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逐步從最初的人事管理走向人才管理,并進入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階段。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人才測評強調把科學地測評人員素質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工作。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大國,但人力資源相對匱乏,如何采用行為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工作責任感等綜合潛能進行測評,幫助高層了解人力資源整體狀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有效激勵、選拔優秀人才,已成為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內容。
一、國內外人才測評的發展狀況
人才測評最早被應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對軍官和士兵的選拔中,之后被迅速推廣到世界各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才測評這一科學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大公司、企業的重視。國外的人才測評技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探索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全面完整、科學合理的結構體系。據美國人力資源協會統計,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約有80%的機構在選拔應聘者時,成功地運用了對人的能力、工作態度、個性特征等進行綜合評價的人才測評系統。
我國人才測評起步較晚,始于公務員的錄用考試,此后國內涌現了大量專業人才測評研究和服務機構。專業測評人員借鑒西方知識技術,開發了本土化的人才測評軟件,架構了人才測評系統,采用一系列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人力資源人的基本素質及其績效進行客觀、科學的測量和評價。如今,人才測評技術已逐漸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技術,它在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愛崗敬業的理論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同時,也越來越得到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二、人才測評的基本特點及作用
1.基本特點
(1)科學性。建立在心理學、行為學以及統計學之上的人才測評,克服了傳統的筆試、面試等人事測評方法單一、針對性不強、經驗性的弊端。
(2)多樣性。人才測評經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可根據不同領域的需要,在企業、高校或執法機構公共部門等不同組織,采用多種測評方法和工具。
(3)客觀性。傳統的人才選拔方式依靠個人的經驗和知識水平,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科學理論和技術作支撐,而采用人才測評系統,更能夠客觀、公正地進行人才評價。
(4)準確性。科學的人才測評系統,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對人員的整體面貌和能力潛質進行科學評判,減少測評誤差。
2.作用
將人才測評技術融入人力資源管理,是我國人力資源管理規范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必然趨勢。
(1)評價作用。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的人才測評,不再停留在學歷、年齡、職稱等硬件上,而是通過摸底調查,對在崗人員的職責、創新能力、團隊精神以及領導才能等綜合素質進行綜合系統的評價。必要時,將測評結果提交高層領導,使其全面了解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匹配狀況,推進人才測評向縱深發展。
(2)預測作用。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定崗定員,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人才測評可先對崗位做出崗位說明,然后對應聘者的個人能力、素質潛力及職業興趣進行評估,對應聘者將來在這個崗位上的勝任程度和業績等作出準確預測。
(3)人才招聘。很多人理解人才招聘就是考試,其實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的招聘與學校招生完全不同。崗位種類繁多,需求不盡相同,而求職者有學生,也有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經歷千差萬別,所以單靠回答選擇題和問答題,無法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客觀地測試應聘人員的素質水平。人才測評技術可幫助人力資源部門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并加以應用,共同形成“評價中心”, 實現人崗匹配, 提升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4)人才培訓。人才測評從根本上改變了培訓部門不了解員工需求、培訓方式走過場的狀況,讓培訓從盲目走向理性。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將員工的知識結構、技能要求與實際崗位需要具備的素質水平進行比對,找出差距,針對需求編制實用的培訓教材,兼顧員工之間的差異。人才測評可幫助人力資源主管清楚地了解培訓對象現有的素質水平,在員工培訓中有重要作用。
此外,將人才測評融入人力資源管理中,還可以在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發揮診斷、職業發展、雇員關系管理以及團隊配置參考等作用。
綜上所述,將現代人才測評的技術和手段科學合理地融入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實現崗位合理配置、進行人才招聘,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并取得執法機構等公共部門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