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公文也講雅。雅就是有文采,有韻味,有意味,不淺陋。雅當然不是專以文辭為特點,行文達到完美高度,可謂雅。
明代宰相嚴嵩被抄家時,清點財產要寫一個清單,但嚴嵩的家產太多了,恐怕用一大摞清單也記不下,于是便叫“清冊”,這個登記嚴嵩家財的清冊足足有六萬多字,可印一本書。這個清冊的名字不叫什么“嚴嵩財產登記”一類的公文標題,而起名叫《天水冰山錄》。看到這樣一個標題,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份財產登記冊。這個冊名的用意是“太陽一出冰山落”。嚴嵩專權橫行二十年,一朝垮臺,大快人心。
明代浙江總督胡宗憲招徐渭為幕府。當時獲得一只白鹿,要上表進獻。表已經有人寫好了,胡宗憲招徐渭看寫得行不行,徐渭看了不說話。胡大人說:“你覺得寫得不好,就請先生再寫一篇吧。”徐渭就重寫了一篇。胡宗憲還是拿不準,就把兩份進獻表隨白鹿一同送到京中,托京中要好的大學士們定奪,結果選中徐渭寫的進獻表。此表呈給嘉靖皇帝,“皇上覽文大為嘉悅”,就因徐渭起草的這一奏表,胡宗憲得到了皇帝的格外恩寵。徐渭在胡宗憲幕府五年,代寫這類公文上百篇。現在的行政習俗被人稱之為“文山會海”,顧名思義,“文山”就是文件多得堆積如山。堆積如山的公文不出官話套話,所有公文內容,用“重要”二字全部概括。
《古文觀止》里選了很多公文,這些公文絕非文人做文章,而是實際公文,都是關于行政事務的。公文作為“文章”選入《古文觀止》,被千古傳誦。
古人有這樣一種說法:“酒籍肉賬皆成佳篇。”就是說客店里記賬賒賬的賬簿里都有好句子,都講究文筆。過去的官員通過科舉入仕,前身都是文人,都會做文章,出自他們手的公文,自然也帶有文章的功夫。哪怕出自小吏之手的公文,也一樣要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