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故事》
作者:黃學焦 趙彤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定價:28元
書腰上說“賣產品的時代結束了,賣故事的時代來了”。這話并不準確。其實賣故事的時代一直存在。古代文獻里,很多說客在游說諸侯時都喜歡講故事。故事深入淺出,甭管多大的道理,治國的,打仗的,管人的,合縱連橫的,靠故事都能說明白。所以歷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是講故事的高手。近些年,表面上看,給人講故事的情況不多見了,細想想,其實媒體上滿是這樣的東西:電視劇是、電影是,《百家講壇》是,《今日說法》是,《檔案》還是,更別提索性直接把講故事當題目的《王剛講故事》。
拜倫改詞
書里說到英國著名詩人拜倫。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見一個盲人在乞討。盲人身上掛了塊牌子,牌子上寫著:自幼失明,沿街乞討。路過的人匆匆而過,似乎沒看見這個盲人和這塊牌子,拜倫在旁邊看了半天也沒見到有人給錢。過了一會兒,拜倫走上去,跟盲人打了個招呼,在他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話:春天來了,我卻看不見她。這句話加上以后,奇跡出現了——人們紛紛慷慨解囊。
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分析一下。盲人原來寫的“自幼失明,沿街乞討”只是單純陳述,看到前面四個字的人可能會想,“自幼失明”是真的嗎?有沒有可能是后來失明的呢?是什么原因失明的呢?而后四個字“沿街乞討”對于說服人干脆沒什么用,它只是說出了乞討地點和路線而已。總的來說,這八個字只跟盲人自己有關系,跟被乞討的人沒關系,所以用處不大。再來看拜倫的話,“春天來了,我卻看不見她”,明眼人、正常人看了,會有個對比:春天來了,這五顏六色的美麗世界,我看得見,他卻看不見,多可憐,于是掏錢。如此看,詩人拜倫確實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做的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寓有深意的故事,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你的觀點躲避開對方意識的審核和過濾,甚至對抗或反駁,而直達對方潛意識并成為對方的觀點,結果自然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同,使聽眾在不自覺中得出和你一樣的結論,并堅信這是他們自己的觀點。”同樣說一件事,表達不同,會給人不同感受,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拜倫贏了。
掃操場、喂狗、信
無論干什么工作,都會涉及到說服人這個環節。現代人大都很有主見,想說服別人并不容易,搞不好大家都不愉快。而“講故事無疑是達到排除障礙、有效溝通的最好方式?!?/p>
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金融危機時,有個公司不能按承諾給員工兌現年終獎,又怕員工鬧,老板不知怎么辦好,找人出主意。找到財務總監,總監就講了個故事。說他念大學時,沒人愿意打掃操場,因為落葉太多,掃起來太累。但相比起來,不愿意喂看門狗的人更多,因為那狗很兇,喂狗的風險很大。但分配工作的人有辦法,每次在需要打掃操場的時候,他就會說:哎,彼得,你去喂門口的那只狗吧。彼得一聽,嚇得不行,急忙找理由推脫。分配工作的人于是道:那好吧,你可以不去喂狗,但你必須去打掃操場。話一出口,彼得高高興興就去了。老板聽財務總監說完故事,連連點頭。過了幾天,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公司要裁人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公司里的人都心神不定。又過了幾天,公司開會,澄清事實,告訴大家,公司并不會裁人,但因為金融危機,年終獎會減半。聽到這消息,員工們大喜過望,哪里還會計較年終獎少了一半呢。
某雜志上有一篇文章跟上面的故事類似。說一個父親收到正在上大學的女兒的一封信,信里,女兒痛說自己如何沒學好,如何墮落,如何跟男友同居,如何懷孕,如何生了個孩子,結果被學校除名,如何生活困難,還得了很重的病,等等。這信把父親看得撕心裂肺。到結尾處,女兒卻話鋒一轉,告訴父親,前面說的那些都是假的,其實她只是這學期的期末考試沒考好。試想,已經受過前面那么大刺激的父親,還會對區區一個考試成績在乎嗎?
