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通過介紹了初學英語的困難,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項任務。
[關鍵詞]困難任務
初中一年級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出于對這門學科的新鮮感,愿意學習它,但初學英語者,對聽說讀寫譯記背,不可拈重棄輕,任意偏廢,必須多管齊下,打好堅實基礎,英語學習才能持續下去。所以初學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必然的。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有的學生消化不了所學知識,跟不上教師的進度。不了解英漢語言的差異,寫作文總是出錯。單詞記憶困難,總是記了又忘。發音不準,難以開口。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差,貪玩。多數學生不動腦筋研究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這些困難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日久天長,學生們便會由喜歡到畏懼到厭惡,直到最后放棄英語學習。在我從事英語教學的過程之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七年級學生喊著學英語,八年級學生說著學英語,九年級學生睡著學英語。”面對這些現象與困難,我認為首先在入門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項任務。
一、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應對策略
在12-15歲這個年齡階段,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了初中的學習生活。這時的孩子也剛剛進入青春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渥斯把這個時期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時的中學生漸漸長大,心理趨于成熟,對人生和社會有了一定的認識思考。他們追求獨立,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是由于經驗不足,他們經常受到挫折,所以他們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沖動陸,破壞性和偏激性,極易煩躁和氣餒。個別學生會在情緒、行為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叛逆、放縱、和自暴自棄的心理,對于老師的日常管理不于理睬。這時他們的內心也極為的不穩定,充滿著諸多的矛盾一一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渴望獨立與依然依賴的矛盾;自卑與自傲的矛盾。種種矛盾在一起,使得他們思想混亂,彷徨迷茫,無心學習,迷戀網絡,不思進取。
作為老師,了解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我們應采用適當的應對策略來幫助這些學生。與學生多溝通。在學校里,中學生首先把老師看作是他們的年長的朋友,其次才看重老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質量。老師扮演著雙重身份。與學生溝通,一聲問候,一個笑容,學生都會倍感親切。與老師的距離會大大縮短,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與家長多溝通。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擁有溫暖的家庭,享有與年齡相適應的自主的學生,就會表現出自信、獨立、進取、順從。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和交流,降低家長對孩子的分數和名次的關注度,盡可能地減輕家庭壓力對學生造成的心理負擔。還要讓家長更多地肯定自己的孩子,積極塑造孩子強烈的歸屬感。用良好的形象影響學生。作為老師,為人師表是天職。老師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言傳身教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的形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自然就會喜歡學習。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犯錯的學生,我們要多幫助不排斥,多鼓勵不指責,要用寬容之心感染他們。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鼓勵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創造,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二、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興趣的調查結果證明:興趣占影響學習成功因素的25%,占影響學習失敗因素的35%。所以興趣對學生學習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學習語言是一項技能陸的。緊張的腦力勞動,不能過分追求娛樂性而淡化主要目標,必須將任務性和娛樂性結合,互動性和自主性結合,精講巧練,以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能力和成績互相促進,同步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上好每一節課,使單調乏味的反復練習變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教師要愛護和調控好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緒,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調整教學環節,安排難度和梯度適當的任務,不斷造就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可通過: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進行口語操練,讓學生多進行實際的口語訓練。適當運用簡筆畫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學習,隋緒高漲。很容易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得體的肢體語言教學,提高學生的悟性。通過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培養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持續不斷地堅持下去。教師要做到備學生,備教材,設計好每一節課,使課堂具有趣味性。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看到他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及時表揚和鼓勵,讓他們看到希望,充滿信心,隨之而來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會漸漸提高,學生就由被動應付變為主動求知,快樂學習。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學而有成的人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學習時能集中注意力,課堂表現為認真聽講,認真思考。認真操練,認真記錄,課外表現為認真做作業,認真復習,認真預習。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課前預習習慣。對單詞的預習,要求學生做到讀音準確,詞義明確,詞性明了,對于“四會”詞,還要求拼寫正確,學生還應養成經常查閱字典的習慣;對課文的預習,先仔細聽幾遍課文的錄音,再認真閱讀幾遍,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最后標出文中的新詞新句型,記錄疑難問題以備課堂重點學習。課中聽課習慣。教師可要求學生加強課堂的組織紀律性,集中學習注意力,主動靜聽,積極思考,勇于發言,立體記憶,主動歸納。教師可通過限時訓練,經常督促來強化學生學習的直覺意識,訓練學生養成反應敏捷,善于做課堂筆記的好習慣。課后復習習慣。教師應告訴學生學過知識后最初遺忘速度很快,而往后遺忘的速度減慢,因此,復習一定要及時。睡前先聽錄音并朗讀當天所學內容,背誦單詞、句型和段落,最后回憶所學要點。周末復習時,先通讀教材,整理整合,充分用好自默本、筆記本和錯題本。然后做一套綜合測試題。每月月末或每次考前再對本階段所學的知識和所做的練習進行一次回顧,及時彌補不足和遺忘的部分。教師可通過提醒重復等手段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序的歸納、整理、查缺補漏,把所學知識融為一體,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四、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入門階段的英語學習要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因此,在入門階段應解決好這幾個問題:過好單詞關。英語單詞是英語語言學習和交流的基本元素。沒有一定量的詞匯輸入就不可能產生適時的得體的語言輸出。學生要會拼讀記憶單詞,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在前一階段主要靠讀音規則記憶,通過1~2個月強化訓練,讓學生在大腦里建立條件反射,逐步擴大詞匯量;3~4個月后,可適時進行音標教學,有利于曰后的正確發音和單詞的準確記憶。掌握經典句型。好的句型要強化,可讓學生編三兩句話把句型用進去,越活越巧越好。認真消化課文。教材中文篇多為經典文篇,要多設計一些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和人物的特點,找出文章的主線,學會分析,欣賞文篇,把課文閱讀變為智力游戲,把機械背誦變成分析記憶,邏輯記憶,重要的章節一定要背誦默寫。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加快速度來擴大教學含量,以擴大教學含量來提高學生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入門階段的英語教學,看似容易實際難。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以后的教學順利開展打好基礎。我們教師只有在教學實際中目標明確,善于學習,勤于探索,敢于創新,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在快樂中愛上英語。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天潤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