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精彩表演,讓人們對唐伯虎的瀟灑風(fēng)流悠然神往。然而,作為風(fēng)流才子的代名詞——唐伯虎,是否真的妻妾成群、瀟灑人生呢?非也非也!風(fēng)流唐伯虎只是個美麗的傳說,他其實是個苦命人。
唐伯虎名寅,伯虎是他的字。據(jù)傳,他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寅月寅日寅時,故名唐寅。唐寅的父親在吳縣吳趨坊口開了個酒館,一家人生活過得無憂無慮。但這個酒館老板不想讓兒子再走經(jīng)商之路,要唐寅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出人頭地。唐寅從小就很聰明,16歲考中了秀才,但也開始顯露其放蕩不羈、風(fēng)流倜儻的個性。他不僅很快喜歡上了飲酒,而且還與同伙“赤立泮池中,以手擊水相斗”。他的父親曾滿懷憂慮地說:“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
唐寅20歲余,父母、妻兒及妹妹等親人相繼去世。他失去了生活依靠,變得無所事事。好友祝允明勸他專心于科舉,既可一舉成名,又可保生活無憂。于是,唐寅“謹(jǐn)戶絕交”,用黃湯把窗戶封死,不與外人來往,認真學(xué)習(xí)八股文章。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29歲的唐寅高中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他的文章大受主考官染儲的欣賞?;氐骄┏呛?,染儲還把唐寅的考卷拿給學(xué)士程敏政看,唐寅從此聲名鵲起。
考中解元的第二年,唐寅滿懷信心赴京會試。在大家看來,以唐寅之才華摘取科舉桂冠如拾草芥。不料,唐寅卻受到一起科場舞弊案的牽連,不僅未能求得功名,反而被捕入獄。關(guān)于此事,眾說不一。《明史》的說法是:此次京城會試由程敏政和李東陽主持,“舉人徐經(jīng)、唐寅預(yù)作文,與試題合” 。按理說,舉子考前做模擬題進行復(fù)習(xí),并不違規(guī),但恰好考試時有這篇文章,就涉嫌泄題。于是,給事中華昶便彈劾了程敏政。孝宗皇帝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zhǔn)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fù)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jīng)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后經(jīng)查證彈劾有誤,朝廷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結(jié)案。出獄后,唐寅被貶往浙江為小吏,恥不就任。
《風(fēng)流逸響》中則說:唐寅和徐經(jīng)早有交情。會試前,徐經(jīng)賄賂主考官程敏政的家童,竊取了試題。他擔(dān)心自己難以過關(guān),就把題目告訴了唐寅;而唐寅又很講義氣地告訴了好友都穆。揭榜之前,都穆在同鄉(xiāng)馬侍郎家喝酒,酒至半酣,一位朝廷要員來到馬家,談?wù)摃嚂r說了句“唐寅又舉第一矣”。都穆頓生妒火,就把作弊之事捅了出來。不久,徐、唐等人獲罪下獄。
唐寅雖然不久就重獲自由,卻永遠失去了再進考場的資格。這一事件對他的打擊是沉重的,他給好友文徵明寫信道:“海內(nèi)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不過,他并未消沉:“大丈夫雖不成名,要當(dāng)慷慨,何乃效楚囚?”他決心像古代墨子、司馬遷等人那樣做學(xué)問。因為唐寅才名遠播,明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明朝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做幕僚。后來,他發(fā)現(xiàn)寧王圖謀造反,害怕禍延己身,于是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
唐寅返回吳縣之后,在城北桃花塢買地建了幾間茅屋,命名為“桃花庵”。唐寅自號“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dāng)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ㄇ盎ê笕諒?fù)日,酒醉酒醒年復(fù)年……”
