
當然,在懸泉漢簡中還有很多資料涉及了敦煌郡其他縣的里,也有一定數量的資料缺少具體隸屬的“里”名。這些資料的整理,對于我們認識漢代社會的日常生活,特別是社會基層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具有重要的價值。限于篇幅,容他文介紹。
參考文獻:
[1]李并成.百年來敦煌地理文獻及歷史地理研究[J].敦煌學輯刊,2010(2):44.
[2]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2.
[3]張俊民.從漢簡談漢代西北邊郡運輸的幾個問題[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3).
[4]張俊民.簡牘文書格式初探[J].簡牘學報,1993(15).
[5]森鹿三.居延出土的王莽簡[G]//姜鎮慶,譯.簡牘研究譯叢:第1輯.北京:中國社會社學出版社,1983:1-17.
[6]饒宗頤,李均明.新莽簡輯校[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174,109,103.
[7]張俊民.漢簡瑣記[G]//簡牘學研究:第二.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159.
[8]張俊民.懸泉漢簡傳馬病死爰書及其它[G]//簡帛: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87-298.
[9]何雙全.〈漢簡·鄉里志〉及其研究[G]//秦漢簡牘論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163.
[10]謝桂華.尹灣漢墓東海郡行政文書考述(上)[G]//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23.
[1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3:3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