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面臨著新的挑戰。在這種深刻而復雜的背景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我們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工作,樹立了一面旗幟,建立了基本的綱領,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同時強調“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這就明確要求作為培養人才重要陣地的職業院校,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強化職業技能的培訓,還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不懈地學習、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從辦學思想、學科建設、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性質和方向,把大批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職業院校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我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在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的新要求。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
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搖籃,為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提供大批的建設者,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思想上開始趨于成型,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但鑒別力明顯欠缺。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指路明燈
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職業院校的學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確區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使其排除干擾、驅除雜念,堅定信仰,不斷加強自身修養,錘煉優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社會的定海神針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類思潮的沖擊,一些學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一些學生價值取向扭曲,重利輕義,言而無信,不擇手段;一些學生知行脫節,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更有不少學生自私自利,只注重自我發展,缺乏社會責任感。社會轉型期也是價值觀的反思、裂變、更新和塑造時期,職業院校畢業生在社會上的境遇不同,也使得一些學生在價值觀方面產生諸多迷茫、困惑和疑問,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性劑
職業院校重技能培養、輕思想政治教育現象時有發生,而職業院校學生大多充滿理想、活力和激情,他們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反應快速,對黨中央所提出的必須共同遵守的價值目標和行為規范容易接受,這就為在職業院校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只有那些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的內容,才能和學生自身思想發展方向契合,只有那些與時俱進的教育手段,才能產生有利于教育的結果。
二、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要全心全意為全體學生服務,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到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因此,在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全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只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人文關愛,進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通過開設國學等傳統文化課程,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可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僅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要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而中國傳統文化從悠久文化積淀中凝練起來,是對中華民族共同精神、思維方式、心理狀態和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中國幾千年來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結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存在,并逐步認同認可乃至自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約束自我。
(1)通過開設國學等傳統文化課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做人準則等等,千百年來,鼓舞著無數志士仁人,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職業院校開設此類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學習傳統文化,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歷史價值,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通過傳統文化的教化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其人文精神。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沖擊下,功利主義思想泛濫,職業教育也難免受其影響,重實踐輕理論、重技能輕人文,以致不少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日漸淡漠,人文知識幾乎一片空白。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厚,意境深遠,通過開設經典解讀之類的講座,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職業院校的學生人文知識方面的不足,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在各類思潮的沖擊下,通過對傳統文化中儒家“仁愛”精神和墨家“兼相愛,交相利”以及道家“無為”“無爭”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精神,提倡人與人和諧相處、互愛互助的人文關懷,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塑造健全的人格。
(3)通過歷史知識、文化故事培養學生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變法改革的典故,銳意進取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也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的時代精神。這一時代精神可以通過一個個富有哲理而又深入淺出的故事展示在學生面前,成為指導他們前進的明燈,培養他們銳意進取的精神。
2.通過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營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學生生活中的深遠影響力
校園文化環境不僅僅是學校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學生人生觀初步形成的地方。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需要學生共同參與建設,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通過廣播、學報、校刊、網站、宣傳欄等有效載體進行全面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出各種宣傳媒介的作用,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職業院校的影響力,從而引領學生在校園多元文化的碰撞體驗中,鍛煉意志,升華認識,凝聚品質,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準則,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執行者。
(1)發揮社團作用。通過職業院校里的社團、文體活動協會和俱樂部以及各類興趣小組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社交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形象化、具體化。
(2)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在第二堂課進行教育活動時,要注重體貼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通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時解決學生中大量的、即時的、經常性的思想問題,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提升其踐行的能力。
(3)發揮網絡的作用。網絡對于青年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通過網絡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成長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也有著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職業院校應加強校園網平臺建設,使其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3.通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滲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作為一種長期的養成教育
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校三年期間內大部分時間是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實訓,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須依托各學科課程教學,融入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專業教學的各個方面,必須結合本校本專業實際,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進行凝練、概括,緊密滲透到日常教學的全過程,滲透到校企合作實習的全過程,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把理論付諸現實。
(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兩課”教學之中,發揮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到“兩課”教育教學之中,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及胡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知識生動地傳授給學生,特別是針對學生目前廣泛存在的誠信意識缺乏、社會責任淡薄等突出問題,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先進人物的典型事例展現給學生,諸如播放介紹優秀共產黨員沈浩的先進事跡、感動中國人物的動人事跡、汶川地震中小林浩的英雄事跡等,既增加了課堂的吸引力,又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客觀要求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成為他們的心理認同和自覺意識,促進核心價值體系從理論形態向社會心理形態轉化。
(2)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化。社會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職業院校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磨練意志的重要途徑,也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達到“知行結合”,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嚴守紀律、操作規范的行為意識。良好的職業能力離不開實習實訓,了解工人,了解企業,了解行業和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都是畢業前的重要一課,在專業實訓和生產實踐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層次、多渠道地開展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職業院校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切入點。
4.通過強化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潛移默化的教育中
職業院校的教師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并非是簡單的授課,而是通過言傳身教來讓學生認知認同,乃至感悟覺悟,形成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思想教育過程中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動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表現為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循循善誘;教學過程之外,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教師只有贏得學生的信任、崇敬和親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才能真正提高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者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為此,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必不可少,教師要努力用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帶出一流班風,用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帶出一流學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教導出一流學子。
(1)加強集體備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職業院校要創造條件,不斷增強教師的學識水平和人格魅力,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從而增強人格育人的影響力。要創新育人模式,積極探索運用課堂討論,小組辯論,網絡論壇,指導課外閱讀等方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授課內容情景化、信息化,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以人為本,師生互動,特別是要注重在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情況下開展教育,完美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
(2)認真開展談心活動,為學生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環境適應、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擇業和健康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具體問題,認真做好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咨詢工作、學生社會實踐和就業指導的服務工作,針對職業院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不成熟的階段,做好“問題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善于疏導、開導,用耐心、愛心、關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爭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良好配合。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較多,家長往往忙于生計,忽視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范,因此教師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影響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自覺學習、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職業院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為了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都能獲得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職業院校站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高度,要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我國在新時期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運用科學的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武裝學生的頭腦,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后繼有人,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作者單位:安徽蕪湖技師學院)