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年僅22歲的在校生劉路被中南大學破格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并獲得100萬元獎金。這個曾因破解世界難題“西塔潘猜想”而被冠以“小陳景潤”的傳奇小子,一躍成了全國最年輕的教授。作為中國數學界下一位標桿式人物,其“天才”是如何煉成的?
讀高中時“不務正業”
劉路出生在遼寧大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國有企業后勤部門的員工,母親在一家工廠工作。由于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平時很少輔導他做功課。
2005年夏天,劉路考入大連育明高中。在這所優秀學生扎堆兒的學校里,劉路在600多名新生中排名500多位。后來,他的名字常常在班級成績單的兩端出現,好的時候能排十幾名,差的時候倒數七八名。當時,劉路的數學成績不是很突出,文科也比較薄弱,尤其是書寫表達能力不強,總分總是不穩定。
劉路的爸爸說,高中3年,劉路把大量時間用來學數學,其中有很多都是高考不考的內容,他和妻子覺得這有點兒不務正業,為此沒少上火。但兒子興趣盎然,依然故我,他們也拿他沒辦法。
愛玩是男孩子共同的特征,劉路也不例外。他玩QQ,癡迷《哈利·波特》、《基地與帝國》等科幻偵探推理小說,喜歡游泳、登山、下國際象棋,愛看電影。他曾經在教室后面擺下一個棋盤,每到課間便與同學玩得不亦樂乎。
2008年參加高考時,因為喜歡數學,劉路在填報志愿時從一本到三本,全部填報了數學專業。高考后的那些日子,看電影成了他的放松方式之一。每看完一部電影,他都會在QQ空間日志里寫下中肯的評價,儼然一位職業影評人。沒多久,郵遞員就送來了好消息,劉路被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應用數學專業錄取。這讓他的父母在驚喜之余,為貪玩的兒子大大松了一口氣。
劉路的高中數學老師宮福婧說:“估分時,劉路估的是600多分,但實際考了575分,在全校的高考生中僅處于中游水平。劉路的表達能力遠不如他的思考能力。這一點從每一次考試的卷子上都能體現出來。比如他能把題做對,得出正確結果,卻總是把步驟省略,跳躍性很強。往往別的同學需要好幾步推算得出的結果,他一步就到位了。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高考分數。”
也許是個性有些叛逆的緣故,劉路是應試教育的抵觸者,向來對分數不屑一顧。高二剛開學時,他甚至一度故意不完成作業而令老師頭疼不已。他的理由是:寫作業沒有用,還不如用那些時間研究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一次自習課上,老師發現劉路在偷看一本厚厚的書,以為是小說,走近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竟然是本大學高等數學教材。在老師的詢問下,劉路這才說出他已經自學完成了所有高中數學課程,開始研習大學數學。
破解“西塔潘猜想”
進入中南大學后,劉路仍然玩興十足,乒乓球、羽毛球幾乎玩到專業水準。高興時,他會為了給沙鷗拍照而不顧雙腿陷入湘江邊的泥潭中;失落時,他會拿著長沙地圖走到城市的最北邊去看風景,甚至還偶爾嘗試一下露宿街頭的滋味。但不管怎樣,他對數學的癡愛仍一如既往。他覺得“玩”數學比打游戲還有趣、過癮。
上大二時,他開始自學數理邏輯,被同學形容為“身上充滿快樂細胞的學術男”。那段時間,他要么去圖書館看書,要么上網下載資料,很少像有的學友那樣瘋狂玩游戲。他經常會因思考一個數學問題而不按時吃飯、睡覺。他說:“我的那種狀態不是因為被煩惱所困,而是因為太興奮,我喜歡不斷給自己找新的挑戰。這大概和玩《魔獸世界》游戲升級差不多!”
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陳海波教授說,劉路的思路與其他同學不太一樣,他有自己獨到的思維方式。他的解題方法很簡單,有時一個公式就可以搞定。
2010年8月,酷愛數理邏輯的劉路在自學反推數學時,發現海內外不少學者都在進行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研究,這就是著名的“西塔潘猜想”,被列為數學研究領域中的世界級難題。它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20多年來,國內外許多數學專家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卻一直沒有成功。
劉路雖然學的是應用數學專業,但他酷愛數理邏輯,這也是他對“西塔潘猜想”非常感興趣的原因。他當時并沒有專門去研究,而是將這個問題印在了心里。2010年10月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學習中,劉路突然驚奇地發現,可以用別的理論來證明這個猜想。得出肯定結論后,他開始連夜下手,經過兩個多月的苦戰,終于將這一證明寫了出來,并投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刊物——《符號邏輯》雜志。
當時,對方的態度很冷淡,僅回復說“收到了”。在這個高手如云的領域里,他們從來就沒聽說過這位中國年輕人的名字。當劉路的論證被有關專家確認為正確后,對方才大吃一驚。《符號邏輯》雜志的主編還專門給劉路寫了一封內容很長又熱情洋溢的信。他在信里這樣寫道:“過去我和其他許多人一直對這個極為復雜的問題進行研究,但均未取得成功。這個問題最終被解決,我非常高興。尤其是你的證明是如此的優美,請接受我對這個精彩成就的祝賀!”
“西塔潘猜想”被破解,迅速震動了世界數學界。劉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海內外科學家的認可。尤其是當人們得知困擾各國科學家20多年的難題竟被一位中國大三的學生輕松搞定時,紛紛驚嘆:“太神奇了,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話!”
