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人們回歸自然、放松身心、體驗農村生活、進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實踐證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豐富了旅游活動的內容,而且還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了農民脫貧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但我們也要看到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旅游配套建設不到位、旅游人才匱乏、管理水平低、村民保護意識低、隨意破壞生態環境等,這些必然會束縛鄉村旅游的發展。筆者認為在開發鄉村旅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加強統一規劃管理
開發鄉村旅游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統一管理,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在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各級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游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受歷史、文化等條件的影響,很多地方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在鄉村道路、停車場地、公共廁所、垃圾處理、通信設施、住宿和飲食衛生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制濫造,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因此,發展鄉村旅游應依據不同的情況統一規劃,有區別地制定開發方案,因地制宜;同時,加強旅游地道路交通、服務接待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保障。
二、積極探索,挖掘資源文化內涵
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靈魂。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必須在挖掘和豐富旅游地的文化內涵上下功夫,提高其文化附加值,提高鄉村旅游業的文化品味,營造獨特的消費氣氛,使旅游者滿心歡喜地進行精神消費,這是提高鄉村旅游可進入性的關鍵因素。首先要加強自然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如文人墨客在此創作過的文學作品、此地一直流傳著的動人傳說、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等,都是自然景觀中孕育的文化內涵;其次要加強人文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要將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傳統節日等資源通過有效的手段開發為旅游產品,將潛在的旅游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吸引點,如平遙古城的民俗游、正月花燈游。
三、突出特色,精心設計旅游項目
鄉村旅游開發應揚長避短,在“保持本色”的同時要“突出特色”,這是旅游活動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證,也是旅游經濟的生命所在。根據太行水鄉風光和農家生活風情的特色,可以精心設計鄉村民俗旅游,讓旅游者深入農村鄉間,觀賞水鄉畫境,體驗民情風俗,參觀村莊田園、耕作收割、養雞放鴨、節日歡慶等一切勞動生活,并讓游客食宿農家、穿街走巷、逛市場,與農家座談,親自操作古老傳統的農具,與農民到田間一起勞動等。利用山西悠久的文化歷史及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在資源條件較優越、基礎設施較完備的鄉村地區建設精品旅游項目。在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中,要避免與城市旅游點雷同,應與當地自然、人文景觀風格相一致,保留本地特色,保持村莊的原始風貌以及當地居民的傳統社會風尚、淳樸厚道的自然秉性,真正體現“人住農家院,享受田園樂”,這才是成功的鄉村旅游開發。
四、鄉村旅游開發和生態旅游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雖然鄉村旅游包含的內容不少,但是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基本上還不包括生態旅游,而它最終的發展方向應該在此。生態旅游是以觀賞和研究自然景觀、野生動物及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為目標,通過為旅游目的地籌集資金,為地方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為公眾提供環境和文化教育等方式,有助于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在鄉村旅游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游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旅游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只有走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相結合的道路,充分利用好山、水、寺廟、村景和各種古跡遺址的優勢,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不斷挖掘民族文化中的豐富營養,才能使山西省鄉村旅游健康、持續地發展。
鄉村旅游豐富了我國的旅游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有鄉村的地方就能發展鄉村旅游,就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當前山西省旅游業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是提升山西省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保存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積極研究和探索山西鄉村旅游文化,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最終實現山西省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