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概述了工業廢棄地、后工業景觀概念及韓國后工業景觀設計的基礎上方式,,并分析探討了將舊凈水廠的原有空間結構體系框架,改建成一系列具有象征意義的后工業景觀——改造為仙游島公園的設計方案,同時回顧、蘭芝島垃圾山生態修復工程和世界杯公園建設歷程,。闡述總結了韓國首爾改造對廢棄地改造的成功經驗,指出他們的成功實踐以期對我國的工業廢棄地景觀改造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風景園林;工業廢棄地;后工業景觀;仙游島公園;世界杯公園;韓國首爾
中圖分類號:TU 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5-0000-00
收稿日期:2011-11-29
修回日期:2012-09-06
通訊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 tshibin@163.com
1 工業廢棄地與后工業景觀概述
1.1 工業廢棄地與后工業景觀
工業廢棄地是指曾為工業生產用地和與工業生產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用地,后來廢置不用的地段,如廢棄的礦山、采石場、工廠、鐵路站場、碼頭、工業廢料傾倒場等[1]。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工業的衰退導致工業廢棄地伴隨著傳統工業的衰退日趨增多。
在不斷探索工業廢棄地的改造利用方式的過程中,出現了利用景觀的手法來處理這一問題的大膽嘗試,后工業景觀應運而生。后工業景觀是指在工業遺存的基礎上,采用利用景觀設計的途徑手法,通過對工業元素的進行改造、重組與再生,通過對場地功能的全新置換,以改善環境為主要目標,所營造出的具有鮮明特征和場所記憶的新景觀[2]。
1.2 韓國的后工業景觀
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韓國傳統工業逐漸衰退,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帶來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西方國家開展城市工業廢棄地景觀的改造較早,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在不斷的總結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理論體系和操作模式也日趨完善。韓國借鑒了歐美國家的新穎的設計手法和獨特的設計思想,取其精華,并將其與本國的景觀相結合。另外,隨著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和漢江復興計劃的興起,韓國首爾相繼進行了城市工業廢棄地的景觀更新實踐,將其后工業景觀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2.1 設計目標及理念
仙游島公園地處位于仙游島之上,古代時時候環境優美,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了廢棄的凈水廠。2000年,首爾政府決定將仙游島改造成為一個生態公園。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方案使該地塊成為一個集教育、展覽、休憩和娛樂為一體的場所,同時其景觀必須是生態的、功能的、美觀的,工業歷史的痕跡不能抹滅[3]。” [3] 游仙島公園于2002年建成后占地約11hm2(如圖1)。
設計師通過采用對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凈水廠原有建筑和設施進行保留、更新和再利用的方式來處理這片支離破碎的場地。在凈水廠原有的空間框架內,對場地的固有原有價值進行挖掘,用一種新的語言重新詮釋了工業元素,以完成場地從工業廢棄地置換為到后工業公園的功能上的置換,并使其發揮了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除此之外同時,還將能承載歷史的水系和廠區內原始植被全部保留(如圖2~3),以保持景觀的原初性,并將水系作為公園中各個庭園聯系的紐帶。此外,還按照凈水廠原來的凈化流程設置了游園路線,使公園景觀具有秩序性,不會因景觀片段的零散而感到凌亂,顯得很混亂具有秩序性。
2.2 仙游島公園景觀設計
2.2.1 主題庭院與水質凈化園景觀設計
1.)“時間之園”:將拆除凈水廠的第一沉淀池的拆除屋頂和部分墻體,形成一個對稱的環境空間(如圖42)。剩余的建筑結構上爬滿了藤蔓植物,柔化了其生硬的線條,富有生機。而植物的季相變換加上與墻體本身的殘舊、斑駁相結合,十分貼切的可生動地表現了庭院的主題——時間。
2.)“水生植物園”:利用第一過濾池的原有框架,在將其劃分成的多個空間,后在里面內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這些等高度上形成的落度上的差能距,給人帶來視覺沖擊(如圖53)。水體上方的棧道可使游人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水生植物園的美景和觀測水中的動植物,也還加大了親水空間。在池體邊緣的混凝土結構上鋪設了木板供人休息,不但可使人們在休息之時能夠繼續觀賞,也使而且他們本身也成了這美麗畫面的組成部分。
