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也會覺得:怎么那么美?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別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別。
其實秋瑾來自一個保守的大家庭,他的父親做官,替女兒選了一個當官的夫婿,他們結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有人猜測秋瑾是婚姻不幸福才會去革命,其實不然。她還有孩子,一家和樂美滿。在一個女子要纏足、丈夫可以納妾的社會里,一個丈夫為了成全妻子的好學,愿意拿出一筆錢送妻子去日本留學,相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丈夫。
然而,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視野打開了,不再是一個舊社會里封閉的女人,她認識了徐錫麟、陳天華等優秀的留學生,經常聚會喝酒、聊新的知識,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會。在當時,同盟會是一個非法組織,加入者都抱著被殺頭的準備,唯有充滿夢想的人才會參加。
一個可以容納解放女性的男性團體,也必定是開放的。可見,徐錫麟、陳天華等人都是優秀的男性,而秋瑾的丈夫也絕不是壞人。不過,秋瑾覺察到自己與丈夫在思想上已經分道揚鑣,她無法再回到那個保守的社會里,所以她為自己的生命做了勇敢的抉擇——提出離婚。
秋瑾的孤獨不僅在當時,甚至在今日,都鮮有人能理解。幸運的是,秋瑾還有一群可愛的朋友。這些與她把酒言歡的留學生,知道秋瑾很喜歡一把劍,便湊錢買下來送她。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離婚以后的秋瑾要面對生命里巨大的孤獨感。相信她和徐錫麟之間的感情是革命,也是愛情。所以當徐錫麟沖動起義,因為沒有詳密的規劃而失敗被逮捕,并慘遭清朝官員恩銘將胸膛剖開,活活地掏出心肝祭奠時,聽聞徐錫麟死訊的秋瑾立刻起義,因此被捕。
我讀秋瑾傳記時,深深覺得秋瑾的死和徐錫麟有很大的關系,而徐錫麟就是當年提議買寶劍送她的人。這使我聯想到,革命里有一部分的孤獨感,也許是和愛情有關。在革命里糾纏的情感非常迷人,非小兒女的私情可以比擬,他們是各自以“一腔熱血勤珍重”的方式,走向詩的最巔峰。
在徐錫麟死后,秋瑾的起義可以說是一種自殺的形式。
秋瑾被捕之后,受盡所有的酷刑,被逼要寫下所有參與革命者的名單,她只寫下一個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她頓了一下,接著寫:“秋風秋雨愁煞人”,又是一句詩。翌日清晨,秋瑾在紹興的街市口被處以斬刑。
秋瑾是一個在文學上、戲劇上尚且無法全面說出其影響力的女性,她也是一個傳奇,歷史的傳奇,因為她的生命活出了驚人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