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課改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就是有效教學的缺失。對于這個問題,我從老師在課前要充分設計和課堂上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兩方面加以闡述。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教學教學規(guī)律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yǎng),因而,追求“有效教學”,筍注學生的發(fā)展,已成為課堂教學的熱點問題。
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存在缺失:
1.當下閱讀教學著眼于“教”的狀況太多
課堂閱讀教學不是引領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去整體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詞句篇章的枯燥、繁瑣的分析僵死學生的靈性。
2.課堂上形式的表面繁榮沖淡了學科色彩
課堂設計取悅于學生而“荒于嬉”,尤其是一些公開課,有些老師為了增加課堂的可觀性,安排一些活動,一節(jié)語文課完成了班會課、活動課,輕松花哨有余而扎實不足。課堂評價定位子表面而“毀于隨”。學生回答正確,老師就表揚,于是學生就一起鼓掌。受表揚的學生開始很興奮,接著就習以為常,最后并不稀罕。這種形式單一、程式化的表揚,很難包含復雜的感情因素、激勵因素、評價因素等,因而意義不大。
語文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色彩。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以上那樣的課堂表面上是在實踐新課標教學理念,實際上是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缺失,老師刻意追求表面的繁榮,追求語文知識的機械傳授,沒有尊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究其原因是老師沒有認清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不知道語文教學要明白的幾個問題:為什么教學?教學什么?用什么教?如何教學?
那么,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是最實效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的話題,我通過研究《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及教學經(jīng)驗,對新課改下語文學科閱讀課有效教學問題談幾點不成熟的認識與體驗。
一、課前要充分地設計教學
許多課堂教學都向我們顯示,課前準備越充分,預設越好,課堂效果就越好;越是倉促,草率或不負責任地簡單預設,課堂效果就越糟糕。
1.深入研究文本,認真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備課時,要認真深入地研究文本,要考慮閱讀教學的過程和環(huán)節(jié):學生預習——檢查預習——課文解讀(處理好教與學、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的關系)——布置作業(yè)。這樣的教學過程,許多老師會以為太平常了。我以為,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正缺失這樣的過程。教學中只有對課文的支離破碎的分析,沒有了學生課前的預習,沒有了老師的檢查,甚至更沒有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試想,這樣的教學能有效么?我認為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有一定的層遞性,循序漸進,銜接自然。
2.充分了解學生情況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fā)展又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理念指導我們在設計前,必須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研究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其對所學文本的學習情況,充分掌握學生已經(jīng)做了生么,想了什么,以便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獲得,也就是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以學定教。脫離學生的實際,一味追求形式的教學是沒有實效可談的。
3.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簡明扼要,不必每節(jié)課都刻意分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不必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起抓。其實一節(jié)課只要解決主要問題就可以了,也就是有專家提出的一節(jié)課解決一個“主問題”。
二、課堂上要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
1.要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
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xiàn)、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所以,語文課一定要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感知課文寫了什么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的內部,揣摩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理解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領會者運用語言的匠心。
語文課堂應該充滿濃濃的語文氣息。洋溢著溫馨的語文情趣。作為教師,應具備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能長期對學生進行無聲的熏陶,同時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營造這種氛圍。這樣,我們的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習得課文知識,還能在文學甚至文化的語文磁場里受到浸染,獲得啟迪。
2.要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
語文課堂教師不必太“恪盡職守”,教師只是起到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目中有學生,關注學生的生命,關注學生的成長,相信每一個都有發(fā)展,都能發(fā)展,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學生自學質疑、小組合作、互動探究等形式,力求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分析解決問題。圍繞文本或學習內容,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問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問,能讓學生回答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回答,能讓學生討論的,一定要讓學生討論。因為學生積極參與的語文課堂才是有意義的課堂、和諧的課堂、生命的課堂、五彩繽紛的課堂、流淌著人文詩意和愛的課堂。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思想脫軌時,教師要善于調整;學生盡情揮灑時,教師要善于鼓勵。要想成就學生主體的語文課堂的精彩,教師要善于“禮讓”。
3.課堂上,教師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得教學目標的完成。可是,在閱讀中,在教師的指導下,要允許學生質疑,發(fā)表見解。學生在閱讀中新生成的問題和感受,教師要加以引導,允許學生對作品多元多義地理解。課堂上有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有思維的碰撞,有心靈的溝通,有智慧的啟迪,這樣,新的教學資源才會出現(xiàn),才會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4.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
要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課堂上還要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訓練與感悟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訓練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訓練,真正讓語文學習實在起來。讀與練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5.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很多教師不懂得運用教材,以為只要把課文分析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其實是錯誤的。這就導致語文閱讀教學只是支離破碎的分析,或者是字詞句的積累,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掌握的知識只能僵化,何談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必須知道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不僅僅知道文本寫了什么,還要知道作者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以上是我對閱讀教學有效陸問題的拙見,希望和同仁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這一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