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揚中市科技局狠抓黨風政風建設,深入開展“為率先承諾、讓群眾滿意”的主題實踐活動,實現了“三促進”,推動了科技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促進了科技創新工作
科技投入增長快。2011年政府科技投入增長近30%,占本級財政預算支出比例約3.1%;新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從源頭培植創新資源。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平均高于國家規定標準一個百分點,全社會RD占GDP比例約2.6%。
項目爭取力度大。2011年全市獲國家、省級、鎮江市級科技項目共82項,其中獲得資金資助項目41項,共計5901萬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資金項目3項,資助資金2800萬元。在做好向上爭取的同時,組織實施好本級創新專項,2011年首次實施了29個創新專項。
創新平臺范圍廣。今年新批高新技術企業1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重點突出了與清華大學合作的智能電網聯合研發平臺建設,舉辦了智能電網(電氣)技術研修班3期、項目對接活動3次,促成了一批企業在這個平臺上與清華大學的技術合作,并與相關部門和鎮(區)一起,以此平臺為基礎,為建立智能電氣研究院進行了前期調研。
科技合作形式多。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精心組織企業參加各級各類洽談會、培訓會、展示會20余次。邀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知名專家為兆伏、環太、吉星等規模企業進行一對一科技合作。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多個,技術合同額5276萬元。獲批國家國際合作計劃2項、省級國際合作項目1項,進一步推進了有基礎的企業擴大國際產學研合作。
人才引進重服務。協助組織部門做好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獲批省雙創人才計劃5項、企業博士集聚計劃6項;參與組織了海外高層次人才揚中行;強化了規模骨干企業研發人員的配備。
知識產權基礎實。大力開展“一企一訓”,狠抓重點鎮區、部門、企業的任務落實。獲批鎮江市戰略推進計劃1項、江蘇省貫標優秀企業2家、江蘇省第二屆民間創新發明二等獎1項。發明專利授權總數、每萬人口擁有的發明專利授權數繼續保持鎮江轄市(區)第一。
二、促進了強農惠農服務
2011年獲批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項目1項,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科技支撐計劃(社會發展)3項,均實現了零的突破。申報項目的同時,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以及各類有針對性的科技培訓與講座,培植農業科技示范戶,為推進揚中市現代農業進程奠定基礎,為加快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提供科技支撐。實施了“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豆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港區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等社會發展科研攻關項目,促進了城市發展科技含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
三、促進了機關自身建設
一是狠抓責任落實,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局黨組結合本局實際,分別與班子成員簽訂責任狀,保證了全局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把黨風廉政建設列入全年工作計劃和目標考核內容。
二是強化學習教育,牢固構筑思想防線。2011年,局黨組重點學習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通過參觀、觀看錄像等各種學習教育活動,調動全局黨員干部投身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積極性,讓黨員干部接受黨風廉政教育,自覺抵制各種腐蝕和誘惑,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
三是推進政務公開,規范權力運行。積極實行“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所有的工作動態,如項目申報、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專利資助金的發放等重要信息,均在揚中科技網和相關媒體上向社會發布。2011年,壓縮科技三項經費,增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出臺了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按照發布指南、企業申報、專家論證、立項公示、簽訂合同等程序執行,進一步增強了科技項目立項的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從機制上杜絕了關系項目、人情項目等現象的發生。
四是遵章守紀,做好示范表率。領導班子成員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市科技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機關工作人員廉潔自律的規定》《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規定,通過制度來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和監督。到基層調研和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能堅持原則,按規定的程序辦事,不搞特殊化,不接受下級單位和企業的禮品、禮金,沒有發生違反規定的行為。
五是加強法制學習,大力推進依法行政。結合我局工作實際,組織黨員干部重點學習了《保密法》《專利法》《科學技術進步法》《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結合我局工作,在科普宣傳周和“4·26”世界知識產權日期間,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法制意識。
(作者單位:揚中市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