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筆者多年的高考閱卷體會,發現考生在高考生物中最主要的失分原因是缺乏解生物題的技巧,不會根據題意做出合理、科學的判斷,不會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科學、規范、簡明的文字表達。因此,良好的考試心態,規范的答題技巧在考場上格外重要。在此,本文就筆者的教學體會和多年閱卷經驗,提出三大奪分建議,以供考生參考。
在考場上,審題最重要。準確審題后,明確試題問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一般來說,生物題中信息來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題干中的關鍵詞句,二是生物圖表。圖表和數據的信息相對隱蔽,解答時要認真觀察和分析,看懂題目和圖表給出的信息;讀圖時有時要運用數學知識,明確坐標曲線變化的因果關系和趨勢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圖中的注釋、符號、坐標軸的含義、圖中的起點、拐點的含義終點,同時比較曲線間的相互關系,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高考生物科的命題以基礎知識的考查為主,盡管命題的素材很多來自課外,但往往是“題在書外,理在書內”。解題時必須以課本基礎知識為依據,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試題的知識點并組織答案。尋求答案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要善于運用分析、推理、判斷、對比、聯想、綜合等多種思維方法尋求答案。
1. 解答選擇題的方法
一般來說,選擇題的解答有如下四種方法。①直接判斷法:解答時依據題目所給條件,借助于已學知識依據概念原理等進行分析和判斷,直接得到結論。②篩選淘汰法:對于那些不能直接判斷出答案的題,可根據題干和問題對各個選項加以審視,將與題目要求不符合的選項逐一淘汰,不能否定的選項即為正確答案。③信息轉化法:由于情境比較陌生或內容比較繁瑣,可通過思維轉換,將題干信息轉化為比較熟悉的、便于理解或等價的形式,從而變陌生為熟悉,化難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用于解答規律類和圖表類選擇題。④分析推理法: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運用生物學的相關規律和原理,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類和規律類選擇題。
■ 下列關于動物細胞培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培養中的人效應T細胞能產生單克隆抗體
B. 培養中的人B細胞能夠無限地增殖
C. 人的成熟紅細胞經過培養能形成細胞株
D. 用胰蛋白酶處理肝組織可獲得單個肝細胞
答案 D
■ 甲、乙兩種酶用同一種蛋白酶處理,酶活性與處理時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甲酶能夠抗該種蛋白酶降解
B.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乙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
D. 乙酶活性的改變是因為其分子結構的改變
答案 B
2. 解答生物簡答題的方法
簡答題一般綜合性較強,很難審完題目就能憑“直覺”得出結論、寫出答案。有些題目可用“順推法”,即從尋找試題所含的已知條件入手,聯系有關的知識進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題目所要求的答案;有些題目可用“逆推法”,即從答案要求入手考慮結論,再從結論向試題已知條件靠攏,最后綜合分析得出正確答案;有些題目要求繪出正確的圖或表,可用“圖表法”,如細胞分裂圖、遺傳圖解等;而當試題給出有關數據時,有時必須通過“計算法”獲得結果,再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這在遺傳學、生態學、物質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試題中較為常見;有些題目還可用“比較法”和“反證法”等作答。當然,解題方法有很多,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應具體分析試題要求,靈活采用最合理、最簡便的方法。
■ 在光照等適宜條件下,將培養在CO2濃度為1%環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轉移到CO2濃度為0.003%的環境中,其葉片暗反應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爾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回答問題:
(1)圖2中物質A是 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濃度為1%的環境中,物質B的濃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將CO2濃度從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質B濃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3)若使該植物繼續處于CO2濃度為0.003%的環境中,暗反應中C3和C5化合物濃度達到穩定時,物質A的濃度將比B的_______(低、高)。
(4)CO2濃度為0.003%時,該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要的光照強度比CO2濃度為1%時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
答案 (1)C3化合物;(2)暗反應速率在該環境中已達到穩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穩定,根據暗反應的特點,此時C3化合物的分子數是C5化合物的2倍 當CO2濃度突然降低時,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變,消耗速率卻減慢,導致C5化合物積累;(3)高;(4)低 CO2濃度低時,暗反應的強度低,所需ATP和[H]少。
3. 解答生物實驗題的方法
實驗題往往有下列幾種類型:①實驗糾錯題;②實驗步驟設計題;③完善實驗步驟題;④驗證型、探究型實驗題。實驗探究題的結果一定要注意有多種可能性,對每一種可能性都要一一回答,并且還要一一作出解釋,每一步都是得分點。高考閱卷中,發現學生易混淆實驗原理和實驗原則,實驗目的不明確,不會作實驗假設,實驗步驟(過程)、實驗設計思路條理不清、實驗結論不準確,探究性實驗結果預測和分析不完整等。
■ 為了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動狀況為觀察指標設計實驗。某同學的實驗方案如下:
①將正常小鼠隨機分成A、B兩組,觀察并記錄其活動狀況。
②A組小鼠注射適量胰島素溶液,B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會出現四肢無力,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癥狀,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
③A組小鼠出現低血糖癥狀后,分別給A、B兩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低血糖癥狀緩解,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 該實驗方案可以說明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請回答:
(1)該實驗原理是:_________。
(2)分析小鼠注射胰島素溶液后出現低血糖癥狀的原因:________。
(3)胰島素在血糖平衡調節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體內胰島素含量過高時,引起血糖下降,機體出現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癥狀,此癥狀可以通過補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緩解;(2)注射胰島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組織細胞特別是腦組織細胞因血糖供應減少,導致能量供應不足而發生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低血糖癥狀;(3)胰島素可使組織細胞對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時使血糖來源減少,從而使血糖含量減少。
有高考閱卷往往是根據知識點給分,高考中的非選擇題的,語言文字的表達要具備科學性、規范性、完整性、簡潔性、邏輯性。也就是說,一定要用正確規范的生物學的語言(包括概念、定義、原理等)規范答題。做到書寫要工整、文字表達要準確、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繪圖要清晰規范。開放性試題的答案,要體現創新精神。
學生在做非選擇題時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既能讀懂題目的含義,又能理清答題的思路,但就是不會用確切的、規范性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結果使答題意思不完整、不準確或不規范。一般來說,回答概念問題時,概念宜小不宜大;回答結構問題時,結構宜具體不宜抽象;回答功能問題時,功能宜多不宜少;語言表述宜專業化不宜口語,答案宜詳細不宜抽象;回答生理過程問題時,表述生理過程不宜舍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