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任教的是一所農(nóng)村中學,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學校的基礎設施也不好。對于絕大多數(shù)七年級學生來說,英語和他們是初次見面。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對這門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初次接觸,感到新鮮、好奇。可是一段時間以后,這股新鮮勁一過,學生們就開始頭疼起來。大量的生詞,跟漢語不同的語法,大量的句型涌入到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手足無措。長久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急劇下降,甚至對英語產(chǎn)生抵觸,厭煩的心理。另外,英語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課上聽不懂,下課沒有人教。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生的英語成績是相當?shù)睦щy的。要解決這個難題,得讓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可是不知預習任務下去,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預習什么,第二天課堂效果還是一般。英語,變成了一門令學生覺得頭疼的學科。教學案的出現(xiàn),使我們農(nóng)村英語教師看到了一縷曙光。以下是我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案針對性強
針對課前學生預習無從下手的問題教學案設置了學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我在上課前將教學案發(fā)給學生,然后學生們根據(jù)課前準備,有針對性的預習單詞,短語,讓學生不再對預習感覺到茫然不知所措,通過預習生詞,熟悉短語,了解短文和對話中的重點語句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覺得預習原來很輕松。這樣長久進行下去,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自學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第二天通過批改教學案,了解學生的學情,知道學生通過自學學會了哪些。哪些還不太明白,并及時按學生的學情對教學案做適當調(diào)整,使它更加完善。
二、指導性強
以前學生在預習的時候,碰到問題,找不到答案,又問不到人,最后只好放棄預習。教學案針對這個問題設計了語言點導學,可以對本課的重難點給予提示,并在提示之后設計合適的語言點練習,讓學生在預習時有地方查,相當于老師在身邊指導,這樣既提高了預習的效率。又降低了預習的難度,使學生對預習產(chǎn)生興趣。
三、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案的設計理念就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練習題有容易的,有拓展的,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取所需,都能有事可做,不至于出現(xiàn)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撐著了的現(xiàn)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布置不同的題目讓他們完成,這樣的話,學習困難的不會有畏難情緒,學習基礎好的,不但得到了充分的練習,而且通過拓展練習,使自己更進一步,每個學生都會產(chǎn)生成就感。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
四、師生交流更加容易
以前上課一般都是老師上老師的,學生聽學生的,缺乏交流。至于學生們在想些什么,是不是存在問題,老師們無從得知,在教學案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給學生設計的,“你這節(jié)課學到了些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得地方?”“你希望老師做哪些改進?”這樣,老師可以寫出自己對課本疑惑之處,并可以對老師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老師在看到這些之后,可以針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及時改進。老師還可以在教學案的批改中加入一些評語或者鼓勵性的語言,比如看到一位學生的教學案做的比以前進步,你可以在他的教學案中寫上:“你這次做的很棒,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你會做得更棒”。當有學生提出感覺英語很難時,你可以加以鼓勵:“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師和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的了解,融洽了師生關系,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案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以前老師們課前辛苦備課,在上課時辛苦的講課,唯恐講漏了一個知識點,一心只想把自己的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可是這樣做祈禱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老師們往往感到迷惑,“我這么辛勤的付出,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少的回報?”教學案促使我們進行轉變,有一個辛勤的老師轉變成一個“懶”老師,所謂的“懶”并不是懶惰,不做事。而是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該做的事情,不要事事都有自己代勞。預習生詞,預習課文對話,總結重難點……總之該學生自己做的就讓他們?nèi)プ觯覀円龅木褪窃谒麄兪窃诮鉀Q不了問題的時候,啟發(fā)一下。這樣做既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減輕了老師們的負擔,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六、小組合作
通過劃分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組與組之間相互競爭,通過鼓勵后進小組,精神或物質(zhì)上獎勵先進小組,使每個學生心里都暗暗卯足勁,學生往往都是不服輸?shù)?,通過這種合作、競爭的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班級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這種合作、競爭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后進生得到進步。后進生成績的提高,即為著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
教學案的使用,是農(nóng)村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起點,雖然這條路可能并不平坦,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去努力克服,讓教學案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陽縣曹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