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全國各地高招咨詢會都遍地開花,咨詢會上,人頭攢動,展臺上,師生“舌戰不休”,資料滿天飛,該何去何從?眾多考生家長更是茫然……
參加咨詢會,重在準備,咨詢有技巧,重在掌握,只有充分的填報志愿知識做基礎,才能保證志愿咨詢會的參加效果。
2011年高招,對安徽無為中學的7個考生家庭來說,遭遇了最悲劇的“黑色7月”。
高考結束后,南京大學招生咨詢老師來到無為中學進行考前動員,鼓勵部分高分考生報考南京大學。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南京大學和7名考生簽訂了一份預錄取協議,承諾第一批次A志愿填報南京大學,學校就能保證錄取。這份協議一式兩份,還蓋上了南京大學的公章。面對南京大信誓旦旦的承諾,這7名考生就沒有考慮其他學校,直接填報南京大學。
結果卻是,他們全部被“放了鴿子”。最終錄取結果顯示,南京大學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檔線是648分,這7名學生的成績都在645分到647分之間。盡管當時已經簽訂了預錄取的協議,但這7人沒有一人被南京大學錄取。安徽省教育廳對此事回應:“從教育政策上預錄取協議是不被認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個人名義和南京大學簽訂的錄取協議作為一種契約,通過法律的途徑維護權益。”盡管當地教育部門出面譴責,校方也表示歉意,最終都無法改變這7名考生南大落榜的事實。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就連蓋有學校公章的預錄取都不能完全保障考生的合法權利,所以咨詢會上與咨詢老師的口頭承諾雖然是填報志愿的重要依據,但絕不是科學填報志愿的方法。同學們不應過于迷信咨詢會,要充分利用相關平臺獲取數據,科學地分析相關數據,這有這樣才能填報好志愿。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咨詢會當作是搜集資料的一種補充,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
科學利用咨詢會 步步為營
第一步:提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打無準備之仗必然會導致失敗,參加咨詢會前的準備工作是必要且重要的,是你參加咨詢會有多大收獲的前提。在選擇參加咨詢會前要先了解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選好咨詢方式,選好咨詢學校,應提早分析,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了解本省的高招錄取政策,這是報考志愿的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其次,要進行合理的自我定位。估分和出分填報志愿的考生應該充分地搜集高考相關信息和自己所在中學乃至省市的情況,合理定位,初步確定自己報考志愿的重點在哪一批次。
再次,要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此時主要應搜集高校的往年錄取分數線、高校信息、專業信息等。最后,按照前面選定的可能報考的學校的范圍,通過這些學校的招生章程找出這些學校性質、所在地、辦學規模、錄取政策、特殊注意事項等。最后,結合自身的特點適當縮小學校范圍,重點批次縮小至6所左右為宜,其他批次以3所左右為宜,有了重點,走進咨詢會就有的放矢了。
第二步:設計咨詢路線
確定了重點咨詢的高校后,要先通過各種媒體查詢咨詢會的情況,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由于填報志愿時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必須有選擇地參加。在決定參加這些活動之前要了解清楚,咨詢活動的主辦方是誰?是否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公信。如果是幾十上百所高校一起參加,學校的展臺位置是如何安排的?同學們要根據類別參加,不盲目從眾,尤其重視自己列為重點的高校到哪些地方進行咨詢,列好時間表,設計好路線準備出發。
第三步:咨詢現場問什么
哪些問題不能問
考生和家長問得最多的經常是一些立竿見影的問題。例如:“你們學校今年理科在天津多少分錄取?”“我高考成績580分,想報考貴校金融專業,我能不能被錄取?”這種問題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一旦有了答復便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便是高枕無憂地填寫志愿的一種保證,但大家應該切記這顆定心丸吃不得,盲目地輕信他人往往導致事與愿違。其實,如果你經過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錄取工作沒有完成,誰都無法斷定本學校、各專業的錄取分數,因為它是根據考生報考情況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為因素確定的。
老師面對考生這樣的問題,回答往往是“不好說”,即便是給了你一個肯定的答復也是毫無意義,這樣,這種問題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填報志愿也就缺乏科學性了。
哪些問題不必問
在咨詢會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家長拎著大包小包的招生簡章,還有一些家長拿著筆和本,到每一所高校前去索要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各專業錄取分數線等,把咨詢會當成了收集資料的最好場所,這么做也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在咨詢會上才開始搜集資料,那么你的準備工作已經太晚了。這些信息應該是在參會前準備好的,如果此時你還沒有相關的信息,那么肯定就沒有分析,沒有分析也就沒有疑問,那么又怎么能在咨詢會上有所收獲呢?這些考生和家長的常見問題是:“老師,你們去年的理科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去年金融專業錄取多少分?”“你們學校錄取原則是什么?”等等。這種問題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考生和家長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提前了解,自己可以輕易獲取的資料建議不要在咨詢會上詢問。
哪些問題需要問
在咨詢會上也有一些家長拿著模擬填寫的志愿表讓咨詢老師給一些指導意見,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和有收獲的,給予指導后,還可以詢問有關學校是否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 以及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校風、學風、大學精神、辦學理念等文化層面的學校概況,還可以詢問自己預報考的專業情況。
通過自己的分析后還可以具體詢問一下學校在本省招生是否存在大小年現象、詢問其他有相同意向的考生的大體情況等等。此類常見問題包括“請問學校大一的同學是否住在本部”“學校的學風如何”“學校某某專業是否本碩博連讀”“是否有國外合作辦學”“某某專業是否是貴校的重點專業”等等。
哪些問題必須問
首先,對于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必須要問,其次對于填報志愿前與考生息息相關的錄取規則等核心問題必須要問。此類問題包括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是否有專業級差,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辦法、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考生的處理原則、有無相關科目加試要求,也包括專業培養對外語語種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等與錄取相關的要求等。最后,咨詢老師的聯系方式一定要問,如咨詢組所住賓館、行程等,以便日后聯系。
咨詢會后做什么
咨詢會過后,消除了各種疑慮,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分析相關情況,結合學校的錄取政策將重點志愿確定下來,在填寫之前可以再次與高校咨詢老師聯系,確認報考事宜。要切記填報志愿的工作并不是到此為止,非重點批次的志愿仍然要按照同樣的方法填報,同時要重視每一批次非第一志愿的填報工作。如有問題可以通過電話聯系學校招生辦或者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網上咨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