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國家民政部主辦的中國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第七屆“中華慈善獎”在京揭曉,一批民企榜上有名,似乎中國的企業家們越來越關注慈善事業了。無獨有偶,最近美國的媒體把比爾·蓋茨稱作比爾·蓋茨2.0。意思是說,退休之后的比爾·蓋茨華麗轉身,開始專注于做慈善了。在美國做慈善好像不光是企業家行為,有點像全民行動。2008年美國慈善捐款額高達3076.5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2%,而且,其中75%來自個人的捐款。中國呢?慈善捐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還不到萬分之五。可以看出來這個差別非常大,美國是全民慈善,我們只是少數。
首先,我們對慈善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看看《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慈善的定義:從同情、憐憫或宗教信仰出發,對貧弱者以金錢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實際援助的社會事業……帶有濃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為了做好事求善報;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業看作是一種施舍……它只是對少數人的一種暫時的、消極的救濟……它的社會效果存有爭議。我不敢相信這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解釋。但是,如果用英文的話,你看原文怎么講的——慈善是對人類的熱愛;為增加人類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過救濟、援助或者捐贈等等這些手段來達到對人類的熱愛或增加人類的福利。而《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這個解釋是把別人的手段當成目的了,我們連這個都沒有搞清楚。
美國為什么全民慈善,而且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普通老百姓慈善捐款、做義工比例非常高。75%的美國老百姓都捐款,30%是直接從工資里面扣掉的。而且,美國的義工數量達到總人口的57%,你總不能說這57%都是有錢人吧,而且平均每周工作4個小時,折算下來,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和每年的慈善捐款一樣多,這太可怕了。他們的動力哪里來的呢?
據我們判斷,是基督教精神。我們常常說,中國企業家有原罪。可是美國的富人也有天生的罪惡,也有原罪的問題,但是這個原罪,是基督教給他定義的原罪。整個基督教文化對財主是仇視的,因此,慢慢演變出一種什么樣的思維呢?鋼鐵大王卡耐基1889年在《財富的福音》一書里面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說“唯有奉獻社會才能去除心中的自私,使得人類靈魂的偉大之處得到解放”。這些話其實都是《圣經》里面一些話的翻版,你可以想象到《圣經》對他們影響有多大。這構成美國當下精神的一個核心,叫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個所謂新教倫理其實是18世紀中葉,美國一個著名的布道家約翰·衛斯理對清教徒精神的一個概述,它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拼命地掙錢、拼命地省錢、拼命地捐錢。
由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自2010年6月發起,至今已有40位億萬富翁承諾把自己的過半財產捐獻給慈善事業。其中蓋茨夫婦承諾把大多數財富用于夫婦倆創辦的慈善基金會,而巴菲特打算只留自己財富的1%。這一“捐贈承諾”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一種道德約束,富豪們可以用任意方式進行捐贈。根據發起人蓋茨和巴菲特的估計,該行動將有可能籌到6000億美元善款。目前已經響應的40位億萬富豪中,僅一位華裔。
巴菲特如果到中國來的話,他會發現他跟我們中國人是無法溝通的。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文化。中國自古是個苦難的國家,你可以理解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有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因此他必須積累大量的財富。企業家也有不安全感,他有原罪的問題,還有外在壓力的問題。而且因為基本上我們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在碰到災難的時候,家族幾乎負擔著我們整個社會所有的功能,所以說家族非常重要。
正是因為家族在困難的時候是捆綁在一起的,所以他的錢財是要留給家人的,因為他要照顧他的家人,這完全可以理解。比如說你失業了,那誰養你呢?當然是你的爸爸、媽媽,也就是你的家族在養你。因此這種對家族的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對家族回饋,使家族壯大起來,家族里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保障。我們中國這種以小農經濟、以家庭為主的系統對維持社會的穩定有非常大的貢獻。家庭這種互相幫助的做法解決了多少關于失業的困難啊,但是如果在美國的話,個人失業了你就要靠國家來救助。我們雖然不捐錢,但是到最后你發現這個系統還挺好,幫國家省了不少錢。
我們還發現,美國這種全民踐行的慈善觀,除了有宗教因素或者歷史文化傳統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它整個制度環境。比如說他們的遺產稅居高不下,而如果他們捐獻給了這種公益事業,捐獻的那一部分可以抵稅,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更重要的是捐了錢之后,你可以清楚地、透明地知道這個錢就會做這件事;而且基金會是非常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它做的事會比你自己做效率高得多,成本低得多。
但我們捐款之后,它干什么你不知道,它是不透明的。比如汶川地震,全國老百姓捐了600億,受災人口每個人能夠分到17600塊,所以很多老百姓在網上說,這600億怎么花的我們都不知道,還不如直接把錢給老百姓算了,一個人拿17600塊,不是很高興嗎?問題是,如果把錢給了老百姓,當地的道路怎么辦?學校怎么辦?醫院怎么辦?這些都需要統籌安排、規劃,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如果政府拿這個錢蓋了醫院、建了學校、修了路,還有疾病防治,都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公開透明地公布出來的話,老百姓不會有意見的。問題就是你沒有公布過,汶川地震的捐款你怎么用的直到現在還是說不清道不明。這就是為什么一大堆謠言會出來,說某個地方,比如說汶川映秀鎮的領導在地震后換了七八輛豪華車,有三十多萬的斯巴魯,還有價值上百萬的豐田陸地巡洋艦。其實都是謠言,捐款老百姓不知道怎么用的,謠言肯定就會出來。
更有意思的,1999年以來全國紅十字系統共籌集了15億元的款物,對5000多萬災區群眾進行了救助,算下來每一個人接受的救助是30塊錢。還有連續7年展開的“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共投入2.5億多人民幣,在元旦、春節期間為94萬多戶,大概524萬人送去了關愛和溫暖,平均每一個人在春節期間接受的救助是47塊錢。你說這種捐助有什么用?這個捐助不但無效,而且走入了歧途。最有名的慈善家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你不能夠把這些捐款零零碎碎地分給老百姓,分完就沒有了,你必須統籌使用。但是對于統籌使用基金的管理辦法、政府的監管、透明度,還有捐款的渠道,在我們中國都是缺失的。
責編/葛沐溪 E-mail/chinamanage@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