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邏輯及其啟示

2012-01-01 00:00:00何得桂
商業研究 2012年1期

摘要: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對現實經濟社會背景的策略性反應,集體林權變革歷程既是農民的林地權利回歸與增長的展現,也是行政力量(被動或主動)放權讓利的過程,同時更是國家對林業利益關系的主導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現,林權改革實踐展現出從村社本位到個人本位的邏輯,從國家整合鄉土社會的視角來看,集體林權變革也遵循著“均衡發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邏輯。包括林地制度在內的土地制度不僅是法制制度、經濟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對國家的理解。

關鍵詞:公共資源;產權制度;集體林權;改革邏輯

中圖分類號:F326.20 文獻標識碼:B

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是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基礎,既決定資源配置效率與公平,也影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其限度。我國公共資源存在利用和運行低效率、利益分配不公等問題,使得公共資源產權改革成為關注的熱點。公共資源是指屬于社會的公有公用的生產或生活資料的來源,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及產品、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公共信息資源。推進農村公共資源產權制度變革是保障公共資源安全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要求,也是深化農村改革和推進鄉村發展的需要。既有研究對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內的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在公共資源產權界定、市場化配置、運行管理和效益、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以往對公共資源產權問題的關注多側重在技術研究和制度運行上,忽視了對制度變遷的社會基礎和改革邏輯探討。與此同時,社會主體對公共資源產權改革的認識和政策選擇存在較大差異,經常出現改革預期與實踐出入較大,進而導致改革難有較大突破。之所以如此,對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邏輯缺乏深入研究是一個重要原因,也與既有研究缺乏深度的典型個案分析有關。

林地被稱為世界性公共資源,不僅因為它是重要的林產品來源,還由于提供了強大的生態和環境服務功能。近年來,全國農村廣泛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對集體林資源的一次重要制度變革,引起了廣泛關注。有鑒于此,本研究試圖以個案方式對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的邏輯進行專門探討。這種探討不僅對農村改革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價值,而且對更好完善其他公共資源產權改革也有啟發意義。

一、林改歷程的表述

本項研究的清鎮①位于福建中部,隸屬于南方集體林區重點林業縣的尤溪縣,屬三明市管轄,三明集體林區于1988年被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把清鎮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因為它是筆者長期跟蹤的地方且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調研開展和研究探討。

清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宜于喜溫濕的農作物和林木生長,山地、丘陵約占全鎮總面積的85%②2010年底清鎮有20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282個村民小組,8 167戶,34 697人;耕地32 034畝,林地48萬畝,木材蓄積量180萬立方米,毛竹5萬多畝;人均林地面積是耕地的15倍,“靠山吃山”是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以來清鎮先后經歷四次林權改革。

(一)林業“三定”改革③階段(1981-1983)

隨著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耕地承包上的廣泛運用,1981年3月8日《關于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工作問題的決定》頒布后,林業“三定”改革開始在農村全面推行。它要求放寬林業經濟政策,頒發林權證,改變過去界限不明、林權不清、責任混亂的狀況,試圖以此調動農民的造林護林積極性,扭轉山林遭受破壞局面。清鎮于1982年2月開始改革,當年9月基本結束。但是改革后的山林大部分還是集體的,自留山僅占10%,并且劃定的責任山產權并不清楚。村民除了能在自留山砍點自用材,其他根本作不了主。農民的集體山林權益并未落實,改革未取得預期效果。

(二)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階段(1984-1994)

