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形填空是讓同學們感到最棘手的題型之一,一篇僅300詞左右的文段,卻要同學們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綜合運用語法、詞匯、句型、搭配、邏輯推理和綜合判斷等各種知識和能力進行解題,難度實在不小。但如果我們了解一些命題原則,掌握一定解題技巧,實現在完形填空方面增分。
六大考點,十大特點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同學們六能力。即在知識層面,考查詞匯的準確理解能力、句子結構的分析能力、語法知識的掌握能力;在運用層面,考查學生文章主旨的歸納能力、語義邏輯的推理能力、篇章結構的分析能力。
同學們還要知道完形填空的十個命題特點。
1. 命題原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
2. 命題思路。側重語義,突出語篇。
3. 選文特征。短文多取材于英美國家近期報刊雜志、大學教科書或英語網站。文章主題積極向上,體現以文載道的理念,具有知識性、教育性。內容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識、科技小品、社會熱點、政治經濟、人物傳記、社會與故事等。所選文章體裁主要為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文章結構縝密,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答題的參考時間為15分鐘。(詳情見表1)
4. 首句提示。100%的完形都保留首句完整,不留空白。起到“一葉知秋”、短文“題眼”的作用。同學們要細讀此句,確定文章話題、主題、背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還可以據此確定文體,從而把握文章的發展走向。
5. 設空密度。密度穩中有升,閱讀詞匯量有所增加。300個詞左右的短文,設空20個,平均設空密度為14~17個單詞1個空。(詳情見表2)
6. 設空詞性。以實詞為主,虛詞為輔;單詞為主,短語為輔。考查內容集中在對名詞、動詞(短語)、形容詞和副詞等實詞在上下文語義的理解上。虛詞以連詞為主,主要考查在句子與句子之間或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考點分布見表3)
7. 選項特征。語境中考查詞義,同一詞類,同一范疇,大都和設空前后的單詞形成某種搭配,有很強的迷惑性和干擾性。
8. 設空思路。(1)句內層次,設空的答案由一個句子決定,近1/5比例;(2)句間層次,設空的答案由相鄰不遠的一組句子決定,近4/5比例;(3)語篇層次,由語篇結構或整篇內容綜合決定,占1~2個。
9. 答案線索。(1)本句提示,答案由設空的句子決定,近1/3比例;(2)前句提示,答案由上文決定,占1~2個;(3)后文暗示,答案由下文決定,占3個左右;(4)跨句(段)提示,答案要綜合上下文而定,近1/5比例;(5)篇章提示,極少數的答案要通篇考慮,從段落層次或全文中心找答案,占1~2個。
10. 命題趨勢。(1)備選項意義相近、結構相似,迷惑性強、干擾性大,占1~2個;(2)后提示設空增多,要求逆向思維,難度較大,每年通過率較低,近1/3比例;(3)句組層次、語篇層次設空所占的比例逐年漸高,信息提示相隔較遠,近2/3比例;(4)注重完形填空對動詞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動詞的活用。近幾年高考試卷考查動詞及動詞短語所占比重都較大。
讀題三遍,其義自現
做完形填空的基本原則是:瞻前顧后,先易后難;上下連貫,合乎邏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讀題三遍。運用合理的技巧讀完三遍,并不需要花費過多時間,但文章內容、結構、中心等已明了于胸。(見表4)
同學們要學會從題目備選項的詞性的角度科學分析答案,分析3個相關性,使用3種策略。(方法見表5)
四類題型,四種技巧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四種題型,針對不同體型,同學們需要采用不同的應試策略。我們以大綱卷為例進行分析。(詳情見表6)
七大技巧,穩守江山
1. 充分利用首句信息
完形填空題首句往往不設空,往往是全文的關鍵句,或者稱為主導句,要充分利用完形填空題首句的提示作用,利用它為解題找到一個突破口,從而展開思維。從全國各考區近年高考完形填空試題看,文章都保持了這一命題特點,以保證考生能順利進入語篇的閱讀和理解。
2. 多角度的邏輯推理
在做完形填空試題時必須把握作者的思路,通過聯想、推測等方法,多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利用文章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推理。比如表示結構層次的firstly, secondly, thirdly等,表示因果關系的thus, therefore, so等,表示轉換話題的by the way等,表示時間關系的before, after, so far, meanwhile等,表示轉折關系的instead, however,on the contrary等。
例一:(2011新課標全國卷)The professor 37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豆), and invited the students to 38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37. A. searched for B. looked at
C. got through D. marched into
38. A. count B. guess
C. report D. watch
分析 37. D,38. B。從語境看,前文說“一位女士還記得大約20年前的第一節課”,因此這里直接描述老師當時走進教室,把一個裝滿干豆的大罐子放在講臺上,從故事的邏輯關系看,第37題只有D項與人的行走動作有關;下文說到“猜測”,因此第38空選B。這兩題都直接考查同學們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
3. 從上下文尋找線索
完形填空文章會在語境中直接或間接地給出某些提示,解題時應該注意這些信息。比如,某一詞語會反復出現在語篇中,以確保語句互相銜接、連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或者在語境中給出足夠的暗示,此時要把每個空格處的含義與上下文聯系起來理解,并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暗示信息有前面預示后文,或后文暗示前面,因此我們在解題時要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語境的啟示或限定來作出準確的判斷。
4. 利用語法分析解題
盡管高考英語試題體現“突出語篇”的命題思想,但是在命題中也會出現對語法、詞法等基礎知識的考查。對于這種題,要針對性地分析,看設空格中所需填的詞在句子里充當什么成份、起什么作用,從而迅速解決問題。比如,選用動詞就要考慮各種時態、語態、語氣、主謂搭配等一系列問題。
例二:(2011江蘇卷) There’s 54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 ——that is unchangeable.
54.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nothing
分析 54. D。文章說“這是不能改變的”,前面提到男孩已作了各種嘗試,因此這里表示“我沒有其他任何辦法能拿到這個蘋果”,用表示否定含義的不定代詞nothing。
5. 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識解題
高考完形填空體現原汁原味的英文表達,因此文章總會滲透文化、科學、歷史、地理、風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生活常識。我們在做題時若能積極地調動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常識,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能進入文章的角色,這將會大大簡化分析過程,迅速地選出正確的答案。也就是說,在解答完形填空試題時,我們既要有desperation,多做多練,還要有inspiration,有靈感與啟發。
6. 習慣用法和詞語辨析
對詞匯知識的考查主要體現在習慣用法和同義詞、近義詞的辨析兩個方面。習慣用法是英語中某些固定的結構形態,不能隨意變動。而在眾多的習語當中,介詞往往扮演最活躍的角色,其次是副詞。詞義辨析題的比重有加大的趨勢,多為常用詞、詞組。
7. 語篇標志的利用
語篇與語篇之間往往有表明其內在聯系的詞語,如表示結果層次的語篇標志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表示邏輯關系的有thus, therefore, so等;表示改變話題的有by the way等;表示時間關系的有before, sofar, yet, now, later等。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語篇標志語,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脈絡,弄清上下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