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正日益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重大命題。面對國際環境風云變幻、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社會結構巨大變遷,如何養老、敬老已經不是某個人、某個家庭的事情,各種專業服務機構、專業護理人員日漸成為養老的主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呼喚中國傳統的養老文化——孝文化,在新的社會語境中倡導、傳播、實踐這一源于中國人內心中最深厚、最質樸、最真誠的情感與品質。
《孝經》即是一部系統闡述我國孝文化的古代名著。它以儒家的倫理思想為根基,指出“孝”是諸德之本,并對人們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等等。
傳承并發展中國的孝文化,本文以何為“孝”、如何“孝”、“孝”之用為線索,重新研讀《孝經》中的經典名句,希望對我們今日的社會與家庭養老、敬老有所啟示。
何為“孝”
《孝經》中回答了“孝”是什么、“孝”源于哪里、“孝”通達哪里,三個大本大源的問題。
“孝”是什么?
孝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德之本”。孝道源于天地運行、萬物生長的自然法則;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產生的根源;在人類的行為中,沒有比孝道更重大的事情了。
由此可見,孝是第一自然法則,第一道德法則,第一行為法則。生于天地之間的人,應將“孝”作為道德修行、生命實踐的第一課目。
“孝”源于哪里?
孝“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孝的情感,從年幼相依父母雙親膝下時就產生了,待到逐漸長大成人,則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對父母親的尊重與愛敬。
如此觀之,孝是人類最自然的情感,是兒女對父母血親之愛的感知、尊重、回報,是人與人之間最樸素、恒久、堅固的情感。由此生發出的倫理道德是人性的根本體現。
“孝”通達哪里?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對父母兄長孝敬順從達到了極至,即可以通達于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相通。
如此看來,孝是人類最重大的生命實踐活動,這個實踐達到了極至,即可通達神明、光照天下。不僅能夠感知父母之心,而且可以感知天下人之心,感知神明和上天之心。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即參天、參地、參己、參人。那么,如何“參”呢?一切都從“孝”開始,因為它即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人類自然樸素的情感。只有能夠回歸人之天性、人之根本的道德才是真的道德。
如何“孝”
《孝經》中關于如何“孝”的問題,包括“生前”與“死后”兩個階段,這里主要論述“生前”如何“盡孝”。概言之,就是要做到“安其心、敬其居、養其樂、憂其病”。
重在一個“安”字。
“生則親安之。”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
父母步入晚年,內心中核心的訴求,唯有一個“安”字。身安、心安、神安;安身、安心、安神。之于現代社會,讓父母雙親感受到“安”。第一,要有良好的保障。包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經濟保障、財產保障等等。第二,要有良好的照料。包括身與心的照料,貫穿老人從生活能完全自理、到半自理、以及完全不能自理整個生命歷程之中。第三,要有良好的產品和服務。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與物質產品,豐富、精致化老年人每一天的生活。
居則敬、養則樂、病則憂。
“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
以“安”為統領,在父母雙親在世時,“孝”體現在父母的起居家住、飲食生活、疾病照料等各個方面。“孝”首先是發自內心中的一種情感,情為先,才能達到孝的目的。這個情,體現在:以恭敬之心對待老人的起居家住;以愉悅之心對待老人的飲食生活;以憂慮之心對待老人的身體病痛。現代社會,科技產品高度發達,但對于老年人的事業,根本出發點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傳遞。“安”、“敬”、“愛”、“樂”、“憂”,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孝之情、孝之禮、孝之道,對自己的父母如此,對天下人的父母亦如此。
孝的實踐在于敬天下人。
“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
讓天下的父母都得到“尊敬”與“愛護”;敬愛一個人,使與之相關的千萬人感到高興愉快,這就是君子對“孝”的實踐。愛天下人的父母,同時使天下父母的兒女得到安心、放心、悅心,這也是當今社會推行孝道的實踐意義所在。每個兒女心中都有“孝心”,但迫于現實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的壓力,“行孝”必然要借助國家、社會、機構、市場的力量才能如愿;而作為現代養老機構,“為天下兒女分憂、為天下父母盡孝”,正是其存在的緣由與歸宿所在。
“孝”之用
中國人為何如此重視“孝”道,將之視為“眾德之首”。因為孝是修身之本、齊家之本、治國之本、平天下之本。
“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是講: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于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愛敬盡于事親,然后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是講: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而將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以孝治天下。”是講: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
以上語句對我們的啟示是:作為國家的領導階層、執政黨,如何治理天下?應以孝治天下!
如何行天下之“孝”:其一,從侍奉自己的雙親中,學會效力國君、為人民服務的道理,把人民當做衣食父母來孝敬,安其居、樂其業,穩中求進,構建太平世界與和諧社會。其二,做人民的表率與強大后盾,支持老年事業,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讓天下兒女的孝心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