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對全國人口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點閘對比”,給每戶編制戶帖,帖上首印“欽奉圣旨”,填寫戶主及家庭成員基本信息,還備附注“事產”、“戶別”等項內容,記載這家人的身份和經濟來源等信息,譬如注明其是“軍戶”,“戶抑”或“戶帖”,等等。
“戶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戶口本”。據悉,明太祖的這場“人口普查”比美國(1790年)和英國(1801年)的“國情普查”早400多年。英國學者卡爾津曾著文嘆曰:“此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國人口普查的明證和榜樣!”
朱元璋的“人口普查”還不算最早的,其實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堯舜夏商時代,就進行過最原始的“人口普查”。據《史記》載:“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說的是大禹曾為治水進行過人口調查,當時登記人口為1355萬人。西漢平帝元始五年(5年),也進行過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漢書·地理志》說,當時全國共有居民12222062戶,59594978人,數字精確到個位,所下的功夫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