龐貝和尼斯湖怪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拿一個玻璃瓶子,找一群人,讓他們用1~5五個數字來表示自己對瓶子的喜愛程度。其中一些人,實驗者沒告訴他們任何故事,只讓他們評價。而另外一些人,實驗者告訴他們,這個瓶子是在被火山掩埋的意大利龐貝遺址中挖掘出來的。測試結果顯示,不知道故事的人對玻璃瓶的評價是1或2,而聽了故事的人對玻璃瓶的評價是4或5。
書里還說到一個例子:有一張照片曾在短短幾年內創造了十億英鎊的收入,是什么呢?在蘇格蘭大峽谷里,有一個神秘的湖——尼斯湖。它的神秘來自于一張照片。1934年,英國醫生威爾遜路過尼斯湖,偶然發現湖里有個奇怪的生物在游泳,他用照相機拍下了生物的照片,雖然很模糊,但卻能看到那奇怪生物的樣子——小腦袋長脖子。這張照片被流傳出去后,來探險的人絡繹不絕,很快,尼斯湖怪成了全世界人議論的話題。不但旅游者,連科學家都出動了。這期間,很多人都說看見過尼斯湖怪,但并沒有證據。就這樣,一張照片,拉動了當地的旅游業。盡管后來這張照片被證明是偽造的,但旅游者的熱情仍未被熄滅,而這一切,都是源于一個虛構的故事。
您看,有沒有故事,就是這么不一樣,哪怕這故事是虛構的。所以書里說,“不要小看那些喜歡看虛構故事的人。虛構的故事并不比其他任何一種故事淺薄,它揭示出來的道理或許更加深刻。”
忽悠教授
美國西雅圖有個華盛頓大學,要搞基礎建設,在華盛頓湖邊建一座現代化大型體育館。消息一公布,教授們都反對。因為華盛頓大學在招聘教授時通常用這樣的口徑:大學臨著華盛頓湖,湖水清澈。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到雪山。駕車出游的時候還能看到活火山……如此等等。因為這樣美好的描述,所以,盡管華盛頓大學給教授的薪水比其他大學低20%,很多教授還是愿意來這里。一些有名的教授甚至專門前來。但是,如果在湖邊建起這座大型體育館的話,視線就將被擋住,雪山起碼是看不見了。沒了雪山,把教授們忽悠來的故事就不存在了。教授們當然不同意。
書中提到,“講故事要真誠、足夠真實”。我想大概就是上面說的這個意思。人要對自己講的故事負責任。
《白色魔術師》
作者:[日]阿刀田高 鄭悅 譯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阿刀田高喜歡在小說中加入很多知識。他的理論是,“讀者會喜歡在小說里讀到一些特別的知識。要是小說中有這樣的元素,讀者會覺得長知識?!彼€在創作時使用了日本古典藝術中的“序破急”,這本是日本雅樂演奏法中用到的音樂詞匯,對日本文化影響很大,甚至是“日本自古以來娛樂作品的準則”。阿刀田高的小說之所以被很多日本人喜愛,原由大概就在于此。中國人喜歡金庸的小說,理由跟這個類似。
《亡者書》
作者:安昌河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有部電影叫《刀見笑》,游本昌、張雨綺等主演,講的是一把菜刀輾轉于幾人手中引發的傳奇故事。電影是根據一本名叫《菜刀傳奇》的小說改編的,小說的作者安昌河,也是這本《亡者書》的作者。這樣一說,可能讀者心里就有譜了。能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一般都是比較好看的。能寫出一本好看小說的作家,按理說,他的其他小說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因為都是講故事,找到了講故事的辦法和規律,講上路了,怎么講都吸引人。
《鳥看見我了》
作者:阿乙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本名字莫名其妙的小說集,從詩界前輩北島到網上達人老羅,再到黑心殺手王小山,很多人都幫他說話。北島對他的肯定最直接,說:就我閱讀范圍所及,阿乙是近年來最優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王小山說得很感性很藝術:他(阿乙)一直在地底下奔跑,他將帶給我們一個宏大的世界。在天馬行空的通俗小說大行其道的現在,阿乙能寫這樣貼近現實的小說實屬異數,而他又能將這樣的小說寫得好看,更是難上加難。
理性樂觀派
作者:[英]里德利 閭佳 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悲觀的流言比樂觀的期望更能夠吸引大家的眼球,人們總感覺到它無處不在,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來,一系列與物種消亡、癌癥、犯罪、艾滋病、氣候變暖等相關的問題出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可實際上,我們所在的世界真是如此地陷入世界末日中嗎?這本《理性樂觀派》應屬對抗悲觀的新作,至少看完以后,我們會很正經地認為:過去很長的歷史表明,社會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文明是在一直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