“林業‘三定’實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引發農民的短視行為:社會變遷、市場發育等因素又誘發亂砍濫伐之風”[1]。這就需要再次調整國家與林地、林農的關系。尤溪縣1984年2月派工作組到池田公社葛竹大隊上地生產隊進行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和建立林業股份公司④(也稱林業股份合作制、林業股東會、股份合作林場)的試點。“對新造林地開展從造、管、護到主伐‘一條龍’聯產承包,以毛竹林為主體的經濟林實行承包,現有林實行管護承包至主伐聯產計酬承包責任制⑤”。全縣1984年8月底共成立村級林業股份合作制211個,折股山林2448436畝,共計281082股。此次改革是集體林業經營體制的重要變革,但是“從股東會內部來看,不少股東會的資產意識還比較模糊,村委會對股東會包攬過多,公益事業占用股東資金的情況比較普遍,實際用于林農分配的比例大多達不到60%,(三明)全市1 718個村中,建立林業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已有1 347個,經營面積達122.33萬畝,但真正辦得好的僅占2/3,有一些流于形式” [2]。

(三)集體林權市場化運作階段(1995-2003)

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清鎮能保證正常分紅的村林業股份合作林場已經廖若星辰,股份合作林場名存實亡。1995年8月國務院批復的《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總體綱要》明確指出“要以多種方式有償流轉宜林‘四荒地’⑥使用權”,使森林資產變現。清鎮“四荒地”使用權主要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把集體山林承包給大戶經營。承包者既可以是本村村民、外村村民,也可以是企事業單位或政府工作人員。據不完全統計,1994-1996年,清鎮拍賣6萬多畝,基本將所有“四荒地”拍賣完畢。然而“四荒地”拍賣片面強調效率的做法,忽視了社會公平,引起農民的不滿情緒。

從1996年11月開始,尤溪縣開展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全縣170多萬畝林木落實了以押金管護承包、森林轉讓等形式為主的集體林經營管理責任制。它是在集體內部進行以林木產權為主的改革,突出經營層面上調動經營者積極性。到1999年上半年,清鎮的所有建制村都開展以“林木管護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為主的集體林產權改革,共有337135.7畝山林落實經營責任。

(四)集體林權再造階段(2004-至今)

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獲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集體山林仍由集體統一經營,還存在林地使用機制不靈活、產權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合理和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林農的經營主體地位未落實。隨著2003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新一輪集體林改,清鎮2004年開始并于2006年底基本完成主體改革,此后探索配套改革。與以往最大不同在于,新林改不僅努力促進森林資源增長,還著重從法律層面、配套舉措等方面保障林農權益。它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要形式將集體山林均分到戶(聯戶),力圖實現“均山、均權、均利”目標,踐行“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理念。這是對以往改革的突破,實現從“讓利于民”到“還權于民”的跨越。

二、三種邏輯的展現

(一)改革邏輯:現實背景的策略性反應

清鎮四次林權改革雖然具體方式各異、內容側重點不同,但可以清晰看到改革邏輯的脈絡,即它們都是對現實經濟社會背景的策略互動反應,也說明了制度供給主導型的中國政策運作模式具有較強政策反應能力。林業“三定”改革試圖以家庭承包經營形式,調動農民從事林業生產積極性,以此制止亂砍濫伐之風。它具有明顯“止血”、“療傷”的政策意圖,應急性、策略性作用比較明顯。但是它具有標志性意義,預示著林業政策發生轉向,開始重新確定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林的生產經營主體。

以“分利不分林,分股不分山”為宗旨的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維護了林地完整性,試圖走“統分結合”道路。但是它依然是對當時現實情景的策略性反應。“在林業‘三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引發農民短視行為背景下,清鎮等地推行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雖然改革方向符合集體林經營管理的長遠發展趨勢,但是政策的應急性、策略性痕跡明顯,是針對上次改革失敗后的權宜之計”[1]。

盡管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不斷發展,但林業管理的計劃經濟色彩較濃,集體林經濟社會效益尚未發揮,農村基層組織普遍財政窘迫,以市場化盤活山林資源開始受到國家關注。但是社會主體對于“何為集體林權市場化運作”、“為何進行林權市場化運作”和“如何推進林權市場化運作”則缺乏共識。在此情勢下,“四荒地”使用權開始拍賣,以市場化取向的“林木管護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等林改形式應運而生。集體林權市場化運作改革與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相比更具體、更有方向性,但是依然有較強的宏觀性、框架性,操作性不強也不規范。

