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散是漫天星。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讓這些失去親人的玉樹孤兒們的心靈燃起希望之火,這團火在志愿者和所有愛著這些孩子的人們手中傳遞,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伴隨著孩子們的成人、成才,這團火會越燃越旺,終將點燃孩子們未來一盞一盞的“孔明燈”,照亮玉樹的天空。何江萍,正是這個點燈人。
《新安全》:中華兒慈會為什么將孤兒列為首位救助對象?
何江萍:孤兒是少年兒童弱勢群體中需要給予更多關愛的群體,盡管各級政府出臺了對孤兒救助的許多政策,但這些孩子的生活與教育,心靈與健康都處在母愛和家庭親情的缺失中。很多邊遠貧困地區受各種條件原因的限制影響,仍然有一些孩子的需求覆蓋不到,需要各類慈善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予以有效補充。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2010年成立的具有民間性質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將孤兒救助列為五種救助對象的首位。
《新安全》:地震發生后,這群孩子得到了哪些及時的救助?
何江萍:地震發生之后,我們立即對玉樹孤兒進行救助。2010年5月至6月底,我們先后接來145名玉樹孤兒匯聚北京,參加了玉樹兒童北京休養營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情感撫慰、參觀游覽和文化課補習。經過如同相親相愛一家人般的關愛,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笑容又重新回到他們的臉上。
完成了為期三個月的短期休養計劃之后,救助工作轉為長期妥善安置。在參加北京休養營的玉樹孤兒中,有一部分兒童根據本人意愿,送回玉樹。其余孤兒,根據本人及其親屬的意見,按其年齡和文化程度,將他們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三部分,分別安置在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班;安徽蚌埠市美佛兒國際學校小學班;北京市北大附屬實驗中學初中班、高中班讀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對這些孤兒所需的生活費、學雜費以及寒暑假期間探親的費用等均作了妥善安排。
中華兒慈會為了把這些孤兒培養成國家有用人才,承擔著家長的責任,不僅解決他們吃飯、讀書的需求,而且對孩子們的進行親情、情商培養。2011年4月,在紀念玉樹地震一周年活動中,我們推出了對玉樹孤兒的認養、助養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熱情響應。經過慎重遴選,在短短半個月時間中,小學生就在“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全部被愛心家庭接回家過節。初、高中學生的認養、助養工作目前也在進行當中。有了愛心家庭一對一的深情關愛,孩子們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內心深處的幸福感得到提升,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了。
《新安全》:作為孩子們的“老媽媽”,這么多年在中華兒慈會兢兢業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何江萍:從對這些遭遇不幸的孩子萬分同情直到現在如同自己孩子般疼愛與思念,盡管其中也有著工作的辛勞與疲憊,但作為一個老媽媽,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參加了兒慈會的工作,也就是加入了一個充滿愛心、志同道合的團隊;我有了一群會不斷叫我“阿媽”、愛我的孩子們。我為他們做了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許對他們將來的健康成長、快樂生活能有那么一些幫助,但我得到的愛遠遠大于我的付出。我結交了一批不計得失、樂于奉獻的新朋友、忘年交……許多許多,不勝枚舉。太多的或歡喜、或難忘,或感動、或銘心的珍貴的回憶,將來的每一天我可以不住地從心靈中提取出來,一幕幕珍藏如電影般放映,或許是會心一笑,或許是因思念而流淚,但我真的是幸福的。祝福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不斷地收獲愛也傳遞愛,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