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我國是否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如何面對新形勢的挑戰,這是當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關系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各領域越來越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工人才。如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各類職業院校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職業教育的現狀
1.近年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直接觸動了普通高中的普及問題
2000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力推進普及高中教育,未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這是以高考為導向的發展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社會需求。
2.體制問題超出了教育所轄的范圍
在管理體制上,職業教育涉及教育、經濟、勞動、人事、商業、服務業、工農業等行業。體制的問題超出了教育所轄的范圍,而相關的管理、評價、責任、監督等卻壓在教育上,使職業教育的問題更加復雜。這使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預定的目標,不少職業學校被迫向普通教育看齊。
3.素質教育缺位
在全國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歷教育在人們的意識中是唯一的首選,而一次性學習機會也使許多人把寶押在普通學歷教育上。職業素質教育始終是缺位的,不少人到了大學畢業時還沒有形成對職業的認識。
二、對發展職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1.轉變人才觀念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則有不同的理解。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1999年5月編制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劃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這些不同類別的職業活動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相互關聯、相互服務、不可缺少的社會活動,并都具有相當長時期的穩定性、規范性和群體性。這些不同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當今的教育觀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教育的空間已由學校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工作場所,教育的時限已由在學校學習延續到每個人的一生。教育的價值不再只是培育少數“精英”,而在于能否為具有不同潛能的人提供平等的、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才能的機會和途徑,把成才之路鋪在每個人的腳下。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先導,發展職業教育也應如此。
2.讓職業教育成為終身教育基地
黃炎培先生曾將職業教育的使命概括為“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面對那么多想學一種新技藝的人,面對那么多為了人生更充實而終身學習的人,我們要向全社會各行各業、各個年齡、各種層次的人敞開大門,建設終身教育的重要基地。根據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變化比較大的特點,應根據終身教育的思想進行重大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工作接收繼續訓練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3.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融合和銜接
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融合和銜接,努力構建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成員學習多樣化需求的終身教育體系。
從世界范圍看,許多國家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把職業指導作為學生的必修課。1991年6月美國勞工部發布了《2000年的美國要求學校做什么樣的工作》的報告,對所有學校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無論直接參加工作的學生,還是計劃進一步接受教育的學生都應獲得五種基本能力(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獲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綜合與系統分析能力、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和三部分基礎(基本技能、思維能力和個性品質),并對這八項要求制定了詳細明確的標準。這份報告反映了美國用人部門對包括普通高中在內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少國家的初中特別是普通高中都開設了各種職業選修課,以滿足一部分學生進入社會的需要。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體系中,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有經過中間教育機構的文化補習,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機會;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也有通過特定教育機構的培訓進入社會就業的機會。逐步縮小中等教育階段普通學校與職業學校的差距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這對我國來說,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但是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和銜接,對我們來說則是十分緊迫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