3.)“綠柱之園”:第一凈水池去除混凝土頂蓋之后,原有的骨架展露無遺,形成了一個混凝土結構柱陣(如圖64)。藤本植物爬滿了柱子,緩解大大減弱了其厚重、粗糙之感。周圍水平放置的木質坐凳與筆直的柱子形成了材質與方向上的強烈對比,也塑造打造了一個寧靜的休息空間。夜幕降臨之時,泛著彩光的柱子宛若霓虹,這難得的藝術品仿佛使展現著寧靜的絢麗,使人們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重新回到了心靈的凈土。
4.)“水質凈化園”:利用在凈水廠沉淀室的基礎上,利用沉淀池池體之間原有的高差和多種水生植物,逐級疊落,沉淀和攔截污物,以達到過濾和凈水的功能目的(如圖75)。通過保存凈水廠的歷史建筑信息和部分功能,使得產業遺產可以真正真正的得得到以延續。這里不僅為游人提供了生動優美的動態景觀,而且可成為兒童戲水池(如圖86)提供潔凈的水源,同時也使人們在游玩與體驗中提高保護對生態與環境有了更充分的認識的意識。
2.2.2 休閑空間景觀設計
在休閑空間中,凈水廠中予以保留的原有的構筑物被賦予新的使用功能:濃縮槽和調整槽共同圍合成的四個圓形空間被再次利用,改建成了圓形劇場、環境游樂場、環境教室以及衛生間;濃縮器和調節器等工業設施被改造成游戲設施,可以讓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如圖97);一些建筑保留了部分混凝土結構,形成了可供人們行走并將公園景象盡收眼底的觀光高架步道(如圖10);被腐蝕了的凈水設備倒在園內自然的自動形成了工業雕塑(如圖11)。
2.2.3 展覽館及服務設施
原凈水廠三層規模的送水汲水泵室改建成可供游人參觀學習的漢江展覽館,原木、紅磚、和玻璃不同材質的對比,使其具有散發著現代建筑氣息(如圖12)。此外,取水汲水泵場改建成了可欣賞漢江風光的“NARU咖啡屋”(如圖138)。急速過濾池被再利用建成了公園入口處的游人咨詢處。地下層簡單的拆除墻體和屋脊后的整個被地下層改造成了公園的地下停車庫。
3案例二 蘭芝島世界杯公園
蘭芝島原是河水清澈見底、土壤肥沃的佳境勝地,但隨著在首爾快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過程中逐漸成為了棄之不用的垃圾填埋場。自1994年起,首爾市政府開始對蘭芝島垃圾山進行改造,以“信息化”和“生態設計”為理念將其營造打造成一座倡導“信息化”和“生態設計”理念的、集環保教育和休憩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城市公園。
3.1 生態修復工程
3.1.1 自然條件下的生境恢復
蘭芝島垃圾填埋場關閉以后,相關部門在為垃圾山上進行了厚度為1m的覆土工作,其主要目的本來是為去除掩蓋垃圾山散發的惡臭。,但出乎人們預料的是植被卻因這些土壤而卻快速繁衍起來。繁衍速度最快的是通常在待開發或廢棄地起到開拓者作用的歸化植物。同時垃圾中殘存了的一些生命力較為頑強的種子,其中有很多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多種植物在島上很快地生長起來。蘭芝島就這樣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復蘇。
3.1.2 人工輔助的環境整頓工程
環境整頓工程(如圖149)包括以下五個部分的內容:1)。
周邊環境管理:在嚴重污染的土壤中注入微生物以改良土壤環境,引入植被促進垃圾的分解和防止土壤侵蝕,選擇抗逆性強的鄉土植物品種作為綠化材料[4]。此外,運用生態學的觀念維護、管理公園及周邊環境,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保持良好的狀態。2)
污水處理:為了阻斷垃圾產生的液體污染,環繞垃圾山修建了總長為6 017 m的隔水墻,污水站31處(每200 m設一處)。先將污水站收集的垃圾滲水集中至污水處理所作第一次處理,再輸送到地下水處理所作二次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再排放至漢江。;3)
沼氣處理:設置沼氣收集場共106處(每120 m設一處),使沼氣由地下通過長為12 800 m的管道輸送到蘭芝島熱能供應站。從2001年11月開始,供應站通過發熱設備將廢氣轉化為熱能,為首爾世界杯體育場和附近的樓房進行供暖。4)
斜面護坡工程:為防止垃圾山倒坍而建造了調整其側面傾角的混凝土框,在框內填充裝滿泥土的袋子。同時運用利用在特殊環境下不易穩固生長的植物慢慢調整蘭芝島的傾斜度,并種植草及其他植被進一步預防防止山體滑坡。5)
上部填挖工程:在垃圾山1 m厚的覆土鋪設上防滲膜作為隔離層,以防止雨水經過垃圾滲透至填埋場下方的土壤中,然后再鋪上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層,最后種植各類植物。
3.2 蘭芝島世界杯公園景觀設計(如圖1510)
3.2.1 和平公園景觀設計
和平公園以“和平”為主題,占地44.6 hm2。園內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廣場是圍繞著蘭芝湖的四周而建造的戶外廣場,具有展望未來之意(如圖16)。蘭芝湖是引入漢江支流的24 463 m3江水所而形成的,湖水入口處種植多種水生植物以凈化水體(如圖17)。“和平庭院”利用地勢高低展現大地藝術,是可供休憩娛樂的綠色庭院和祈愿韓半島和平的紀念場所(如圖1811)。此外,還有通過全民植樹活動形成的“希望之林”;世界杯期間人口最密集和展開多種活動、人口最密集的世界杯廣場(如圖1912);講述蘭芝島歷史和環境變遷的世界杯公園展示館等。
3.2.2 蘭芝川公園景觀設計
