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政治課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政治課讓學生感覺枯燥,其實通過構建師生、生生和諧,增強課堂語言的魅力,注重情感溝通,并引進積極心理學的知識等,就可以讓政治課教學和諧,提高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人的和諧語言和諧情感和諧積極心理學
冰心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會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也說,美在和諧。生活如此,政治課教學也如此,和諧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場,讓師生都能樂在其中,心靈相通,否則,就會導致教與學的分離,陷入機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懷疑之中,高中政治課理論性較強,如何讓它充滿和諧、美感和實效性呢,下面就四個維度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政治課和諧教學維度之一:人的和諧
1.師生和諧
教師要成為平等者、主導者、參與者。《政治生活》表明公民是平等的,不論年齡、性別、民族、財產、種族等。杜威對教與學的關系作了深刻的比喻。“教學比于買賣。沒有人買,便沒有人能賣。世間沒有絕無顧客而自夸為善賈的商人。然而竟許有絕不問學生學習了什么而自詡為善教的教師。”教師不能做壟斷者、旁觀者、放羊者。教師不應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我們一直有“唯師獨尊”的心理定勢。是呀,學生的年齡、閱歷、學歷哪方面都比教師低。因此,似乎理所當然,學生得聽你的。你說的就是金口玉言,就是金科玉律。學生不能質疑,否則就是大不尊了,過分地注重教師的主導,教的過多,輕視了學生的學,傳統教師傾向于強調的權威與給于,傳統課堂所有的教學過程都是教師依照標準教案導演的“情景劇”。現代教師更傾向于強調合作與創造。教師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即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啟發者”、學習的“引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監管者”。教師要根據學生自主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后續的教學活動;教師應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等方面提升理念,深入研究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策略。
當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但也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與引導,有些地方走極端,生硬地規定一節課教師講課不能超過5分鐘,主體和主導應相得益彰,不可顛倒,也不能偏廢,應辯證地處理好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2.生生和諧
即使是蝸牛,也有它的故事,有它的夢想和悲歡;一朵野花,一根野草,都是大地的生機,它們都有生命綻放的自由和權利,學困生也一樣,他們也有成才的潛質,渴望精彩的期待,有受人尊重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合作雙贏是合作的目標。引導學生:“我們一起面對,共同分享!”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權,不能忽視弱勢群體,特別是智力發展遲緩的、被學生群體排斥和拒絕的、有過錯的種種“待優生”,調控好強勢群體的課堂發言。合作學習應該使不同層次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讓不同智力背景、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融合,價值取向的認同,并在此過程中使其獲得充實感、愉悅感、成就感的享受與提升。
二、政治課和諧教學維度之二:乘著語言的翅膀
1.網絡語言讓政治課富有時代氣息
如神馬都是浮云、鴨梨山大、給力等,在講《哲學與生活》中的物質和意識時,引用這些網絡語言,來說明二者關系,因為生活和社會現實產生了網絡語言,網絡語言又反映了社會現實。并對社會有反作用,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講政府職能時,引用“我爸是李剛”,說明政府人員要有公仆意識,提醒學生這只是個別現象,不要產生誤解。
2.詩詞歌賦讓政治課富有高雅格調
如在講內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時,引用《念奴嬌。赤壁懷古》說明內因的重要,是周瑜等人努力,贏得了戰爭。
杜牧的《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杜牧認為是外因周瑜成功的主要原因。唐朝虞世南的《蟬》:
“垂綾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也表達了外因的決定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內外因的關系,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不要片面理解。
3.俗語、格言、名言、歌詞等讓政治課生活化
政治課最忌諱的就是蒼白地講大道理,學生根本就不買你的賬,新課程要求“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說明了規律的必然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說明了做事隋就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否則危害很大。《我的中國心》的歌詞,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并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政治課和諧教學維度之三:滋潤心田的情感氛圍
詩人里克爾:“啊,別分離/親密無間,與繁星相聚在天際/何為?若非與繁星聚一起?與眾鳥起飛/乘風,駕云,齊歸。”其實,有時候政治課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因為,教師和學生的分離,尤其是情感的分離,那怎樣讓政治課富有情感,成為師生精神歡歌的教育共同體呢?
1.微笑讓一切變得美好
政治課老師自己一定要樂觀豁達,本來政治課就有“大道理”的嫌疑,如果還板著臉,恐怕就有點兇神惡煞的模樣了。老師快樂了,學生才能快樂,學生快樂了,課堂才能和諧,才能高效。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輕松起來。教師要努力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政治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
2.幽默是一種高智慧的藝術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并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晴,給學生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于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四、政治課和諧教學維度之四:積極心理學是美味的心靈雞湯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心靈的教育。”離開心靈的和諧,教學就如走進茫茫的沙漠,沒有了綠洲,沒有了生命,利用心理學ABC理論,講文化的作用、價值觀及意識的作用等知識,就非常貼切。A(誘發事件)——C(事件后人的情緒反應)B(對這一事件的評價即觀念),人們往往把某一件事看作是事發的原因,即A,其實是很多事情的發生是人固有觀念所導致的,即B。所以,政治課教學中,就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陽光心態,入的大腦思維,這個被恩格斯譽為“人類最美的花朵”,不栽培莊稼就長草,我們的政治課肩負著激發學生人生理想信念,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重任,就是讓B是正確的,即心靈是積極的,和諧的。
著名心理專家、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林崇德說:“我從來都反對消極心理學觀,當我看到某些媒體片面的報道大學生、中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人達到百分之三十多、五十多、七十多的時候,我曾風趣地對教育部某位司長說:教育部可以下令把大學、中學、小學通通改成精神病醫院。”是呀,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陽光心理,政治課和諧教學中要引導孩子避免過多關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更多的積極情緒。讓孩子知道,不是成功的人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才成功。
總之,政治課教學只要有活水源頭,即把握人的和諧、語言的和諧、人文環境的和諧和心靈的和諧,那就會如山澗溪水,咕咕潺潺,流進學生的心田,滋潤學生的生命,讓他們擁有幸福的政治課堂,三維目標就能有效落實。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城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