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精神胚胎期何種童年值得守護
蒙臺梭利把0~6歲稱為“精神胚胎期”,認為這段時間是人的敏感期——距離自己天性最近的時刻。兒童在這個時期,通常承擔著“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重任,在童年對孩子進行智力、體力、知識的訓練,被認為是一種負責任的遠慮,保護孩子在將來的激烈競爭中不致落敗。但如果孩子能在幼年時感受過發自肺腑的深刻快樂,他可能建立了一條與未來的精神通道,雖然記憶里只是片刻,但那種淋漓盡致的快樂,讓人在多年后即使身處最低谷,也有一種免于崩潰的力量。
餐桌自救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主婦、白領、運動員、記者、官員、窮人、富人……他們或練就火眼金睛,或租塊地自給自足。當更多人選擇靠自己保衛餐桌時,這場食品安全的戰爭已經偏離了方向。無論食品自供還是特供,都只能解決個體的食品安全問題,且會引發額外的社會問題。沒有平等消費,也不會有真正的食品安全。
臥底賣腎車間
全國每年有近100萬名依靠透析維持生命的腎病患者;但過去一年,國內合法進行的腎移植手術還不足4000例,巨大的需求導致地下賣腎中介興起,搭建非法網絡,從中牟取暴利。暗訪的賣腎窩點位于杭州市江干區臨丁路和天都路交接的長睦錦苑,從外表看一片祥和,沒有人會想到這里住著一群急切希望賣掉自己腎臟的年輕人。這群賣腎的年青人并非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難關而走投無路,也并未喪失勞動能力,但為什么還要走上這條路呢?他們的想法單純而美好,無非是想送女朋友一部手機、早點兒還上信用卡里的欠款、給自己買一臺雅馬哈機車、讓親人過得好一點兒。 但他們付出的代價讓人唏噓:那不僅僅是一只腎,可能還包括畢生的健康。當事人不心疼,旁觀者卻心疼。
寄生茅臺
在茅臺鎮,小酒廠之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流通市場。由于勾酒需要不同年份、輪次的基酒,小酒廠之間可以互相串貨。雖然沒有一家小酒廠在體量、品質和知名度上可以與茅臺酒相抗衡,但幾乎每一家都標榜自己和茅臺酒一脈相承、同宗同源。在這種“合圍”之勢下,假茅臺的泛濫不絕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其中龐雜而隱秘的寄生關系才是問題的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