進入新世紀以來,林業稅費負擔依然沉重,務林者不如務農者現象普遍存在,林農與國家漸行漸遠。絕大部分集體林產權不明晰,林農對林地生產資料需求得不到滿足。隨著生態問題日益政治化和國際化,各國對森林資源保護力度都加大,主要依靠進口木材彌補我國國內缺口越來越困難。在此背景下,如果不減輕稅費負擔、明晰產權,調動林農生產積極性,那么無論對維護我國木材安全,還是盤活森林資產和促進鄉村和諧都將構成某些障礙,于是就有了彰顯農民權利回歸和對以往林權政策超越的新一輪林改。

(二)實踐邏輯:從村社本位到個體本位

從村莊與農民關系來看,集體山林制度改革實踐的基本脈絡是:集體山林經營由村集體組織占主導地位向農民個體承包經營為主轉變,政策和法律賦予農民個體的林權從不穩定狀態逐步趨向穩定,以致最終成為一種物權。這是以農民為本位的權利意識徹底戰勝以村社為本位的公正意識體現。既是林權改革的實踐邏輯,也是農村改革的基本經驗之一。

經過林業“三定”改革后,清鎮山林屬于自留山只有10%,大部分山林還是集體的,而且劃定的責任山產權并不清楚,實際上還是村集體在經營;村民對山林既沒有充分處置權,也缺乏應有收益權。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盡管出發點為農民利益考慮,但由于以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農民權利損害。以追求效率和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四荒拍賣及集體林業經營體制改革,存在信息不對稱和資本短缺等因素,造成大多數普通民眾被排斥在集體山場承包之外,獲益的主要是村集體和少數農村精英。新一輪林改強調“還山還權還利于民”,廣大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山”夢想。主體改革結束后,清鎮集體山林只有3%仍然由集體經營管理,其他都由農民個體等主體經營管理。與此同時,新林改在普通農民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有關集體林業利益分配導向上,也由林改前普遍施行“個人得小頭,集體得大頭”格局轉變為林改后推行的“集體得小頭,個人得大頭”局面。個體本位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彰顯。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以農民為本位,強調農民權益取向的改革有很大進步意義,但是由于過多強調‘分’,相對忽視了‘統’,使得欠發達地區的山區農村集體組織的發展進一步失去經濟基礎,消解了村社集體的治理資源、權限和能力。這意味著林權改革在釋放了農村基層組織管護森林資源壓力等任務的同時,也進一步瓦解了集體‘統’的能力,沖擊了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同時增加了單家獨戶的分散小農直接應對市場風險以及更多地繞開村集體組織而直接與基層政府打交道的要求”[3]。如果不及時扭轉將對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產生不利影響,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在這個意義上,公共資源產權制度的良性運行不僅是產權制度本身的問題,而是與整個基層組織的轉型和農村社會發展有關聯。

(三)變革邏輯:均衡發展的制度性配置

如果就我國集體林權制度自身演變邏輯而言,它具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從應對性制度安排到反思性制度安排。前三次林改注重解決迫在眉睫棘手問題,注重即期效應、短期效應,制度安排側重于立竿見影的政策,制度的應急性和策略性比較明顯。新集體林改雖然也有較強針對性,但它更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兼顧治標與治本,注重政策及其效果的可持續性。例如,切實落實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積極推進林木采伐管理、林權抵押貸款等各類配套改革。

二是農民的集體林權從當初的缺乏保障和殘缺不全發展到當今的責權利相對統一、接近完整物權。林業“三定”主要考慮調動農民造林、育林和護林積極性而對其權益實現和保障缺乏足夠考慮。農民無林木處置權利,缺乏應有收益。當時政府可以違背林農意愿推行林業股份合作制,無法保障林農權益。在市場化運作時期農民的林權獲得增長,“林木管護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使農民開始獲得一些經濟收益。新一輪林改被稱為“第三次土地改革”很大程度是由于它是“還權于民”的政策實踐,完成了以往未完成的任務。

