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住在大山腳下,我經(jīng)常和大人們一起上山打柴、割草。打柴、割草的過程還算輕松,但背著柴草回家的那段行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每當背著那一大捆沉重的柴草上路,我便覺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降臨了。背柴草回家時多是晌午已過,我饑腸轆轆,加之身體瘦弱,總覺得四肢酸軟無力,雙肩被背帶勒得生疼。于是,我總想加快步伐,一口氣將柴草背回家去。然而,往往事與愿違,那沉重的柴草總在我迫切要回家的愿望里變得越來越沉重,常常壓得我大汗淋漓、氣喘吁吁。
有一次,將柴草背到家后我差點兒暈過去。母親看我疲憊不堪的樣子,就問:“你一路沒歇歇就回來了?”“是呀,我不是想早點兒回家嗎?”我氣呼呼地說。母親笑著說:“孩子,你仔細看看,那些大伯大嬸是怎么背的?他們總是急急地走一陣,歇歇腳,再走。雖然他們走一陣、歇一陣,但跟你到家的時間卻差不多,看上去也沒你那么累。下回你試試吧。”
從那以后,我聽從了母親的教誨,便學著大人們的樣子,背一程,歇歇腳;再背一程,再歇歇腳。果然,到家的時間沒耽擱,我也覺得不再那么累了。我暗自琢磨:為什么歇歇腳再背會覺得力氣又足了許多呢?再背柴草上路的時候,我便用心地體會。原來,在潛意識里我將那一個個歇腳的石礅、土坎當做行程的目標。當我疲憊的時候,一想到馬上就要到達下一個歇腳的地方,我便又對艱苦的行程充滿了希望,然后咬咬牙繼續(xù)走下去。歇腳時,當我將沉重的柴草放下,感覺疲憊的身體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我長長地喘口氣,活動活動被壓得僵硬的腰身,便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暢快和愜意。再踏上行程的時候,疲憊感再次襲來,我也總會在心里安慰自己:再堅持一下,馬上又到了下一個歇腳的地方。于是,我便又充滿希望地朝前走去。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感到人生行程艱難的時候,我便想起了小時候背柴草的經(jīng)歷。于是,我有意識地暫時歇一歇,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我告訴自己,在這一段行程里,只需達到某一段目標就行了。于是,我便陡然覺得減輕了許多心靈的重負,輕松間又欣然背著人生的“柴草”上路了。
朋友,當你覺得累的時候,何不也給人生劃分一下行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