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溫度已經降到零下4攝氏度,雖然天氣寒冷,但我還是告別了熱被窩,早早地起了床,打開門,跑步去。
這時,四外一片寂靜,一輪明月懸掛在西天三竿之上。月兒瀉下滿天白銀,大地如白晝般明亮。
我家住島城揚中港聯北區,瀕臨長江。我邁開雙腿,呵著寒氣,一溜小跑,來到迎江大道,又沿著迎江大道西側的人行小道,向江濱濕地公園一路前行。
公路上沒有同行者,月亮是我唯一的伙伴。
抬頭看月亮。今日的月亮雖不甚滿圓(俗話說:十五、十六月兒圓,十七、十八月缺邊,二十一二似小船,缺邊的月亮該是冬月十八左右吧)但,月中的桂樹及吳剛拿著斧頭伐桂的影像卻依稀可見。據《山海經》說,千萬年來,吳剛每天朝朝暮暮,日日夜夜,伐桂不止。我為吳剛那堅韌不拔、持之以恒、頑強拼搏的精神所感動。我看著明月,思著吳剛,似乎來到月中,要為這位月中的頑強志士助上一臂之力。轉而又想到,吳剛伐桂的故事不免要讓人質疑:“吳剛的工作效率是不是太低了,一棵桂樹,砍伐了那么許多年,怎么就砍不倒呢?”看著吳剛那勤勞執著的影像,我一時也找不到最佳答案,盡管是神話傳說。
低頭看世界。路上樹影婆娑。月亮依然掛在路旁梧桐樹西側的上空,皎潔的月光透過稀疏的梧桐,射出縷縷光明,照得路面光潔如鏡。路面沒有一片落葉,清潔工人的辛勤勞動在這里得到體現。看前方左側文體中心建設工地上的一盞盞照明燈,雖然耀眼,但顯得單調。前方右側點點白色墻壁的民宅小樓,隱現在靜謐的綠蔭叢中。隱約一聲“喔喔”雞叫,送來黎明的信息。月兒越升越高,路邊的樹影越來越短。
收回眺月的視線,放飛遐想的翅膀,月亮走,我也走。
不一會,來到了濕地公園。站在南江大堤,看到濕地公園的工地上,一臺臺長臂吊車伸展著臂膀,躍躍欲試;一架架挖土機器人靜靜地躺在那,整裝待發。一幅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便躍然眼前。這是濱江濕地公園的一項項綠化、美化生態工程,正在施工開發。
忽然,身邊來了一位老人和一條小狗。“老人家,您早!這么冷的天,怎不多睡會兒?”我說。“您早!您早!睡不著啊!”老人笑呵呵地應著。老人說,這么宏大的工程,這么龐大的建設,這么深受民眾歡迎的為民造福的事業,使我們一邊感到激動,一邊感到工地看守的責任的重大。聽到這,我忽然悟出了吳剛伐桂不止的答案:吳剛伐桂不止,是工作效率低嗎?不是!我想,吳剛根本不是在伐桂,而是在守桂!“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沒有桂樹,哪來桂花?沒有桂花,哪來桂花酒?據傳,遠古的時候,大地上還沒有桂樹,是吳剛從廣寒宮里捎來了桂子,普天下才有了桂樹,才有了桂花飄香,才有了香噴噴的桂花美酒呀!
從工地老人,聯想到月中吳剛,神話故事寓事、寓人、寓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勞動人民功莫大焉!
月兒越升越高,它的臉兒慢慢地好似抹上了一層淡淡的胭脂紅。綠草地上、黃楊球上、紅楓樹上……白茫茫一片。“霜重見晴天。”看來,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
路上趕早的行人漸漸多了,來來往往的車輛又如車水馬龍般川流不息起來。
月兒還掛在天空,白白的,靜靜的。島晨月兒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