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水終于有了一輛自己的車,雖然只有十多萬,可是也解決了上班之苦,更主要的是,在同事和朋友面前可以揚眉吐氣,成為有車一族了。
成為有車族的趙大水自然想到了沒車人的不方便,他希望能有人搭乘他的順風車,況且自己一個人也浪費了資源。其實他只想一個人,就是同一小區的宋亞娟。宋亞娟和他前后樓,上班的單位也挨著,宋亞娟在學校,趙大水在環保局,兩人上班的時間也同時。那時候趙大水騎電瓶車,宋亞娟也騎電瓶車,偶爾打招呼。這個宋亞娟,人長得和她的名字一般清秀,二十七八歲,青春而陽光。認識久了,趙大水有了和她聊一會兒天、吃一頓飯的想法。但怎么說出口呢?這個想法時常讓趙大水望著她的背影發呆。
有了新車,就有實現這個愿望的可能了。或者說,進一步發展,讓宋亞娟成為自己的紅顏知己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趙大水開始實施自己計劃的第一步。第二天,他提前一分鐘把車停在了宋亞娟7號樓的單元門口,希望造成和宋亞娟的不期而遇,然后讓她乘上自己的順風車。果然,宋亞娟準時出現了,他輕按一聲喇叭,她先是一吃驚,然后就很友善地沖他笑,露出好看的牙齒:“喲,你這是鳥槍換炮了。”趙大水顧不得陶醉,趕緊裝謙虛:“哪里,錢都是湊的。正好,咱倆同路,你坐我的車吧,免費服務。”宋亞娟卻指了指前面不遠的車棚:“謝謝您了,還是電瓶車方便些。”
趙大水很失落,優越感一下子就沒有了,要是電瓶車方便,我買這車干什么呢?刮風、下雨,總不方便吧。想到下雨,他忽然笑了,對呀,宋亞娟一定會坐自己的車的。那個時候,她再也找不到理由了。
于是趙大水就天天盼望下雨。可是老天爺真是奇怪,和趙大水作對似的,一連半月,一滴雨也舍不得下。趙大水養成了習慣,一起床先是推開窗戶往外看,然后嘴里自言自語:咋還不下雨呢?這話就被趙大水夫人聽到了,她拿毛巾往他身上扔:“天天求下雨,知道你想的什么!”趙大水臉一紅,自己的心事竟然被夫人看穿了。可是,沒有等他辯解,夫人得意地指著他的鼻子說:“自己有車,下雨天,讓別人羨慕。你這是小人心理,千萬要不得。”趙大水緊張的心一下子輕松起來,不說話,趕緊刷牙。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一早晨,雨就開始下起來。趙大水感覺到運氣不錯,車剛啟動,恰好遇到了出門的宋亞娟。不由分說,趙大水打開了車門,招呼宋亞娟上來。宋亞娟不失幽默地說:“你真是菩薩呀,正發愁怎么去上班呢,回頭我給你加油。”趙大水不說話,只是笑,他看著玻璃前的細雨,心里說,雨呀雨,你才是菩薩呢。一踩油門,車子歡快地滑出了小區。
趙大水有很多話要說,但他知道,紅顏知己這種事情,需要慢慢來,要互相愉悅,聊久了才行。趙大水這樣想著,不知道和宋亞娟說什么好。可是,車子剛開出小區不久,宋亞娟忽然叫嚷起來:“停車,停車。”不明就里的趙大水趕緊把車停了下來。宋雅娟一邊慌慌張張地下車,一邊指著路邊幾個等出租的學生說:“我時間多,等一會兒沒什么。你好事做到底,先把這幾個學生送到學校吧,他們都快要遲到了。”然后她又去動員學生。學生們半推半就坐進了趙大水的車內,宋亞娟揮手,趙大水也只好揮手。
車廂里,幾個學生嘁嘁喳喳,不住地夸宋老師好。其中一個學生對趙大水說:“叔叔不知道吧,我們宋老師是學校的道德標兵呢,她一個人資助了好幾個貧困生,課也講的好。不過叔叔你也不錯,宋老師認識的朋友肯定也是優秀的。”
趙大水不說話,臉有些紅。和宋亞娟相比,自己的想法簡直就是齷齪。一瞬間他有了一個想法,就對孩子們說:“這樣吧,今后你們都來搭叔叔的順風車,怎么樣?”想不到學生們說:“謝謝叔叔,不下雨的話,我們都騎車上學,今天情況特殊。”
孩子們的話,如一場細雨淋在趙大水的頭上。他依然希望天天下雨,不是因為宋亞娟,而是他有一個新決定了:天天讓順路的學生搭乘自己的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