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十一五”輝煌而燦爛,迎面而來的“十二五”充滿機遇和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企業內部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隊伍結構的大幅度調整,給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新形勢,國有企業工會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企業建設的靈魂,是激勵企業不斷進步、員工不斷進取的巨大精神動力,只有建立起以企業文化為依托的戰略性成功要素和地位的企業,才能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具體在工會工作中,要以企業文化建設為突破口,使廣大職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企業獻計獻策,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促進社會和諧。為此,筆者就新時期如何將群眾性的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作以淺析論述,以共商榷。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及意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現有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它是從屬于企業精神的企業理念,是一個具體、形象、向所有職工及公眾表明企 業經營目的和目標的設想。
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企業界的重視。許多企業家認為,凡是成功的企業,其生存、競爭、發揮效率的原動力及凝聚力無不來自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為一體。如果職工心中有“我們是一個家”的意念,那就意味著,職工努力為企業工作,就像在為自己的小家工作一樣,這將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工會作為企業的重要組織之一,由于其得天獨厚的群眾基礎條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不可逾越的重要作用。
1.企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以信念鼓舞職工。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共同追求、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企業理念的核心是企業精神,隨著企業理念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的思想素質也將在企業理念的影響下不斷提高。因此,只有打造出富有激情、敢于創新的員工隊伍,才是企業打造凝聚力、再創佳績的動力之源。工會通過卓有成效、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使職工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價值取向,從而與企業的目標與愿景結合起來。
2.企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以情感凝聚員工。關心也是一種管理,關注員工生活,解決員工困難,抓好以維護員工切身利益為主要內容的維權工程。改善生產工人工作環境,開展對困難員工送溫暖及幫扶活動等,都不失為凝聚員工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工會通過創辦“職工之家”,了解員工的習慣、感知、動機、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溝通職工的思想和情感,使職工圍繞企業的共同目標,凝結成極大的群體合力,產生奮發向上的集體意識,煥發職工的能動精神,最有效的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
3.企業文化具有激勵作用,以知識提升員工。企業文化是提高企業素質和員工素質的催化劑。引導員工堅信一種“今天的業績來源于昨天的學習”的觀念。通過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革新創新等活動來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激發員工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員工與企業共命運,為企業的發展盡職盡責。同時,企業文化可以滿足員工的多重社會心理需要,并通過企業共同的經營理念,及行為準則,形成員工強烈的使命感和驅動力,成為員工自我激勵的“標尺”。
4.企業文化具有模范作用,靠競爭激活員工。通過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表彰,宣傳他們的事跡,弘揚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企業精神。給員工以思想上的啟迪:一是勞動創造歷史,勞模書寫崇高。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勞模精神已經從老一輩勞模手中傳給了新一代人,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丟,而是在新時期進一步得到了發揚光大,勞動模范將成為我們勞動精神的引領者:二是新一代勞模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有開拓創新精神,站在了改革和發展的最前列,勞模精神已成為企業的一筆財富。企業文化通過精神、理念、傳統等無形的因素,對員工形成文化上的約束力,從而培養職工群體意識與良好的共同習俗及道德風尚。
5.企業文化具有參政作用,用文化引領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開發人力資源,體現人的價值,而民主管理是職工群眾參與企業管理的有效形式,通過切實有效的民主管理,增強職工的責任意識,為職工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機會,逐步形成各盡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由此可見,在開展的各種社會活動中,工會都與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會不但可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而且可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工會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1.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到工會的整體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黨政部門的安排,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并把它作為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以維護員工切身利益為主要內容的維權工程。堅持人本管理,通過體制創新、工作創新,構筑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工作模式的創新,實現企業“以人為本”和員工“以企業為家”二者之間的高度融合。
2.加強文化載體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要圍繞創建精神文明單位、文化先進單位和特色文化企業活動,善于發現和總結先進經驗,切實抓好文化載體建設。重視員工的精神待遇,搭建體現員工成就感、責任感、受重視程度、個人影響力、體現自有價值的平臺。創建“和諧企業”、“和諧班組”,營造和諧企業氛圍,穩定職工隊伍,增強企業凝聚力。
3.采取多種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導職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監督。堅持“依靠”方針,注重民主的實效性。充分發揮民主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堅持廠務公開,疏通民主管理渠道,使各個工作環節透明清晰,便于員工監督,營造民主管理氛圍。使員工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公司各項管理,提高職工參政的意識,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讓職工的心真正貼近企業,與企業同舟共濟。
4.大力開展職工素質工程。協助黨政組織加強對職工的崗位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以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崗位奉獻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盡職業責任、講職業道德、守職業紀律、學職業技能”活動,大力宣傳生產經營中的先進典型,推動職工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用知識提升員工整體素質。
5.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創新活動。一方面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熱情,通過觀念、體制、機制、技術等的不斷創新,不斷優化職工隊伍結構,成功地構筑支撐企業健康發展的平臺,從而推動企業的兩個文明建設。另一方面要讓合理化建議更合理。合理化建議是企業開辟的一條“智慧航線”,是最佳的“民主通道”,也是促進企業發展和技術改進的有益舉措。工會要把增強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作為合理化建議的主攻方向,要把企業發展的重點、生產經營中的主攻點作為合理化建議的著力點,組織職工圍繞生產建設和創新技術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合理化建議體現了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再現了職工的聰明才智。征集合理化建議,一直是企業改進管理、挖潛降耗、拓展新產品及營銷思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是對技術研發工作的有益補充,是工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實踐證明,凡是重視職工合理化建議的企業,他們的經營狀況、業務發展、干群關系都是比較和諧而超前的。因此重視合理化建議認真進行研究取舍,做到既要“善始”,還要“善終”,更要“善待”,它已成為目前工會研究征集合理化建議工作的主要課題。
6.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國情、企情教育。引導職工正確認識企業與國家、企業與個人的關系,樹立長遠觀念和大局意識;開展企業創業史的教育,以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在職工中開展“回顧昨天、珍惜今天、創造明天”主題教育活動。
7.開展職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活動使廣大職工群眾在活動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活躍生活,倡導團隊精神,不斷豐富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的精神和理念通過實實在在,生動具體的活動為廣大職工群眾理解、接受和認同,并轉化為工作中的自覺行動,從而使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
企業文化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與現代文化的“基因”再造。也就是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文化,需要成為員工自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因此,工會作為群眾組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當也必須發揮其優勢,合物質與精神于一身,把企業各個組織和群眾匯聚一起,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發掘、營造、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從而推進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