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火箭之速,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密切關系的精彩描述。數學如此有用,但很多初中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甚至一些在小學階段數學較好的學生,升入初中后數學成績也不怎么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知識面拓寬了,數學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增強了,學習方法和教學方式也有較大的變化,若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沒有相應的變化就是越學越吃力,會逐漸產生害怕心理,隨之產生厭學情緒,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初中階段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搞好中學數學的起步教學,讓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就是擺在所有七年級數學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通過幾輪的教學,我發現如今的七年級數學教材通過幾次修改后,設置了“觀察”、“操作”、“思考”、“交流”、“探究”等欄目,內容安排更加合理、新穎,生動活潑,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討論和交流,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教師只要處理得當,合理利用新教材,同時抓住七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初中數學的新奇、有趣的心理,舍得花時間去鉆研教材,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學好數學。下面我僅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七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談幾點看法。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感人者心,莫先乎于情”,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每一節課教師都要面帶微笑走人教室。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去感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把學生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改進數學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這一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種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充分享受自己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歡樂,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經努力獲得成功的愉悅。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2.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講完全平方公式時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引起學生的注意,把枯燥抽象的公式變得有趣,讓學生既不會丟項,也不會和平方差公式混淆,我把公式編成口訣: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乘積2倍在中央。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以維持注意。引起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巧妙的設疑、激疑。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和新的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探索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教“分式方程的解法”這一節時,我先讓學生比較分式方程和以前學習過的整式方程,促使其發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使學生產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從而展開新課的教學。
2.教學過程中。適時適量的設計一些學生能夠討論的問題,讓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內容中的問題4——月歷中用方框框出相鄰的幾個數,并找出其中的關系時,我放手讓學生互相交流,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快學生得到幾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也明確了用字母表示數的重要性,整個過程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點燃后,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3.盡量讓學生做總結性的發言。每個小小的學習過程,總結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對知識進行歸納的同時,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他們表現欲,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同時提醒學生最終方向和位置與規定的符號和絕對值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形象的表演最終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根據加數符號的不同可分為兩種。
4.習題類型盡量做到新穎多變。重復單一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感到枯燥,還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精選一些新穎有趣、形式多樣的練習,比如說由簡單的計算題過渡到稍微難一些的應用題,再到利用計算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還可適當選擇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讓學生充分展開思路,促進興趣的產生。
四、充分發揮“數學學具”的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動手實踐
教材中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教師要承認學生潛藏著極大的智慧和才干,能放手時就放手,給學生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自制教具。例如,在教七年級“多彩的幾何圖形——認識幾何體”部分時,我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尋找和制作教材中的幾何體并拿到課堂上來。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開始對幾何圖形有了感性的認識,當學生尋找、制作的東西成為課堂上的教具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遠比教師講要好得多。
五、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
如教材中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圖形的平移”的課件,讓學生通過演示,降低了知識點的抽象性,降低了難度,再加上動畫的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進行成功教育,適時激勵學生,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做作業及課外活動中都會表現出各種積極向上,創造性的精神,一旦教師發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鼓勵,這樣會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即使是微小的進步和成功之處,特別是中下等學生,我們都要經常給予正確的評價和表揚,使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使他們從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價值,從而樹立自信心和進取心。例如,學生的這次作業如果比前次的做的好,教師可在作業上批上:“比以前有進步”。如果學生做題時,有獨到的解法,則可以批上“解法獨特,解題思路不同凡響”,短短的評語,簡單明了,充分肯定了學生的能力。這些學生受到了評語后倍受鼓舞,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新的學習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一點一滴的成績,使學生對手自己取得有一種獨特的成功快樂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賞和陶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數學課外活動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數學活動,比如:數學競賽、數學興趣小組、數學史話講座、數學問題研討、數學小制作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這樣他們會興趣大增、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
正如新教材目標所要求的那樣: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以數學的趣味陸、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老師,向往著本學科。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28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