蘭芝川公園占地29.4 hm2。在蘭芝川填上優質的土沙進行改造,蘭芝湖每天也有5000 t 水流入河川,生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復原。河川附近設有兒童游戲場(如圖20)、多功能運動場、人工草皮運動場、露天劇場等,散步路上修建了自行車道、旱冰道等休閑設施。
3.2.3 蘭芝漢江公園景觀設計
蘭芝漢江公園(如圖21)是一個以橋梁為依托的公園,占地77.7 hm2。這里保持著有江邊的自然景觀,上游部分設置了以體驗、學習為主的露營場、碼頭和濱河廣場等。中游是緩沖綠地,擁有較大面積草地和樹木的廣場與庭院,能舉辦大規模演出等活動。下游是在原有環境基礎上設計的自然生態濕地。此外,公園還擁有靶場、運動場等活動場地。
3.2.4 藍天公園景觀設計
藍天公園面積約為19.2 hm2,是因在世界杯公園中地理位置最高、離天空最近的,名字由此而來而得名。自2000年起,先后放生了三萬多只蝴蝶,使其呈現自然、生態的景致風光,還有助于植物傳粉,使公園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公園里風車形狀的發電機很好地利用了其高98 m高的地理位置,把從江邊吹來的強風很好的地轉換成了電能,為世界杯公園里的路燈及游客服務中心供電。
3.2.5 彩霞公園景觀設計
彩霞公園占地約34 hm2,是一座擁有高爾夫球場、天然植被區和運動設施等的生態公園。高爾夫球場是在穩定地基的同時基礎上,為了提高環境的利用率而度,在廣闊的草原上建成的。東西兩側的清風廣場和彩霞廣場則是觀賞西海夕陽的極佳場所,還有可供休閑運動的正門廣場。生態觀察區和野生植物區的大面積的觀賞植物,在凈化環境、的同時也達到了穩定地基的同時的目的,還為許多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4 結語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和經濟背景等方面和中都與中國都存在著有著巨大的差距,導致了中西方后工業景觀發展軌跡的不同。而韓國和中國二者地理位置相鄰、地形和氣候相近,在文化結構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景觀建設也有著極深的淵源和聯系。文章詳細分析了韓國首爾對改造工業廢棄地改造的成功經驗:注重“生態”的設計理念,并將其落實到設計之中;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充分利用地理環境,進行生態恢復和景觀設計;在尊重場地的基礎上,呼喚喚起歷史和文化的再生;政府部門的統籌規劃與積極參與等。韓國后工業景觀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具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
注:文中圖片除圖18摘自http://worldcuppark.seoul.go.kr/worldcup_cha/project/3_01_project.html外,其余均為筆者現場實拍。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任京燕. 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更新[J]. 中國園林,2005, 19(3): 11~-18.
[2] 張靜. 城市后工業公園剖析[D]. 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3] 張燕玲. 生態與藝術的融合——韓國漢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J]. 國外城市規劃,2006, 21(03): 115~-117.
[4] 康漢起,(韓)吳海泳. 尋找失落的家園——韓國首爾市蘭芝島世界杯公園生態恢復設計[J]. 中國園林,2007, 23(08): 55~-61.
█審稿編輯:趙曉銘 李青
作者簡介:
周 妍/(1987年生 - )/,女/,遼寧撫順人/
廣西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園林規劃設計
E-mail: 576904835@qq.com
*通訊作者:(南寧530004)
唐世斌/1963年生/男/重慶梁平人/廣西大學林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建筑工程與規劃設計(南寧530004)
談燕君/1987年生/女/廣東德慶人/廣西大學林學院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園林規劃設計(南寧530004)
作者聯系方式:
周 妍:
聯系電話:15977750720
E-mail: 576904835@qq.com
通訊地址: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廣西大學林學院 唐世斌轉
郵編:530004
唐世斌:
聯系電話:13878812972
E-mail: tshibin@163.com
通訊地址: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廣西大學林學院
郵編:530004
圖1游仙島公園平面圖(說明):
1.游客中心 2.溫室 3.水質凈化園 4.水上游樂場 5.仙游亭 6.“設計首爾”畫廊
7.綠柱之園 8.水生植物園 9.時間之園 10. 洗手間 11.環境教室 12.環境工作室
13.圓形劇場 14.NARU咖啡廳 15. 仙游橋 16.水質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