唐寅文采風(fēng)流,但在婚姻方面,卻很是不幸。他一生娶過三個妻子。元配徐氏文靜賢淑,可惜早年病故。續(xù)弦的何氏性喜奢華,見他做官無望,便整天大吵大鬧,最后悄悄地委身他人,并卷走了大部分家財,一度讓不善持家的唐寅陷入絕境。后來,唐寅與一位名叫沈九娘的官妓相識。善良的九娘盡心盡力地安慰這位落拓才子,曾將自己的鏡匣借與他作畫。不久,九娘正式脫離樂籍,與唐寅結(jié)為夫婦,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桃笙。正當(dāng)日子稍有好轉(zhuǎn),吳縣一帶連遭大水,唐寅的書畫賣不出去,他只好靠借貸度日。他在自題詩中寫道:“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這正是唐寅困頓生活的真實寫照。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不堪勞苦的沈九娘一病不起,撒手歸西。唐寅萬分悲痛地安葬了這位紅粉知己,之后再沒續(xù)娶。女兒桃笙后來許配給蘇州書法家王寵的兒子王國士,從此,唐寅生活在孤寂中。孤寂困苦的唐寅崇尚佛學(xué),自號“六如居士”。嘉靖二年(1523年),絕世才子走完了坎坷的人生,終年54歲。
可以說唐寅的一生是苦澀的一生。那么,這樣一個有時連生活都成問題的文人,怎會有“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的稱號呢?據(jù)說,唐寅的這一名稱來源于他的一方印章,最早見于明代閻秀卿的《吳郡二科志》。書中記載唐寅在科場蒙冤仕途失意,“因圖其石曰:‘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在唐寅的一些畫作上,也確實蓋有這方印章:文為陰刻,五點五厘米見方,分量不輕。
不過,很多人認為,唐寅的所謂“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稱號純屬臆造。根據(jù)有四:其一,閻秀卿的《吳郡二科志》只是自娛性很強的個人見聞筆記,而且此人名不見經(jīng)傳,又未發(fā)現(xiàn)他與唐寅有何瓜葛來往。因此,他的記載不足為憑。其二,那些畫作蓋有這方印章不假,但印章的規(guī)格與畫幅大小常常不成比例,像唐寅那樣的名家決不會有如此常識性錯誤,定是好事者加蓋的。其三,唐寅的至交好友甚多,但這些人的記載中,從未提及這一稱號。其四,唐寅為文比較嚴(yán)謹(jǐn),少見輕狂和浮夸大話,且常常處在“春光棄我竟如遺”的哀傷中,哪會有心情隨便地自命風(fēng)流?更不會妄稱“江南第一”。何況,才子作為一種美稱,是不可以用來自稱的。
唐寅最火的緋聞應(yīng)該是“唐伯虎點秋香”了。真有過“點秋香”之事嗎?據(jù)考證,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但“點秋香”的是蘇州才子陳玄超,此秋香亦非彼秋香。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卻變成《唐解元一笑姻緣》。其實,在《茶香室叢鈔》和《露書》里,都有“點秋香”的記載,只是其中的男主角分別是俞見安和吉道人。故事情節(jié)基本雷同,都是說一位才子在游廟會時遇到大戶人家的美婢名曰秋香者,對其莞爾一笑,引起才子獵艷的念頭。于是,才子賣身為仆,后因伴讀或代筆獲主人賞識,最終得到秋香。
那么,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據(jù)《正史叢刊》等史料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她本是一位小官員的女兒,后因家庭遭遇不幸,被充作官妓,改名秋香。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很快成為金陵城的花魁。秋香并不甘心淪落風(fēng)塵,在一位李姓商人的幫助下從良,并與之結(jié)為夫婦。據(jù)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多歲,縱然才子再好風(fēng)月,又怎會為此半老徐娘“賣身為仆”呢?
風(fēng)流是傳說,才子本寂寞。那唐寅為何會招來這些緋聞呢?唐寅精于仕女畫,說明他熟悉這些佳麗的生活,否則,難以畫得如此傳神。他還寫過“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之類的詩句,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風(fēng)流”一詞。再者,“桃花庵”這樣香艷的名字,本就易招人誤解;唐寅又常和好友在此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就更給人縱情聲色的感覺?!睹魇贰ぬ埔鷤鳌分杏羞@樣的記載:“吳中自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艷,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恐怕這也是緋聞產(chǎn)生的一個原因。況且,唐寅曾娶官妓沈九娘為妻,再娶一個金陵名妓秋香又有何妨?還有一個原因是,陳玄超此等和秋香因笑生情的人物名氣太小,人們便移花接木,把秋香“轉(zhuǎn)嫁”給唐寅,讓一個落拓才子不得不“千古風(fēng)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