“西塔潘猜想”到底是什么級別的數學命題呢?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采訪劉路前特意向數學界人士請教。專家比喻,如果說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屬于世界杯冠軍的話,劉路所完成的猜想大約相當于聯賽冠軍,或者說比聯賽冠軍還要高一點兒。這絕對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對于外界對他“數學天才”的贊譽,劉路并不認同。他說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特長,這要看在哪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只不過在數理邏輯方面有一定天賦,僅此而已。
在常人想來,一個能在世界數學界“放衛星”的人,絕對應該在學習上出類拔萃。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200多名同學當中,劉路的成績只能勉強算個中等。但正是由于學院不搞唯分數論,才給了他寬松、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時間,才有了后來他順利破解“西塔潘猜想”的結果。對于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中南大學本科生一夜時間破解了一道國際數學難題的消息,劉路的說法是:“我沒這么神,不是一夜破解,從接觸到最終找到方法,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由于輿論對于事件本身的夸大解讀,劉路一度緊張得把手機關閉,斷絕與外界的聯系。
不過,這件事最終改變了一位平凡學子的命運。劉路不僅因此榮獲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希望之星”獎,還有幸師從我國著名數學家侯振挺先生。對于這名能破解國際數學猜想難題的弟子,向來惜才的侯振挺教授十分器重。他曾向中國科學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院士介紹劉路的情況。三位院士也很重視,分別致信教育部,請予破格錄取劉路為研究生,并建議加強對其學術方面的培養。
2011年10月,中南大學又特批劉路碩博連讀,并為其量身打造了培養方案,還將其作為青年教師后備人才,進入數學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玩”成中國最年輕教授
生活中的劉路,絕對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是個每天泡圖書館、實驗室的書呆子。他的好玩和有趣,同學們可是“信口拈來”。比如,看電影,什么《星球大戰》、《變形金剛3》,他侃起里面的科技知識來頭頭是道,甚至連新《三國演義》中關羽騎的赤兔馬上有英文字母、趙云正在長坂坡廝殺天空中卻突然出現一架直升機等穿幫鏡頭都能一一指出來。還有一次大伙兒湊份子,剛好劉路的錢不夠,他向一名女生借了5元錢。后來,他竟還給人家7個Q幣。提起那樁趣事,那名美女大笑不止。她說在網上,一般Q幣的充值價格為1元錢人民幣換一個Q幣。
劉路認為真正的會玩,是“玩”里有思維、探究、投入與行動技能。一個人如果不會玩,創造性就基本處在低級狀態。他欣賞“玩似的專業”,看起來沒花太多時間,但跳出了固定的模式做事情,不僅能增加見識,還能用比別人更少的時間、更新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模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劉路還真是玩有所獲。比如看《變形金剛》,讓他玩成了機器人設計高手;看電視劇《暗算》,他能從中悟出數學與密碼的一大堆緊密關系。
基于劉路在創新方面的驚人潛能,2012年3月20日,在校讀大四的他被中南大學破格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并獲得100萬元獎金。由此,劉路成了目前中國最年輕的教授。2012年3月2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播出《22歲“教授”:劉路的路》,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一時間,劉路在網上受關注的熱門程度直逼叱咤NBA、被奧巴馬譽為美國“勵志英雄”的球星林書豪。
按照一般晉級正教授職稱的程序,應該是成為講師后升為副教授,最后才是教授。從講師到教授每級認定時間一般為5年,其間還要有不少科研項目,以及教研成果、發表論文等硬性指標。綜觀全國,目前正教授級別的學者幾乎都在40歲以上,而劉路用一篇論文就縮短了普通學子與正教授職稱間近20年的距離,這簡直就像玩“穿越”。“太刺激了,這是中國高校最大膽的一次創新!”“人家本身就有教授水平,為什么不給他評教授?”有網友這樣評價。但也有不少人認為,22歲被聘為教授太過草率。對于這樣大膽的破格聘用,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認為并不草率,也不離譜。他說:“破格聘用劉路是基于對僅為本科生的他能夠破解世界級難題所表現出來的科研能力的肯定,這不是一般學者能夠做到的。聘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是經過學校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相關專家,包括劉路的導師侯振挺教授研究、綜合國內外專家對劉路學術科研能力的評價后而最終達成的決定。學校希望用這樣的方式,開辟鼓勵青年才子做研究的學術風氣……”末了,他還不忘說一句逗趣話:“難道非得劉翔老了才能給他冠軍?”
對于學校的鼓勵和厚愛,劉路很感激。他說:“無論別人怎么看,我還是會堅持對數學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有人問他那100萬元的獎金怎么花時,劉路高興地回答說:“我會拿出50萬元用在出國交流和課題研究上,另外的50萬元可能會買套房子。”
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的一位負責人說:“劉路雖然跟著侯振挺教授從事研究工作,但他享有不小的學術自由,他可以根據需要,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以教授的名義招收研究生。這是我們學校培養人才的突破,算是‘量身定做’吧!”
談到自己的目標時,劉路說,他覺得自己還年輕,要加強學習,到國外去“修行”一段時間。數學挖掘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領域,他希望能在這一領域做出大成績來。
對于劉路來說,被破格評為教授、獲得百萬元獎勵僅僅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光環和好事在等著他。2012年3月31日,劉路榮獲了“2011~2012影響世界華人希望之星獎”。參加完頒獎禮后,他前往美國參加了威斯康星大學的國際學術會議。此后,他還先后收到了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出國留學邀請,還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全額獎學金。對于到美國的學術交流生活,劉路說:“國外的專家不浮躁,更專心于學術,這一點我會向他們多多學習。”
或許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擔心:劉路的路能走多遠?在給學弟學妹的寄語中,劉路作了很好的回答:人生好比一道數學題,外在環境只能影響你的速度,或牽引加速,或阻礙減速,決定最后終點的人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