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已成為當今時代的熱詞。擁有幸福,是每個人的熱切追求。如何才能擁有幸福?這是一道需要智慧來解答的課題。繼《賢文與股市》、《品賢文談做人》、《品賢文談管理》和《品賢文談知識產(chǎn)權(quán)》等賢文系列專著暢銷后,“心靈作家”葉建華近期又為讀者精心烹制了一道“幸?!贝蟛?。他的新書《人生幸福來源于自我和諧》將告訴讀者朋友,幸福來源于和諧,尤其需要修煉“再氣也要想開”和“得理也要讓人”的功夫。
這本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于2011年12月22日出版的新書融入了中國文化智慧,通過古今中外案例闡述了以下理念與方法:生氣傷身,惱怒喪智;調(diào)整目標,原諒自己;理解別人,化解怨氣;直面挫折,積極應(yīng)對;日月交替,陰陽轉(zhuǎn)換;陽光心態(tài),快樂人生;寬容大度,有德不孤;顧全大局,不計小節(jié);百忍成金,尖刻招禍;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真理相對,視角有別;堅持原則,弘揚正氣。
自我和諧、心態(tài)和諧,是一種自律,是一種人生境界。自我和諧的人,無論自己處于何種境況,都能找到適當?shù)亩ㄎ?,并以自己的努力去?yīng)對人生。心態(tài)和諧的人,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會不懈地努力,培養(yǎng)一種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而無論別人怎么評價,自己都要看得起自己,這樣才能達到自我和諧,并獲得幸福的人生。就像書中所說:“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傷痛,而是內(nèi)心世界的困惑;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難,而是禁閉內(nèi)心的緘默。”
此書在亞馬遜剛剛上市,就獲得不少讀者好評。網(wǎng)友“心兒”這樣寫道:“和別人完全相同并不是和諧,處處我行我素、與人格格不入同樣也不是和諧,摒除了這兩個極端,處于中間的一個既保持了自己的個性又能夠與別人達成完美的合作,此之謂和諧。在《人生幸福來源于自我和諧》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p>
什么是幸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陳丹江先生認為,這是一個終極追問。“葉建華先生從文化的視角探究幸福的源泉、感悟幸福的真諦、審視幸福的環(huán)境;從先圣往哲、個人體驗、典型案例追根索源,給出了‘幸福來源于和諧’的精妙答案,讀來如沐春風(fēng),品后心靈慰藉?!?/p>
在陳丹江看來,財富不等于幸福。時下,億萬富翁自殺現(xiàn)象時有所聞,足見財富雖然是幸福的某種因素,但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因此,財富和幸福沒有必然聯(lián)系。相反,許多時候,我們會“為有半杯水而高興”。當社會上不少青年人“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時候,葉建華對幸福的追問和探究,無疑具有時代的啟迪意義。
成功也不等于幸福。前不久,北京23歲女孩方言忍著胃痛加班導(dǎo)致生命早逝引發(fā)熱議,“過勞死”已經(jīng)成為時下一種極不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成功,以為成功就是幸福。但是,無論是職場打拼的年輕人,還是那些官場、商場的“成功者”,都在異口同聲地叫累。顯然,一個人為了所謂的“成功”,不惜用健康和生命做賭注,這樣的成功很難與幸福結(jié)緣。相反,簡單的快樂才最幸福。葉建華“不要活在外界的掌聲里”的質(zhì)樸道理,如撥云霧,讓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