三是林地政策進入鄉村社會的形式和作用由“嵌入”向“整合”轉變。林業“三定”政策移植自耕地政策,具有典型的“嵌入性”特征,發生了“水土不服”現象。林業股份合作制也具有“嵌入”特點,很大程度是以行政強制推行方式進入局部地區鄉村。至于集體林權市場化運作,特別是“林木管護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一定意義上有“整合”的特征,因為它更多以調動和保障承包者的積極性和權益為前提。新集體林改是在農業稅廢除、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的,既充分考慮和保障農民權益,又具有整合鄉村發展的特征,現代國家與鄉村社會在互動中不斷發展。 可見,集體林權變革的歷程既是農民權利回歸與增長的展現,也是我國行政力量(被動或主動)放權讓利的過程,同時是國家對林業利益關系主導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現。這主要是就集體林權變革的自身邏輯而言。然而,對一項制度演變邏輯的考察,除了歷時比較外,還可以從與要考察的此項制度變革相類似或相關的制度創新的政治社會效應出發來探索變革邏輯。因為事物發展呈現的特征與邏輯,除遵循“路徑依賴”外,還受到其他制度變革的示范效應影響。

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制度變革和利益重構的過程。采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許多地方耕地取得的成效可用翻天覆地變化一詞來形容。但是由于中國地域廣闊,對于平原地區、糧食主產區能夠取得顯著成效的耕地承包政策,未必能在耕地少而林地多的山區獲得相同效果。畢竟像清鎮的土地結構狀況,除了可以解決農民吃飯問題外,是難以因此獲得可觀經濟收入的。清鎮所在的三明地區1980年農民人均收入120元,而同期全國農村人均收入達191.33元。“表面上是當時山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促使以家庭承包制為參照的林業“三定”得以推行,實質是決策者在面對農林收入巨大差距而采取的蘊含均衡發展理念的制度性安排”[1]。

假如說在林業“三定”改革中均衡發展的制度性設置表現不明顯的話,那么在新世紀林權改革中它則展現得淋漓盡致⑦。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央對糧食主產區農民稅費負擔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村稅費改革就在安徽等省開始試點,此后全國開展“減免農業稅”、“廢除農業稅”和“糧食直補”政策實踐。但是類似清鎮的農村,農民經營山林不僅沒有補貼,還要承擔不少的林業稅費。這顯然與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不協調,也不利于國家整合推進。雖然有木材供給安全、生態問題政治化等因素考慮,但是國家整合鄉村、促進農村均衡發展的意圖和行為是最明顯的。當前林改既有主體改革也有配套改革,更是均衡發展制度性安排的具體舉措。

三、若干結論和啟示

“研究歷史,是為了吸取經驗、教訓,開辟未來事業,使之少犯錯誤,少付代價”[4]。通過改革開放以來清鎮林改歷程的梳理,可獲得以下結論和啟示。

(一)兼顧制度設計與制度的社會基礎

1.三十年的林地政策調整,無論是政策的精神實質還是制度的所有制結構,無不受到歷史制度文明或多或少的滲透和約束。土地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仍是農民相當重要的經濟資源和社會保障。雖然市場經濟運作機制日趨完善,但是“平均地權”的觀念并不會泯滅。未來的我國土地制度只有在尊重土地權利的公平基礎上才能求得更好的變革和發展。

2.在保持土地制度長期穩定基礎上,土地使用權制度的多層次、多方位變革將成為重心。以往因政策的多變性和沖突性,常造成政策對象無所適從,難以規范和統一其政策行為的教訓應認真吸取。明晰產權并保證其長期穩定是關鍵。未來土地制度應該是靈活性與規范化、應變性與穩定性的有機結合。探索土地經營權的進一步“放活”是未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

