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了項目教學法在電力拖動教學中的應用。項目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計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向導和顧問,實現了師生共同進步。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項目教學法 轉變
電力拖動是一門理實一體化課程。筆者第一次上這門課時,采取的是先理后實的模式,先講各種低壓電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講基本的控制線路,再安排學生實訓,在實訓前反復強調注意事項,要求學生按照電路圖接線和進行故障檢修。這樣一來,在實訓這個教學環節,學生實質上只進行了基本的接線和故障檢修技能的訓練,既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興趣,更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后來通過與企業的溝通,筆者了解到,現代企業對技工的要求已不僅僅是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是要求他們具備學習能力、計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筆者再次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時,引入了項目教學法的理念,力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讓學生畢業后能適應現代社會對新一代技工的要求。目前,大多數技工學校學生畢業后的定位是成為一名技術工人,他們進校時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對學習理論知識缺乏信心,而對實際動手操作興趣較濃,導致他們輕理論重技能,認為自己只要會做就行。而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學生要完成一個項目,必須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筆者曾根據實際情況確立了這樣一個項目內容:某車床有一臺潤滑油泵電動機M1和一臺主軸電動機M2,要求M1啟動后M2才能啟動,M1只需正轉,M2需要正反轉,且能單獨停車,兩臺電動機都具有短路、過載、零壓和欠壓保護,要求學生設計并模擬裝接。在教學中,筆者是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的。
一、明確目的和要求
要求學生能熟練繪制電路圖,理解線路的工作原理,能熟練使用各種電工工具和測量儀表,能按評分標準快速接線,并能在教師指導下安全試車,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
二、電路設計
安排學生4人一組,要求每個學生都根據6W的要求設計電路圖:(1)What——是什么?電路的組成、作用、工作原理等;(2)How——怎么樣?電路及其元器件是怎樣工作的;(3)Where——什么場合?電路使用在什么場合;(4)When——什么時候?電路中的各元器件分別在什么時候起作用;(5)Who——是誰?在具體工作中應和誰合作;(6)Why——為什么?以上的一切都是為什么。
三、具體實施
先確定設計方案,采取組內答辯的形式,然后讓學生自己評判電路設計的優劣,選取最佳方案。對于故障檢修,則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組內成員各抒已見,說明可能出現的故障及檢修方法。然后安排實訓,小組成員根據小組最佳方案的電路圖接線,要求嚴格按評分標準,從元件選擇、檢測、固定,接線,到通電前的檢查,均在給定時間段里完成,這個項目時間定為150分鐘。
四、編寫實習報告
這是對工作過程的文字表達,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歸納和表達能力。從實訓開始時,學生就應將設計草圖、內容以及接線、試車等體會記入草稿本內,實訓完成后,將草稿本的內容整理歸納后編寫出正式的實習報告。
五、評價
抓住“設計 接線試車 實習報告”幾個環節,采用三級評定方式。
一是學生自評,二是組內互評,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客觀地從正面互相評價,讓他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三是教師根據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定,然后綜合三個方面來確定每一名學生的評價。評價分為優、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項目完成后對優秀學生給予表彰。
電力拖動教學中通過項目教學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專業知識與真實世界的“親密”接觸,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學生把新舊知識串聯起來,把知識和技能并聯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習能力、計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可以說,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實現了三個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以“課本”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轉變,從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實踐經驗”為中心轉變。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而是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教師在觀察學生和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通過項目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的項目,是師生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浙江省奉化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