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邁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出口國。今天,中國的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無論當前還是未來,中國的發展都面臨不同以往的環境、挑戰和任務。
危機中的全球經濟圖景
這次全球性的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四年多來,可以說,危機蔓延、危害的程度,遠遠超出了四年多前人們的預料。當前,世界經濟仍在復蘇的坎坷道路上艱難前行,發展前景依然不明朗。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下滑,有的今年可能是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有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嚴重,負面影響仍在擴散,世界經濟的復蘇充滿不確定性;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壓力仍然較大,經濟增長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持續動蕩的西亞北非局勢也給全球能源安全和經濟復蘇蒙上了層層陰影。
制約全球經濟長期發展的一些制度性和根本性障礙還沒有得到消除。帶動走出經濟危機的根本動力——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創新的前景尚未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全球經濟和金融監管、全球貨幣體系的改革,尚未設計出比較理想的框架,甚至連大的方向都不甚明了;對諸如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全球治理問題還缺乏共識;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似乎愈演愈烈,貿易和投資進一步自由化乃至全球化的前景令人憂慮。
在過去一年里,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國依然取得了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發展業績,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但也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就業穩步增長的任務還很艱巨。面對這一形勢,我們既要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短期矛盾,又要著眼解決長期性、根本性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今年,中國將根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增長、調結構、控物價的關系。在這里,我從中國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提出如下看法,與各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綠色 包容 創新”發展
第一,應牢牢抓住機遇,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綠色發展是節能減排、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責任的需要,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源泉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機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等綠色發展問題,不僅逐年加大環保投入,而且采取嚴格項目環評、實行必要的區域限批、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推動綠色發展。“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環保直接投入2.1萬億元,全國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裝機容量占總容量的比重由47%提高到71%,鋼鐵行業1000立方米以上高爐比重由21%增加到52%。今后應繼續實施節能減排重大工程,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產業體系,大力培育綠色增長點,著力推動綠色發展;還應抓好對于水污染、空氣污染等污染的防治工作,切實改善人們的生活生產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第二,應積極鼓勵探索,推動創新發展。勇于和善于創新是社會充滿活力的重要體現。保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提高增長質量,離不開全社會創新活力的迸發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中國加大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力度,先后啟動了生物技術、材料工程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多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在一些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重大創新與突破。今后,還應該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完善支撐創新的體制機制,改善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技術進步和創新對于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鼓勵大膽探索,提倡多種形式的創新,形成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相互推動、共同發展的局面;要建設先進的創新文化,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創新,培育有利于創業創新的社會環境。
第三,應切實保障民生,實現包容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潛能,促進機會均等、過程透明、成果共享,實現包容式發展,是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的需要。中國政府歷來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中國提出五年期間完成3600萬套保障房的任務,去年和今年兩年就安排新開工建設1700萬套。今后,應該通過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水平和質量越來越高的公共服務;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和勞動就業體制,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創業和就業機會;通過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第四,應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既是化解短期矛盾的需要,也是應對長期挑戰的需要。過去,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取得了今天巨大的成就;未來,中國的發展必須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經濟活動外部性的價格機制。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我們應該深化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破除進入壁壘,促進公平競爭;應該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減少商品和要素國內外流動的障礙,擴大服務業的開放領域,提高開放型經濟的水平和質量,與世界各國實現共贏發展。我們相信,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國未來一定能夠實現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發展。
需建立全球治理新機制
我們同處一個地球村,面臨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金融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共同開展研究,尋求應對良策,建立“互信、合作、共贏”的全球治理新機制。只有這樣,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我們才能做到應對有方,才能實現全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我們很愿意與大家相互借鑒學習,一起研究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舉措,探索從中等收入階段穩步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道路。
中國將根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增長、調結構、控物價的關系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