3.制度設計與農民意愿之間的平衡仍將是土地制度變革的重點之一。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改革者一廂情愿的改革難以成功。中國未來仍將在一段時期內以農為主,農民、農業的根本仍在土地,土地制度變革仍離不開農民。只有尊重農民意愿,達成農民與國家意見的均衡,才能確保制度變革的成功。

4.既有產權制度供給大都是核心制度先行,配套政策跟進,但是這二者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脫節問題,致使制度效應減弱。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不僅涉及生產關系調整,還涉及上層建筑的變化;既要調整產權關系,也要政府轉型和配套政策。只有如此,民眾才能在制度變革中獲益。

(二)政治是鄉村發展的靈魂

運用政治社會學的思維,筆者所要追問林權制度變革背后的政治邏輯是什么?除了制度層面的啟示,有無其他更多啟迪?我國集體林權制度變遷與國家政治社會轉型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國家的宏觀目標和意識形態偏好變化對制度變革影響顯著。林業三定的開展與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環境關聯緊密。假如沒有解放思想的社會氛圍,就不可能推行林地承包政策的,也不會有賦予農民自留山政策的出臺。股份合作林場和集體林權的市場化運作時期的工業化目標已初步完成,我國的森林資源為工業化積累資金的目標有所松動,為國家提供大量木材的任務已基本完成,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約束也有所松動。這些就為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提供了條件。當前我國處于歷史轉折期,國家的宏觀目標、森林經營的目標和農村政策導向已發生明顯變化,它就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實施創造了必不可少條件。

但是,國家的宏觀目標和主流觀念偏好變化對林權改革的作用是多面像的。它一方面改善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外部環境,從而為平衡國家建設與農民關系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集體林權變遷過程充滿強制性變遷色彩,沒有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群體的產權關系和充分考慮林業產權的特殊性,進而使產權變更出現反復,森林資源遭受較大破壞。甚至可以認為,以往的“政治注重觀感和意識形態而不注重業績”[5]。

21世紀以來主流觀念微妙變化和體制環境日益寬松的主要表現是意識形態作用減弱。它逐漸被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實用主義所替代——這并非政權衰退的表現,而是政治穩定的一個征候。也正因為如此,當前的林改不僅具有強制性變遷與誘致性變遷相結合的特點,還把它作為政府扶植鄉村發展、平衡國家建設和農民關系的政策之一。新林改把集體林地僅作為一種生產資料而不是還夾雜其他因素,從而讓林農獲得近乎完整的物權。

當然,集體林地政策歷史變遷也告訴這樣一個道理:政治過度介入往往可能破壞鄉土社會自身運作邏輯,進而對鄉村發展產生某些阻礙。如果從推進鄉村均衡發展視角來看,則需要高層次“政治”的關注和介入,以政策整合為核心,促進中國鄉村的全面協調發展。在這一意義上,與其說我國農村發展和未來取決于制度改革,倒不如說它決定于 “政治”。由此也可以推斷,未來的鄉村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發展,“我們不需要什么大政府或者小政府,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政府說得更加精確一點,我們需要更好的政府治理”[5]。

(三)利益均衡是改革的保障

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構建利益均衡機制至關重要,它是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集體山林是公共資源,具有集體所有的性質,任何一次林權制度改革都將觸動作為集體代表的村集體組織利益。集體山林改革政策的落實離不開村級組織的具體操作,只有如此農村政策才能有力貫徹。換言之,需要在林權改革中平衡好林農與村集體、林業部門(國家)的利益關系。改革開放以前的集體林利益分配處于一種失衡狀態,國家獲得林業利益的絕大多數,村集體和林農受益很少。正因為如此,“集體林業發展一直處于停滯、萎縮狀態”[6]。林業“三定”改革雖然劃定自留山和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但是林業利益關系依然處于失衡狀況。林農很難從“耕山務林”獲取應有經濟收益。林業股份合作制利益分配中林農的權益也處于缺失狀態。20世紀90年代集體林產權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種責、權、利失衡局面,國家、村集體和農民利益逐漸趨向均衡。新一輪集體林改在林業利益分配問題上,相對于以往歷次改革處于更加均衡狀態,農民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既涉及其中的生產關系調整,也是上層建筑的重構。因此,利益均衡機制的構建需要尋求政府職能的轉變和配套改革的協調推進。

