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筆者所在學校的重點骨干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以培養從事安裝和調試無線通信、傳輸設備、廣播視聽等電子產品的中級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該專業學生絕大部分為男生,他們的特點可以歸結為“三弱一強”:數學基礎薄弱、閱讀能力弱、學習主動性弱,動手能力較強。為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筆者嘗試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突破口,揚長避短,將抽象、繁雜的理論知識貫穿到實際電路的實踐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實踐-理論-再實踐 電子技術應用
這幾年來,筆者所在學校電子專業的教師經過不斷探討與研究,在“知行合一”的理念指導下,按“兩實一理”的教學方法,就簡去繁、由易及難、表里結合、循序漸進,使學生在動手體驗的學習中達到知行合一,提升了自身的動手能力和綜合思考能力。“兩實一理”指的是:“實踐—理論—再實踐”的三段教學方法。下面,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電子技能與實訓——項目式教學》中三極管直流放大電路為例,淺談“兩實一理”教學運用的一點體會。
一、第一階段:實踐—感性認知
通過仿真實驗、面包板電路搭建和線路板組裝調試三個步驟展示三極管直流放大電路的實驗現象。
1.Edison仿真實驗
在講解三極管放大原理時,由于學生對單一的知識講解較難理解,因此可通過Edison仿真軟件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體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首先,將三極管放大原理設計成一個較簡單的直流放大電路,通過調節電位器Rp的阻值大小觀察兩個發光二極管的發光狀態(如圖1);然后將該電路在仿真軟件里搭建成模擬實物圖。比較電位器Rp變化時,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情況。當Rp=100KΩ時,兩個發光二極管LED1、LED2均不發光(如圖2);當Rp=1KΩ時,發光二極管LED1不發光、LED2發光(如圖3);當Rp=100Ω時,發光二極管LED1、LED2均發光(如圖4)。(注意:利用Edison仿真軟件進行模擬實驗時,有部分元件是沒有的,如電位器;且只能仿真出最后的實驗結果,中間變化過程是觀察不出來的。)通過這樣的實驗現象,學生就有了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實驗現象呢?由此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第二步面包板搭建電路打下基礎。
2.面包板搭建電路
面包板即萬能電路實驗板,是實驗室中用于搭試電路的重要工具,熟練掌握面包板的使用方法是提高實驗效率、減少實驗故障的條件之一。
在搭建電路過程中,教師把搭建好的電路演示給學生看,演示有什么樣的現象。再將學生分成2人一組,將元器件發給每組學生,讓他們合作完成電路搭建。在學生搭建電路過程中,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完成。搭建好后自檢通電(安全電壓:直流電4.5V),觀察電路現象,會發現調節電位器Rp,發光二極管LED1不亮,LED2處于微亮狀態;減小Rp的值,LED1慢慢從不亮到微亮狀態,而LED2從微亮逐漸變亮;到一定值后,LED1逐漸變亮,而LED2亮度已處于飽和,說明電路工作正常。
3.線路板組裝調試
有了面包板搭建電路的成功操作,學生就有了極大的興趣與成就感,再讓學生進行電路板的組裝調試,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將元器件和板子發給每個學生,學生會積極地去組裝。組裝完成后,自檢并通電調試(安全電壓:直流電4.5V),觀察實驗現象,若與面包板的實驗現象一致,說明電路成功;若不一致,檢查線路板連線。
二、第二階段:理論—理性認知
通過第一階段的實踐,學生有了實踐基礎,再去教理論知識,那就事半功倍了。在這個實驗中,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目標有:了解三極管的放大原理;了解三極管直流放大電路的組成;掌握三極管直流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三極管直流放大電路的拓展應用。如按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不易接受;若按先理后實的教學模式,等到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會忘卻大部分在課堂上好不容易學到的知識點。而這種先實后理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腦海里已有了最直觀的印象,且學生帶著實踐操作所產生的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點,會更有積極性。
三、第三階段:再實踐—提升應用能力
有了實踐與理論作為基礎,對知識點進行拓展應用。如圖5聲控閃光燈電路,該電路主要由兩個三極管組成兩級放大電路。駐極體話筒的作用是聲音信號變成電信號,當說話聲較大時,駐極體話筒輸出電信號強度較強,經電容耦合到三極管VT1電流較大,再經三極管VT2電流再次放大,于是發光二極管便被點亮。該開關有著廣泛的應用,用于樓道、走廊、廁所等公共場合。通過該電路的組裝調試,將三極管直流放大原理進一步拓展延伸,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進一步加深,理論與實踐再度結合。
“兩實一理”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運用,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再到提升應用能力,提倡的是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一體化。這種教學方法逐步提高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效果,今后我們的電子教師團隊仍要繼續研究與探討,希望能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訓教學進行有機統一。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寧??h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