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3D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還僅僅是一種概念,但由此產生的3D立體產業發展將會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
在2011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及“3D文化創意”成為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作為科技與文化成功融合的新興文化創意示范基地,運用3D等高新技術成功地對存量工業資源和奧運遺產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利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避免了資源重復浪費和更多的資源消耗。通過在文化傳播中更多應用最新科學技術,朝陽規劃藝術館成功探索出一條“規劃展示+藝術交流+文化融合科技”的發展路徑,以及將公益性的規劃展示與自主性的文創活動相結合的獨特模式。
全國首創的數字沙盤誕生
規劃成為藝術,圖像成為生活,視覺創造全新體驗,數字帶來一個真實而又炫幻的世界。朝陽規劃藝術館應用3D技術,與文化創意緊密結合,催生了全國首創的數字沙盤的誕生。利用3D技術創造數字沙盤,不僅可以保留傳統實物沙盤的基本功能,還能實現動態演示、實時更新、快速查詢、并便于參數修訂以獲取更加豐富的演示效果。更加展示了科技帶給我們的實時性和共享性。
基于GIS系統的三維技術讓城市規劃展示更精確、更真實。與傳統模型沙盤比較,數字沙盤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與特殊功能:第一,從固態到動態。第二,從靜止到互動。第三,從停滯到可以更新。
數字沙盤創建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數字城市,展示了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北京市朝陽規劃藝術館館長、國內首家3D體驗中心創意基地創始人、理學博士楊軍清晰地認識到,傳承歷史,展示北京現代建設成就,實現城市與公眾的零距離對話,是朝陽規劃藝術館的責任、義務與目標。
朝陽規劃藝術館的數字沙盤僅空間屏面積就達到300平方米,它實現了信息屏、空間屏、觸摸屏三屏聯動的技術,實現了觀眾與數字沙盤間的互動。數字沙盤通過虛擬現實和三維仿真的技術制作了一個可交互操作的三維實時虛擬現實環境。國內首家3D體驗中心創意基地,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城市發展圖景,構建起了公眾與城市零距離對話的新途徑。
在推出全國首創的數字沙盤后,朝陽藝術規劃館又提出打造國內首家3D體驗中心創意基地,創新參觀體驗模式,利用數字沙盤、3D大劇場、4D影院等高科技環境,讓公眾以3D體驗的方式感受朝陽區地域文化與發展圖景。此外,還打造了促進中外3D技術交流合作的一個行業平臺。2010年7月份朝陽規劃藝術館聯合國內外重量級合作伙伴舉辦了“3D高峰會展”,這次活動邀請到了電影《阿凡達》的導演及核心制作團隊,還有國內著名導演像張紀中等,借此為3D電影搭建國際化的平臺,用現場體驗3D拍攝和3D設備展示的方式來闡述3D技術的發展,以此為契機長期開展各種交流培訓,推動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引導中國3D影視產業的發展。2010年11月,朝陽區在這里召開了首屆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為制定扶持3D產業政策收集相關信息。2011年11月,第六屆北京文博會主題活動之一的“2011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在朝陽藝術規劃館召開,這是國內目前為止唯一的以3D為題材的政府活動。朝陽規劃藝術館正在用自身的實踐推動著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升級換代。
3D大劇場和4D影院引人注目
縱觀整個藝術館,最為吸引觀眾的要數3D大劇場和4D影院。3D大劇場面積約400平方米,可容納200多名觀眾,巧妙的音響設計同紅磚舊廠房相結合,效果出乎意料地令人震撼。而4D影院120度環幕隨時播放著精美的朝陽區未來展示規劃3D影片。坐在舒服的靠背椅上,戴上3D眼鏡,鮮花就在眼前綻放、柳樹就在身邊隨風搖曳,讓人忍不住想要伸手碰一下。隨著場景的不斷變化,座椅或左右搖擺、或噴水噴氣,觀眾們感覺時而漫步于護城河邊,時而穿梭在高速路上,時而徜徉于老北京韻味的古巷之中,時而穿越到尚在規劃中的高樓大廈之中。從春天到冬天,從白天到黑夜,每一季節、每一分鐘的朝陽,都可以在這部10多分鐘的4D電影之中感受到。
以3D技術為基礎的嘗試規劃創新將更好地支撐未來日益復雜化的城市管理。楊軍認為,3D技術的使用可以概括為:空間虛擬化、對象標識化、數據矢量化和形象三維化。3D技術的虛擬現實技術能在虛擬環境中可以通過動態交互方式對整個建筑或城市進行全方位研究,并且能加注社會經濟信息,構建數字城市的基礎平臺。這種基于3D技術的三維仿真,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撐。3D技術以三維仿真方式提供未來城市鏡像,從而實現對城市的智能化管理,還有助于城市精細化管理,對城市的矢量空間數據,包括地下管線在內的市政管網得以在虛擬空間里真實呈現。在防災減災和人防設計上都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城市資源、節約城市開發成本和控制城市無序發展。另外,3D技術的發展,即空間虛擬化為公眾參與城市規劃和管理,更直觀、更清晰的了解城市的發展和建設,為提高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度,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實現手段。
一場劃時代的革命即將上演
在遠景規劃方面,朝陽規劃藝術館緊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機遇,著力打造國內首家3D體驗中心創意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
首先,它提供了一個3D技術發展在國內的展示體驗平臺。在國內創造性提出以3D體驗為主導的全新參觀模式。
其次,它打造了一個行業交流學習和對話合作的平臺。通過舉辦每年一屆的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等系列行業活動,聚集展示國內外知名3D產業的上下游資源,展示最超前的3D技術,帶來行業最新的資訊信息,探討行業最尖端的技術和發展趨勢,培育出具有文化內涵的新文化業態。這不僅豐富了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業態組成內容,也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深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嘗試和補充。
最后,它提供了一個大學生社會學習實踐的成熟基地,以每年一屆大學生藝術節等為載體,設置動漫短片和3D等影視短片板塊,鼓勵生產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原創3D作品,孵化培養3D技術人才。現已與北京大學(數字媒體實驗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與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達成戰略合作,不僅生產出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原創3D作品,還培養出具有原創精神的影視文化創意制作人才。
目前,雖然3D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還僅僅是一種概念,但由此產生的3D立體產業發展將會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越來越多的3D顯示產品進入各行各業,3D將成為整個顯示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朝陽規劃藝術館建設的意義在于,讓3D技術不是應用于電影領域,而是可以與多種文化實踐融合,進入現實運作層面:展示城市發展愿景、進入政務實踐活動,涵蓋規劃展示、區情教育、干部培訓、政府活動、群眾文化、藝術交流、時尚慶典、新品發布、劇場演出等多項內容。朝陽規劃藝術館還綜合運用微博和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在與公眾交流互動中傳播文化理念。
3D技術對朝陽規劃藝術館的典型意義就在于為城市與公眾的對話搭建了全新溝通途徑,交流平臺,真實反映未來城市愿景。這種創新發展模式正是“人文北京”建設目標的一種具體體現。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