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地理課是一門很實用和很社會化的學科,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把地理課與社會相結合,關注生活、關注現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還要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關鍵詞]地理教學 有效性方法
一、運用案例等多種教學手段,注重地理與社會相結合
在地理課堂上,要注重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尤其是適合地理學科的“直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自學討論教學法”等,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采用“案例教學法”,不但使用好課本上的案例,還增加現實生活中有說服力的案例,這樣非常便于學生理解和自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把狠抓基礎與狠抓綜合知識的歸納總結相結合
狠抓基礎,基礎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所有這些基礎的掌握,都必須以教材為載體,緊抓教材,鞏固知識,提升能力??v觀高考試題,許多試題源于課本,是課本中的原題,或者是課本前后知識的組合、加工和拓展,這充分表現出課本教材的基本作用。以課本為主,全面梳理知識、方法,注意知識結構的重組與概括,揭示其內在的聯系與規律,從中提煉出思想方法是成功教學的保證。
狠抓綜合知識的歸納總結。特別是一些難點、熱點問題,更需要重點把握。這些難點和熱點問題往往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學中,也要狠抓綜合知識的歸納總結。老師不要代替學生去完成歸納總結的工作,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讓學生在進行歸納總結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落實自主課堂,樹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現在的課堂要以學生的自主課堂為主,做到問題引路,回歸課本。以練、評、補、悟為主,其中“悟”最為關鍵。要把“教的課堂”轉變為“學的課堂”,堅決克服“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教學,要形成“教師課下忙,課上輕松,學生課上忙,課下輕松”的教學良性循環現象,讓學生走上講臺,甚至可以讓學生成為“老師的老師”。學生走上講臺,讓他展示自己的見解,這樣能使學生獲得終生難忘的學習體驗,真正激發起學生學科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要樹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老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滯后生,這樣才能提高整體學習水平。對于一些目前成績不太理想的后進生,我們要通過跟他們談心,消除他們對于地理學科的畏懼心理,樹立信心,再結合各人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讓他們盡量在短期內就能跟上班級的整體步伐,這樣既促進了這些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又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與這個班集體融合得更加緊密。
四、注重課前、課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創設
要讓學生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動陸,課前就要讓學生有主動權。關于課前活動單的制作我就由學生和我一起來完成。對于老師來說,活動單的制作其實也是老師鉆研教材、把握重點難點、揣摩教法、學法的過程。作為人文社會學科的地理課,知識點多而且瑣碎,課堂教學中的信息量、思維量都很大。只有學生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上才能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陸。所以,我制作的活動單都要讓班級的部分學生代表進行試用,征求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并希望他們提出修改意見。我總是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變“隱形目標”為“顯性目標”,這樣一來可以把一堂課的學習目標通過活動單清楚明了地呈現出來。明確了學習目標,知道了通過學習所要獲得的行為和結果,學生就有了比較清晰的學習方向,這樣的學習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也非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創設,啟發學生建立積極的、可行的目標,鼓勵學生做出成績,哪怕是微小的成績,也能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探究水平與能力。經過思考和探索,我充分認識到重視預習、重視高效合作、重視反饋提升對于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活動單導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的實質,使小課堂有大作為。
五、加強解題指導,培養非智力因素
我總是能充分利用每一次練習、測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解答技巧,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如對待選擇題,要總是要求學生注意尋求合理、簡潔的解題途徑,要力爭“在正確中求快”;對待解問答題要求學生規范作答,努力做到“會而對,對而全”,減少無謂失分。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