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3年,在稱雄草原的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的軍帳之中,兩位重量級硬漢發生了激烈的口舌之爭。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割據幽州的軍閥劉守光在自稱大燕皇帝之后不久,就遭遇了李存勖大軍的猛烈進攻。自知力弱的劉守光在危急時刻想到了李存勖的敵人耶律阿保機,便派手下幕僚韓延徽作為使者赴契丹求援。
按說,韓延徽作為弱勢一方的談判代表,向強勢的草原英雄低頭跪拜也屬正常。但是,這位柔弱的文人不但以挺拔的身姿向阿保機宣示自己傲岸的態度,還用儒家傳統的“夷夏”觀念貶低阿保機的君主地位??v橫北國數年的阿保機哪能受得了這個氣?他在辯論不過對方的情況下,蠻橫地施起了暴力手段,命人將韓延徽押送到草原上去體會做牧馬人的滋味。
這位叫韓延徽的文士,其實是個有著“官二代”身份的神童。他飽讀詩書,年少時就有英才之美譽,亂世的環境更加歷練了其過人的智慧。他之所以在出使契丹這個關鍵時刻,做出上述反常的舉動,其實是大有深意的。通過幾年來的觀察,他已經發現了自己現在的老板劉守光是個成不了大器的庸才,目光短淺又剛愎自用,以自己出眾的才華,繼續在這個土軍閥的身邊做個小幕僚,真是太可惜了。但是,在這亂世里,一個既有雄才大略又能賞識自己的良主,到哪里找呢?
在韓延徽彷徨猶豫之際,出使契丹的機會不期而至。生長在幽燕邊塞的他早就聽說過耶律阿保機那些馳騁縱橫的事跡,但這位異族首領是否真的像傳說中的那么神奇,他還需要進一步考察。所以,他才有意不對阿保機行跪拜之禮,還用言語來刺激對方。
在韓延徽被趕出之后不久,阿保機的賢內助述律平聽說了此事。這個后來在遼國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一筆的奇女子告訴丈夫:“此人守節不屈,是個德行出眾的賢人,以禮相待尚還不夠,豈可妄加凌辱???”于是,阿保機改變了主意,召韓延徽前來懇談。
見到阿保機能主動放低身段向自己問策,韓延徽便將胸中沉積許久的看家本領全盤托出。他充分運用畢生所學,為契丹籌劃了軍機要政,不但提出攻打黨項、室韋以擴大領土的策略,而且還請求建筑城郭以安置來降的漢人,為契丹人力資源的引進和管理設計了“一國兩制”的方案。 隨著這份草原版“隆中對”計劃的實施,耶律阿保機從小小的契丹族首領轉化為遼的開國皇帝,中國北方又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開始了勃興的歷程。韓延徽也因這次華麗轉身,成為遼國“草創庶事”的開國元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