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知識中的字音、字形、成語、病句和排序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也是難點。筆者提供四條妙計,助你夯實基礎。
雙管齊下 化解音形難題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試題中無論是對字音的考查,還是對字形的辨析,都要以音、形、義為依托,順勢化解考試中遇到的難題。
1. 字音
(1)從意義和詞性入手
多音字在具體的使用環境中有相對固定的讀音,可從字義和詞性的角度分析。如2011山東卷“親家母”中的“親”就是一個固定搭配,應讀“qìng”;又如“興”字讀一聲時是動詞,“興風作浪”“興盛”等,讀四聲時是名詞,如“興高采烈”。
(2)從口語與書面語入手
由于受使用習慣的影響,漢語的口語與書面語有很大不同,口語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而書面語典雅,多以詞組或成語的形式出現,如“露”口語為“lù”;而書面語為“lòu”。
2. 字形
(1)根據字音辨析字形
漢語中許多字結構相近,同學們在考試中往往將其混淆,區別形近字較好的方法就是根據字音辨析內在結構,如“輟學”的“輟”與“點綴”的“綴”,一個讀“chuò”,同時,偏旁為“車”,跑不快了,就要停下來,另一個讀“zhuì”,為“纟”旁,像絲的東西是用來點綴的。
(2)借助詞語內部結構
在四字構成的成語中,借助詞語內容的語法結構或詞義去判斷書寫是否正確,如“人情事故”“惹事生非”,“惹是生非”中的“是”與“非”對舉,可知正確的寫法應為“人情世故”“惹是生非”。
考場中,解決字音、字形試題時,絕不可將二者割裂,分析字音應學會巧用字形進行辨析,辨析字形也要順勢借用字音解決問題。
立足語境 破解成語困境
解答成語辨析題,除要正確理解成語含義外,還要看清修飾對象,熟悉語境。如“汗牛充棟”是修飾書多的,“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此外,還要弄懂成語所在句子傳達出來的語境,有的語境是貶義,就不能用褒義的成語去修飾,反之亦然。如2011新課標全國卷“碳排放過量會給地球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如果不設法加以遏制,必然會威脅人類生存,全球性大災難指日可待”。修飾的對象是“碳排放過量帶來的危害”,而“指日可待”情感色彩為褒義,不符合原句語境。
藥到病除 解決病句問題
1. 加大對典型例題的研究。典型例題的最佳代表就是歷年高考真題,這些高考題都是命題專家深思熟慮后的成果,很好地體現了六種病句類型的內涵;在高考真題中找到每一類病句的例句,認真分析真題的內容和題中體現出來的病根,看一看出題者是從哪個角度設題的,進而總結出命題規律和解題方法,并熟練記憶,如:2011北京卷第3小題,要求選出沒有語病的一句: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機違反交通規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交通部門要加強安全宣傳,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
B.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將搶救民間木版年畫列為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區特有的兩棲類珍稀動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發現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膚吸收之后,可改善營養缺乏,促使皮膚美白細膩。
答案為B,通過對A項的分析,可看出“主要原因是”和“……造成的”搭配不當,屬句式雜糅;C項語序不當,將“最初”移到“五十年之前”之后;D項“改善”后缺少賓語。
2. 使用正確的解題方法。最實用的方法是“主干枝葉梳理法”和“造句類比法”。“主干枝葉梳理法”就是將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如定語、狀語、補語等去掉,排查出主干;先看一下主干是否有問題,如果沒有,再看一下主干的修飾成分。如2011天津卷第4小題:旺盛的國內需求正在成為跨國巨頭獲取暴利的重要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的石油、鐵礦石以及基礎能源等方面表現得異常突出。前半句如用“主干梳理法”就是“需求成為市場”,很明顯屬于搭配不當。
整體著眼 攻克排序試題
1. 整體著眼。同學們在做排序類試題時,一定要有整體觀念,從整體著眼,認真閱讀文段,通過已知語段得出相關文意,在此前提下,對相關選項進行篩選。
2. 抓關鍵詞。分句中的關鍵詞,也是文中的提示語和解題的抓手,一般有“但是”“可是”等表轉折的關聯詞和“因此”“所以”等表因果聯系的詞語;還有“很”“也”等副詞,這些特征明顯的關鍵詞對解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2011全國卷第4小題: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腳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營好每一個今天就等于經營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應該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腳踏實地,全身心地經營好今天,才會有一個個實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對今天,我們不要太多地懷念過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輝煌的明天
⑤如果總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結果明天也會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處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正確答案為C。該小題第③小句中的“因此”就是很明顯的關鍵詞,這個關聯詞是我們解題的有效信息。
3. 看邏輯關系。漢語言具有表意的特點,該特點決定了語言的邏輯性,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將意思表達清晰,這是漢語言的基本要求;所以,認真體會語言的邏輯關系,分析前后語段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擾項。
4. 用排除法。該方法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把2~3個語句的正確順序排出,然后看一下四個選項哪個符合,用這種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確答案選出。如2011遼寧卷第15小題:
循環經濟是對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①是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
③促進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最少的廢物排放和最小的環境代價
④通過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和“生產——消費——再循環”的模式
⑤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⑥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舉措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①⑥④③⑤②
C. ④②③⑤①⑥
D. ④⑤⑥③②①
用排除法先找出2~3個正確項,提高答案精確率。通過抓關鍵詞可知①和⑥兩句話中的“是”和“也是”可二者的結合提供依據,這樣就把A、D兩項排除了,再根據前后文中的關系可確定第④句應放在第一,所以答案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