(四)權益保障是深化公共資源產權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林改的核心經驗是“還權賦能”和“配套”,明晰產權并構建合理產權制度固然重要,但根據我國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性質,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可能更為關鍵。這是因為包括自然資源在內的公共資源具有社會性、公益性等特點,也是財富創造的源泉,擁有公共資源使用權,有權分享公有資源收益,擁有與公有資源相結合進行勞動創造和資本經營的平等競爭權,是社會個體實現自主生存和自主發展的基本條件。產權改革更為重要的在于調動相關主體的積極性,保障其物質利益和尊重民主權利。實踐表明,凡是沒有切實保障個體權益的改革,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新一輪集體林改由于保障了農民經營集體山林的主體地位,解決好農民的生產決策和物質利益問題,極大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力促進集體林業和農村發展。因此,保障相關主體權益要成為加快和深化推進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公共資源產權問題是關于公共資源的治理和管理的問題。在當代社會變革中,土地關系變革的關鍵不是所有制問題,而是政府行為的價值取向,真正地管好用好土地資源,真正地履行其保障民生、保障社會發展的職能[7]。在既定政治社會環境和法律框架內改革我國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或許是具有較強可行性的制度改進路徑。構建公共資源產權制度的基本框架可以分兩步走:一是明確公共資源產權;二是細化現有的公共資源使用權并使之物權化。當然,公共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有關公共資源使用權配置、利益分配以及產權改革的路徑選擇等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注釋:

① 遵照學術慣例,筆者對資料中涉及的真實姓名作了一定的技術處理。

② 本文有關清鎮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尤溪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寫的《尤溪縣志》,福建地圖出版社,1989年版。此外,還有作者到清鎮政府部門收集來的各種材料,如政府工作報告、財政報告、未公開出版的鄉志等。

③ 政府推動對林業“實行穩定山林權,劃定自留山和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改革,簡稱林業“三定”改革。

④ 一般認為,林業股份合作公司是農民經營管理集體山林的新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它將山林折價作股,以股票的形式均分給全體村民,而作為實物形態存在的林木仍保持其完整性,利用承包形式實現規模經營,俗稱為“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

⑤ 筆者2007年1月田野調查所得材料。

⑥ “四荒地”指的是屬于村集體所有的荒灘、荒山、荒地和荒坡,承包方對承包的“四荒地”只享有開發經營權,不具有所有權。

⑦ 需要指出的是,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體林權市場化運作改革都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只在部分地區、省份有所實施。例如前者主要在福建三明推行。

參考文獻:

[1] 何得桂.集體林權變革的邏輯[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71,188,191.

[2] 福建省林業廳、省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集體林區林業改革與發展的新格局——三明市林業改革試驗區的回顧和展望[J].林業經濟,1991(6) .

[3] 何得桂.政治社會學視角下的林權改革:本質、價值和困境[J].求實,2011(1):84-88 .

[4]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1296.

[5] [美]戴維#8226;奧斯本,特德#8226;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M].周敦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98,19-20.

[6] 集體林區林業改革與發展課題組.集體林區林業改革與發展紀實[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7] 臧知非.土地問題與歷史變革的深層邏輯[J].人民論壇,2011(29):26-27.

(責任編輯:劉春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va|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91人妻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91|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欧美狠狠干| 99在线视频免费|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欧美日韩专区|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精品福利国产|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www.av男人.com|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她的性爱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1区2区|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天堂.com|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成人一区在线|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少妇精品在线| 中国毛片网|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午夜爽爽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欧美a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69av在线| 亚洲一区毛片| 91青青草视频| 国产99热| 福利在线不卡|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