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等職業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而要在實際工作中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筆者認為,需正確處理以下四種辯證關系。
一、常與變
班主任應多注重常規管理。但是,如果把常規當作恒規去追求、去鐘愛,便會墜入形而上學的泥淖。只有把常規與常變統一起來,恰當處理二者的關系,才能在尋規中不斷突破常規,進而開創班級管理的新格局。正確實施常規管理必須突破思想板結化、治班模式化、舉措照搬化、條規繁瑣化的病態慣例。樹立治班有常規,但治班無定規的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制宜,做到常而有變,常規常新,這樣才能帶出獨具個性的特色班級。
二、情與法
班主任有真誠的情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然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規矩就是班級的法就是規章制度。一個班級體必須有嚴明的紀律,使每個學生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換言之,法就是班級成員行動的準繩,它必須嚴寬適度,具有可行性。實踐證明,只有情與理的交融,才能既規范學生的言行,又感化學生的心靈,達到表里兼治的目的。情是法的基礎,沒有情,教育就失去了感召力。但只有情,班級管理缺乏力度,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縱和隨意。法是情的深化,沒有法,教育就失去了戰斗力。法能使班級管理規范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行為規范;能使班級管理制度化、經常化,從制度上防止班主任抓學生就緊、班主任放學生就松的管理上的冷熱病;能使班級管理定量化、準確化,克服班主任對學生的操行評定憑印象憑感覺的模糊化管理。但只有法也僅能規范學生的行為,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所以說,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如果班主任只注重情而忽視法,教育只能是低層次的和暫時的;只注重法而忽視情,教育就會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
三、嚴與寬
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的前提是要求明確,目標具體,也就是說,嚴是有標準的,是規章制度和目標的化身。只有通過這些目標和要求,把班主任的要求花為學生的行為準則和發展方向,嚴才能名副其實。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落實是通過獎懲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來加以保證的。獎懲制度作為一種外在強制力,它通過告訴學生如果遵循要求有什么獎勵,如果違背要求有什么懲罰,從而引導學生向班主任期望的方向發展,培養學生對規則和要求自覺遵守的內在意識。獎懲制度的執行,則從根本上體現了嚴的威力,它通過公正無私、一視同仁與賞罰分明的行為顯示出來。
但嚴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甚至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做到嚴而有度,嚴中有寬。以寬厚的品格待人,以寬容的態度容人,力求做到嚴而不苛,寬而不松。
嚴和寬是辯證統一。說其統一,是因為二者追求的終極目標一致,都是為了保證班級管理質量,實現育人目標;說其辯證,是因為二者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所以,班主任必須做到有計劃有目標,育人有要求,行為有規范,考核有標準,管理有制度,時間有約束,空間有范圍。這樣,班級工作才能有理、有力、有序、有節。沒有嚴,就沒有了原則性、制約性和穩定性,一切教育活動便失去依據、準繩和章法;同時,沒有寬,就失去了可塑性、機動性和靈活性,班級工作就不會產生生機和活力。
四、管與放
管理班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的法定職責。這種法律賦予的職權極易使人過分看中管,誤以為班主任治班就是管班,習慣于用權利意識取代民主意識,管而無度,造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對立。嚴管其實質就是推崇以力服人,強調班主任的事必躬親,其結果不但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在條條框框的束縛下,往往管出一批循規蹈矩的學生,難擔素質教育的重任,靠強管建立的秩序容易將矛盾掩蓋起來,使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留下嚴重的工作隱患,結果是勞心良多二效果甚微。
魏書生認為:“管是為了不管。”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管放結合。班主任要管所當管,放所當放,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凡是學生能干的,絕不包辦代替,應大膽放手,分工授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將管與放,治標與治本辯證統一起來,使其既有利于班級建設和發展,又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完善與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