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相當大程度上就是在短時間內如何高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復習。下面就怎樣抓好高三地理后期復習工作,談談個人的點滴體會:
一、抓好知識的查漏補缺
經過地理第一階段的復習教學,學生一般都能掌握較豐富扎實的基礎知識。但是,由于教師對教學過程中某些環節的疏忽和失誤,以及學生之間學習狀態、智力開發上的差異,學生中總會出現一些知識漏洞和能力訓練上的薄弱環節。因此,后期復習中,加強調查,廣集眾疑,搞好知識的查漏補缺很有必要。如何掌握學生知識漏缺信息進行查漏補缺呢?我采取了以下三種作法:(1)直接向學生調查,收集知識問題和復習意見。歸類整理向學生答疑;(2)作好考評記載,對測試中,學生常出現的一些知識性錯誤,如鐠別字、基本概念、原理、讀圖、文字表達等方面的問題,都要作好記載,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3)收集歷年高考試卷中的反饋信息資料,每年高考試卷中,反映了學生中大量的問題。收集、整理這些問題,分析考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后期復習中強調糾正,防止學生重蹈覆轍。
二、上好評講課
在地理后期復習,時間短,知識容量大,而且往往較多的學生不得法,在學習中存在著較多的盲目性,不善子抓特征,重規律,找聯系,僅僅是靠零亂的記憶孤立地練習條條單項知識,學后易忘,時過境遷,所剩無兒。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呢?這就對上好一堂講評課提出很高的要求:
我上講評課,宗旨有二:一是緊密聯系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二是結合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題型趨子穩定,越來越重視智能因素的特點進行練習、講評。
具體作法是從學生練習、答卷中帶傾向性的知識錯漏和過失性失分的問題進行評講,對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易錯易混的問題進行剖析、訂正;對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優劣過行評價,向學生講清規范的標準答案。
講評課的大體過程(結構)是:
正誤傾向性問題——師生共同評議——分析錯誤原因——明確規范的標準答案——歸納解題思路、方法——恰當引伸、遷移、變換知識。
講評課,我認為要不惜花時間,一次綜合性檢測后,可以花上三至四節課進行評講,要讓學生開竅、得法。
三、精選復習題
后期復習,有的老師認為題越多越好,見多識廣,即采取所謂“題海戰術”。我認為“題海戰術”事實上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系統學習。當然,要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適當編寫、選擇和使用一些練習資料是必要的,但練習資料不能盲目地、隨意地濫用。資料絕不是越多越好。本期結合學生實際主要選編了一套地理配套復習資料,供學生使用,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四、注意精講嚴練
精講,要求教師一定要講在點子上,加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點到為止,多留時間讓學生看書、消化。而練習時間教師又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絕不允許照書抄、照圖填、照別人抄的陋習存在。要讓學生明白,盲目地照本抄襲,是不能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獨立作業即使第一次答不準確、完善,甚至答錯也不要緊,可以再復習再作答。當然在練習中教師也要教會學生一些解答各類題目的技能、技巧和方法,通過多次反復指導、訓練、檢查改進,逐步達到這個目的,增強他們靈活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
總的說來,要提高復習質量,講求復習效率,只有腳踏實地地。老老實實地依據大綱教材要求,努力改進教法,指導學生改進學法,致力于對學生加強雙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緊緊抓住這個根本不放松,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萬全之策,才能提高學生對高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在高考中考出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