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綠新抽一寸香。”春暖花開,又到春茶登場時。若以時間來分,春茶應是指當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葉,而夏茶則在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算秋茶。一般認為茶要喝新,春茶特別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宜早早地品嘗春茶的。
春茶營養(yǎng)豐富污染小
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長時間的養(yǎng)精蓄銳,春茶中所含營養(yǎng)成分豐富。在春天相對較低的氣溫下,茶葉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也較多,所以,游離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較高。春茶中所含水分和營養(yǎng)成分較為豐富,春茶的葉子一般裹得較緊,顯得肥壯厚實;有的還有較多毫毛,色澤鮮潤,香氣濃郁而新鮮。如前所述,春茶中氨基酸含量較高,其中所含茶氨酸是茶葉獨特風味的物質基礎;同時,茶多酚較少,使得春茶的滋味更鮮爽,香氣更濃烈持久,保健作用也更明顯。
夏茶在高溫下,茶多酚的合成與積累較多,茶葉苦澀味較重,適合做成紅茶。秋季雖氣候較為溫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使茶葉顯得枯老,香氣較淡,葉色發(fā)黃。相比之下,夏茶和秋茶在條索、色澤、香氣與滋味方面不及春茶那么優(yōu)質。
春茶約3月下旬萌芽,其生長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所以,無需使用農藥,較之夏茶、秋茶,污染較輕。為了防蟲,需給夏茶和秋茶經常噴施農藥。如此一來,茶葉上的農藥殘留量就比較高。
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喝春茶
春茶屬于新茶,從茶樹上采摘后經過加工就進入市場,有些銷售商還推出“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業(yè)務。從營養(yǎng)角度講,新茶中未完全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和醛類物質含量較多,對胃腸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腸胃不適。胃腸功能差的人,特別是慢性胃腸炎患者,喝新茶易引起胃痛、脹滿、便秘、口干等癥狀,甚至會加重病情。此外,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較高,易使人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大量飲用后會有頭暈、四肢無力等“茶醉”現(xiàn)象,對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影響更大。因此,春茶買回來后,最好放置一段時間,至少要放半個月,等茶中的多酚類物質自動氧化以后再喝,降低新茶對胃腸的刺激。
春茶保存要避光。選購春茶時,不要買太潮的。如果茶葉水分含量高,茶容易陳化,不易保存,嚴重的還會發(fā)霉、滋生細菌、腐爛變質。購買后要保存好,否則,一兩個月后就會逐漸變色、香氣消失、條索松散,泡出的湯顏色灰暗、滋味淡薄。茶葉的陳化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由于濕度、溫度、空氣、光線等因素的不同,都會使茶葉內在品質發(fā)生不同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因此,應把茶葉置于干燥、低溫、隔絕空氣、避光的環(huán)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