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
我們經(jīng)常會忽略一些與生俱來的東西,比如,可以看到多彩世界的明亮眼眸。但如果有一天我們喪失了這種能力,無法再擁有光明,又將怎樣面對生活?《盲人看》中的盲人是這樣回答的:別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這樣就看到了整個世界。
近日,在課外讀物里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篇文章——《盲人看》。看到題目時,我覺得很奇怪:盲人怎么還能看?這個“看”字勾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我便繼續(xù)往下讀起全文來。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才真正地感覺到擁有一雙健康的眼睛是多么的可貴。如果沒有眼睛,我將徹底生活在漆黑的夜里;如果沒有眼睛,我將再也感受不到光的燦爛。如果再無法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色彩,也許我會對生活喪失信心。可是文中的盲人雖然見不到光明,卻擁有一顆美好而明亮的心。
文章中的每一個情節(jié)都值得人深思,尤其是“蠟燭風波”:作者在某日晚上回家時,正趕上這個地方停電,連路燈都滅了,只有電線桿旁,一束光線如巨柱般直通星天。當作者靠近后才知道,原來是盲人打開了手電筒,在那里賣蠟燭和火柴,價格也很便宜。作者買了一份,喜滋滋地覺得給親人帶回了光明。
在盲人的眼中,世界是漆黑的,但在他們的心中,世界卻是美好的,是多彩多姿的。因為盲人是用心在感受,用心去看這個世界的。
書中,更讓我覺得回味無窮的是“白日相逢”這部分:在那之后某個白天,作者又在路旁看到了盲人,于是氣哼哼地走過去,說:“你也不能趁著停電,發(fā)這種不義之財呀,那天你賣的蠟燭,算什么貨色?蠟燭油四處流,還燙了我的手。燭捻一點也不亮,小得像個螢火蟲的尾巴。”盲人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窩對著作者,半天才說:“對不住……我……不知道蠟燭光……該有多大,螢火蟲的尾巴……有多亮。那天聽說停電,就趕緊批了蠟燭來賣,我只知道……黑了,難受。”
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他是最了解黑暗的人,正因為如此,才更希望別人可以獲得光明。他這種時刻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稱贊。反觀我們身邊的一些人,眼睛雖然是明亮的,心卻封鎖在黑暗中,即便是舉手之勞也不愿為他人盡一點心力。希望從現(xiàn)在起,我們能多關(guān)愛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和諧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盲人,雖然他們無法擁有明亮的眼睛,但他們擁有圣潔的心靈;雖然他不能感受這世間的美好,卻用心詮釋著人間的真情。
教師點評
小作者選取原文中感觸最深的兩個小片段,邊敘邊議,從盲人的行為讀出了要做一個關(guān)愛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當代中學生,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排比修辭運用得恰當、自如。讀后感的“引、議、聯(lián)、結(jié)”完整,語言表達自然流暢,感情真摯,道出了自己的心聲:“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用心去傾聽彼此的心聲”。
(指導教師:侯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