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已經塵埃落定,有關安徽卷作文的評議仍在繼續。先是被網友冠以“最坑爹”、“最離譜”、“最雷人”的頭銜,現在又被網友以笑話的形式來調侃,可見人們對安徽卷作文頗有爭議。爭議歸爭議,事情已成定局,我認為與其怨夭尤人,不如退而思之。作為一篇材料作文,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在考試中寫好材料作文。
一、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并駐足很久,最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二、立意
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寫作最關鍵的一步。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2010年安徽卷就是前車之鑒。材料作文可以從多個角度立意,但是肯定有一個最佳立意角度。立意正確與否,事關全局,因此我們要好好琢磨命題人的意圖,正確立意。
對于本段材料我們應該重點思考兩個條幅的不同之處,挖掘它們的內涵。通過比對,我們不難發現第一個條幅內容比較常見、有些空洞、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第二個條幅內容新穎實在、具體詳細,有助子問題的解決。于是就可立意為:轉換角度看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說空話,將工作落到實處,這應是本段材料的最佳立意。
另外,拓展開來,也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細節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用語要準確、明確,打破常規,批駁形式主義,為他人著想,安全責任與我有關等。
材料作文最忌偏離主題。有的學生不善思考,不善提煉中心,立意草率,很容易出現失誤。比如有學生會立意為:看問題要全面,語言的魅力,做好我們自己,善于發現美等。甚至會從梯子橫放豎放的位置考慮將主題定為“找準我們的位置”。這基本上與材料無關。立意偏了錯了,得分就沒了保障。
我們平時除了要加強立意訓練還應該多關注時事動態,多聯系現實,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其實,最近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的一次講話很值得關注。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辦實事,就是要求從點滴人手、從具體事做起,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力戒空談。求實效,就是要求雷厲風行、狠抓落實,不抓則已、抓則必成,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不好人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如果常看新聞常關注時事,我想會有助于學生對本段材料的把握的。
三、擬題
標題是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會使文章錦上添花。考場上時間有限。心里緊張,想擬一個十分好的標題并不容易。對多數考生來說,首先要考慮標題的可靠性,即標題就是自己的主要觀點。常見考場擬題有兩種情況。
一是直接點題。比如本段材料可擬題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抓根本”,“細節決定成敗”,“防患手未然”,“未雨綢繆”等。這樣讓閱卷老師一眼就看出你要寫什么,立意是否正確。
二是適當修飾。比如“究事物之源,解問題之本”,“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等。既抓住了根本,又有文采,肯定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學生在考試中常會出現的問題,一是出現錯字。比如標題為“根源”寫成了“根原”,“防患于未然”寫成“防范子未然”。二是標題與材料無關,讓人莫名其妙。比如“這是為什么”,“你知道嗎”。三是想創新卻適得其反,比如“根本?”。總之這些情況會嚴重影響閱卷老師對你的第一印象,應杜絕。
四、結構
結構清晰,富有層次,就能快速抓住閱卷老師的心,給閱卷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議論文總體包括三個部分,引論、本論與結論,我們應該了然于心,并能靈活安排。
一要鳳頭不要豬頭。
材料作文,最好在開頭概述材料,然后自然引入觀點。要做到直截了當,干脆利索,短小精悍。尤其要注意是概述材料,而不是復述材料。你的觀點也一定要明確出來。高考閱卷速度比較快,閱卷老師最想在第一時間把握你的中心觀點。另外開頭有一定文采也會增色不少。
二要豬肚不要蟹肚。
本論是主體,考生應該學會分解自己的中心論點。比如本段材料立意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可以將其分解為:
從根本出發,人生更輝煌。
從根本出發。社會更安定。
從根本出發,人民更幸福。
從根本出發,國家更強大。
這樣結構整齊,分論點明確,段落集中,層次感強。給人嚴謹統一、內容充實的美感。
三要豹尾不要松尾。
結尾應該總結全文,重申中心。或呼吁、或感嘆、或引人思考。另外結尾不宜過長。有些考生文章結尾只重文采,反復強調,拖沓冗長,空洞乏力。如寫“細節決定成敗”,有學生會這樣結尾:細節是……細節是……細節是……細節是……細節是……細節是……連用六個較長排比句,占了四分之一篇幅,有文采,也扣題,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空發議論。
五、內容
內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就像一部電影,有巨額的投入、宏大的場景、眾多的大腕、著名的導演,唯獨缺少一個引入的情節,那么這部電影肯定不能成為經典電影。國產電影“大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寫好文章,歸根結底還是要有豐富的內容。
一要正確選取素材。不應全是古人例子,要關注時事動態,文章要能反映時代氣息,能融人自己的生活感悟。針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主題,我們能想到動車事故,校車事故,醉駕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學生營養餐,小悅悅事件,大地震,高三日常考試只重記答案,魯迅救國思想的轉變等事件。要發散我們的思維,廣泛搜集相關的人與事,合理選擇。同時,學生要靈活使用例子。要能分析出例子與中心有關的一面,并及時點明。
二要多種方法論證。我們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法、說理論證、比喻論證等。學生要熟悉各種論證方法,在文章中能運用多種方法去論證。比如談中國革命,維新運動、辛亥革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從而以失敗告終。而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抓住了根本,最終取得了勝利。談大地震,將我們的防震建筑、意識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這樣正反對比著寫,論證就更有力度。
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例,可列提綱如下:
從根本出發,人生更輝煌。可用勾踐,康熙,魯迅等人物例子。
從根本出發,社會更安定。可談食品、藥品、曠難、教育、醫療等問題。
從根本出發,人民更幸福。可談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潮流。
從根本出發,國家更強大。可談鄧小平改革開放,裁軍精兵政策。
六、語言
作文的語言要簡練,不要噦嗦;要明了,不要模糊;要通暢,不要生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優美的語言非一日之功。考生平時應多錘煉語言,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努力練習書法。
七、小結
考場作文不同子平時的文學創作,它有一定的標準和程式,廣大考生應多鉆研文章的各個環節,積極思考總結,形成正確的寫作認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